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孩表达好,男孩逻辑强?别让性别标签限制孩子的无限可能 | 家庭教育
userphoto

2019.03.06

关注


作者:千寻麻麻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

“男孩逻辑强,女孩表达强”、“男孩好动坐不住,女孩好静有专注力”……这样的观点相信你也听过不少。


男孩和女孩,真的存在那么大差异吗?


女科学家边琳和她的同事们有不同看法,她们在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认为男孩女孩的差异仅有少部分由先天决定,更多是被后天引导、社会的性别标签所造成。


到底如何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男女有别”的话题!

01

前段时间,约了些小朋友在家开Party,互送礼物环节发生了件小趣事,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以己度人”,给关系最好的女孩送了个他自己珍藏的奥特曼。女孩噘着嘴不肯收。

我开玩笑地问女孩:“你不喜欢这个机器人吗?”女孩说也不是,但奥特曼是男生才玩的,女生才不玩这个呢。

我说:“女生也可以玩奥特曼啊,就像男生也可以玩厨房玩具一样。”

突然就想起我小时候,长辈们经常会说:“一个女孩,成天跟男孩子一样疯,像什么样子!”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就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凭什么男孩可以爬树掏鸟窝,三五成群到处跑,女孩就只能和洋娃娃玩安静的游戏?

这么多年过去,小女孩的一席话,让我感觉性别标签依然还是根生蒂固般的存在着。

跟在场的几个妈妈聊起,大家也都觉得有点意思,于是临时起意,决定做个小测试。

测试很简单,就是说到男孩、女孩,大家心里马上会想到什么词汇。说男孩时,妈妈们脱口而出的是:“好动啊、数理能力强、 调皮、爱打游戏、喜欢玩乐高吧……”说女孩时,是:“懂事、表达能力强、不是很喜欢动手、喜欢芭比娃娃、很多都在学画画弹钢琴之类……”

说到后面大家都意识到,原来连我们自己的潜意识里都还是暗藏了不少的性别标签。

认真想想,男孩里面也有很多坐得住、专注力好的,女孩里面喜欢乐高、爱运动的也不少啊,上面的区分其实没有太多道理。

02

性别标签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挪威人拍的纪录片Brianwash,第一集讲的就是性别标签对男女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片中,人们发现工程师基本是男性,而护士基本是女性,主持人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学者。

学者的观点是:今天我们看见的男女职业选择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性别标签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确实存在天生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决定孩子未来兴趣选择、职业方向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

媒体和玩具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性别标签,工程搭建类玩具广告中出现的多是男童模特,而芭比广告里表情夸张的模特都是清一色的女孩。

看多了,听多了,家长的潜意识也会被带偏。

家有男孩的,习惯买搭建和各种逻辑思维类桌游;家有女孩的,会倾向于买些偏女孩的玩具,比如角色扮演、厨房玩具等。

待孩子大一些,开始报兴趣班了,乐高班、各种球类运动类往往是男孩家长的首选,女孩家长的默认选项多半是小主持人、跳舞、钢琴。

而这些浸润在生活中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发展,乃至未来职业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有察觉?那就是当孩子某方面做得不太好时,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用性别标签来打掩护。

比如,一个小男孩上课坐不住,不听讲,本来应该加强专注力培养,家里老人却说:“男孩子本来就好动,坐不住。”或者“男娃娃醒事晚,现在没开窍,大了就好了。”

小女孩不爱运动,一说给让她去学学拍球,游泳啥的,就一百个的不愿意。爸妈可能会自我安慰,“ 没办法,女娃娃就是喜欢安静。”或者“算了,还是让她多看看书吧”,也就听之任之了。

一旦有了上面这种解释系统,那些本来应该改善的不足变成了“理所当然”,导致孩子白白错过挑战新领域和改进提升的好机会,实在可惜呢!

03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和个性,但这些特长和个性是基于他独特的个体差异衍生出来,而非性别。

我不会说“因为她是女孩,所以她更适合……”,也不会说“反正男孩就是……”,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心理暗示。

我们应当多关注孩子个体的差异,而非性别差异。除了经常在意识上提醒自己去“觉察”,还可以做这三件事。

面对性别标签,鼓励孩子大胆Say no

就像文章开头的例子,小女孩说奥特曼是男孩专属玩具时,我表达了不同意见,就是为了引导她去质疑原有认知,大胆Say no。

又比如,有一次我带千寻去参加橄榄球试听课,去的时候发现,来了10个孩子,有8个都是男孩,我就问教练:平时女生也这么少吗?

教练随口回答:“平时女生就比较少,女孩子嘛,不太喜欢运动项目,喜欢学跳舞、钢琴。”

听着这话,千寻脸上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我赶紧跟教练说:“不一定哦,女孩也有很喜欢运动的。我家这位姑娘就很迷网球和击剑,这两项运动她都学得还不错呢。”

孩子是会从社会各方接受信息的,偏见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语言中。

咱们做家长的,一定得坚定立场。

你是坚定的,孩子就有了质疑的底气,他会多问一句,“为什么女孩不可以?为什么男孩不可以?”而不是屈服于别人给的性别标签。

创造男孩女孩一起玩耍的机会

因为一些天生的差异,男孩女孩会出现玩耍偏好,比如女孩喜欢聚在一起玩“过家家”,男孩可能更青睐搭建乐高积木这类空间感强的游戏。

我会尽量为千寻提供混合性别的玩耍机会,让她的玩伴里既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避免老是跟女孩子一起玩。

男孩女孩一起玩耍的好处是,女孩有机会体验更开放、更有力量感的游戏,比如打球、户外野营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发展竞争意识和意志力。

男孩则有机会体验一些看起来比较柔和安静的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学会照顾他人,建立同理心,懂得如何适当表达情感。

不用担心女孩因此变得女汉子,也不用担心男孩变“娘”。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本来就是既有坚强勇敢的一面,也有温和包容的一面。

说到这里,就想特别友情提醒家有女宝的爸爸,(作为女宝妈,忍不住多啰嗦几句)一定要多陪孩子一起玩。因为你就是姑娘最容易找到,永远不离不弃的大玩伴。你的运动细胞、逻辑思维,还有你的坚韧和力量感,都能帮助她更全面的发展!

家庭环境可以“中性”点

前面两个方法都是针对外部环境的,其实在家里,我们也可以通过创造偏“中性”点的环境来减弱性别标签感。

不知道其它爸爸妈妈是不是和我一样,当年我在得知自己怀的是女儿后,就开始脑补各种公主范,粉色墙纸、满屋子的芭比,蓬蓬裙……

后来逛公园时遇到一个5岁左右打扮成迪士尼公主模样的女孩,我开玩笑地问她:“公主长大了要干嘛啊?”女孩说:“公主就是要穿漂亮裙子,美美的,等王子来娶她。”

这个回答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最终,我没有给女儿打造一个梦幻的公主房,而是适当选择一些女孩子喜欢的色调,再搭配中性色彩。我们家儿童房的窗帘是粉色,但墙纸就是米色调。

买玩具时,我也很注意均衡性,家里有玩偶也有机械工程包,有角色扮演类也有逻辑类桌游。其实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孩子自己并没有太强的性别倾向,像千寻就既喜欢和芭比玩过家家,也喜欢玩乐高工程包,关键还看家长怎么引导吧。

写这篇文章时,一位妈妈分享的经历让我感触很深。她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百度浏览器上搜索“女孩游戏”,看到的都是画画、过家家、装扮游戏……接着,她又输入“男孩游戏”,看到了CS、户外野营、机械搭建。

这件小事也引发了她的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对孩子影响却是非常大。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责任保护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破除那些陈旧的观念,让他们去拥抱更多可能。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视为独立的灵魂去养育就好!(完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公众号。我们是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一边带娃一边思考怎么带好娃的家长。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实践,和超级靠谱的国内育儿经验攻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儿童选择玩具无需强调“性别差异”
好色如你,曾经是怎样选择?
好的教育,该不该男女有别?不要让你的孩子,被性别标签定义
男孩女孩智力发育的三个阶段,竟然有这么大区别!
孩子心中的男女平等?不存在的!
对孩子而言,性别标签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