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露讲堂】萧平:龚贤作品的鉴别

(清·龚贤 行书七绝诗徐邦达先生跋)

龚贤一生创作勤奋,给后世留下不少珍品,至今尚存可知者,约在三百件以上。然而三百年来,伪仿其作者,也屡屡可见,所以鉴别真赝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对一位画家的认识,往往只注意其成熟期的突出面貌,而忽略其师承和发展过程,这对于鉴定者来说是非常要不得的。因为只有了解画家的师承,才知道他技法的出处,才可以深入认识他的风格和特征,即常说的知其所以然;只有了解他的发展过程,才能全面掌握画家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面貌特点,才能避免偏差。

(清·龚贤 《溪山草阁图》徐邦达先生跋)

龚贤绘画的特征是“黑”,在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画坛里,他是最黑的。因为他成熟期的作品,特别注意“积墨”,往往数遍,故有苍浑欲滴之感,人称“黑龚”。然而,这是其中后期才形成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并不如此。他早期的作品,如大多数明末画家一样,偏于简淡,喜用枯笔,属于“白龚”他大约是在四十岁前后逐渐追求积墨的技法,这是受到“二米”(即米芾、米友仁父子)云山画法的影响。起初积墨遍数不多,形成灰色阶段,或可称之“灰龚”阶段。四十五岁到五十岁之间,“黑龚”的面目才稳定下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他的晚岁,仍然有“白龚”和“灰龚”面目的作品出现。

(清·龚贤山水册之一)

由于他是从“白龚”开始的,所以他的作品特别注重用笔和用线,几乎是一笔不苟的,且愈来愈灵动,就像他的书法用笔一样,方折中见圆转,且带有自然的波折,是很讲究的。虽然层层加墨晕染,由于每一遍都是淡而薄的,且注意笔势,所以显得苍茫而透明,并不掩盖笔的妙处。这是十分重要的特点,与今人的泼墨法大不一样。

(清·龚贤山水册之二)

笔者多年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见到过一些龚贤的伪作。在名家之中,龚贤的赝品数字不算多,这大约与以往的鉴定家未予重视有关。书画伪品的多寡,往往与它的经济价值成正比,愈是当时值钱、易卖的作品,其伪品愈多。

关于龚贤作品的代笔和同时代人的伪仿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徐邦达老师在《龚贤生平及考订》一文中,提到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龚贤题首的《出蓝竞爽》一册,其中龚柱(字础安,半千之子)、宗言(字山响)、官铨(字方楷)画皆极类龚贤,只是“画笔稍嫩”,“缺少一些劲健的勾勒之笔”。故宫博物院藏一纸本山水册,无款,每页钤“官铨”、“方楷”、“山启”等印记,每页都有半千对题,“原曾误定为龚笔”,实为其弟子官铨所作。官铨、宗言、龚柱等,是否曾为龚贤代笔,或做过龚贤的伪作?笔者近见上海博物馆藏龚柱、官铨等为“卓翁”和“缓翁”分别作的两本山水花卉册,其中龚柱、官铨各有两页山水,面目皆极似龚贤。龚柱作品多勾划,线条亦如其父多波折,唯笔力稍逊,渲染亦较平淡,且多呈灰色调子。官铨笔力尚不及龚柱,作品渲染较重。二人书法亦甚似龚贤,柱偏于规矩的行书,铨则略近于草。

清·龚贤山水册之三)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另一本称为龚贤、大振(卧云)合作的人物山水册,图共十二页,每幅除钤有印章外,仅在第六图中有“官铨补景”四字。细察各图,六页全为大振所作,另六页为大振画人物,补景则全似官铨的为。册后有龚贤一题,称补景系他“攫而为之”的,真是奇了!如果不是判断有误,那么这些补景便官铨代而为之的了。

官铨既有可能代笔,龚柱就更有资格代父为之了。其他学生如前所列之宗言,也不能排除,既有代笔的可能,也就难免有作伪的产生。这还有待新资料的发现和证明。

清·龚贤山水册之四)

现在定为龚贤真迹的作品中,有两种类型仍是需要研究的。一是署名“武陵龚贤”,多遍晕染墨色深重的,其问题在于用笔较弱;其二是高山大壑,用笔粗壮但过于板实的一种。见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四册的龚贤《山水通景》(上海博物馆藏)就是这一类的代表,虽具繁复的构图,阔大的气象,但用线粗实,运笔板滞,缺少生动的气韵,与龚贤的水准有相当的距离。书款亦牵强生硬,笔者认为是伪作。

龚氏的赝品,作于清代中期以后的为多,不少作于清代末年甚至民国初期。大约其中部分是为了迎合日本人的需要而制作的,试举一些例子如下:

清·龚贤山水册之五)

(一)《明末遗民龚半千山水册》(纸本,八页,常熟市文管会藏),该册笔者曾亲见,系清代中期以后人所作。章法、构图均袭用龚氏风貌,唯用笔差别甚大。作伪者虽有一定的山水画功底,也摹拟龚氏的某些程式,但他是从王石谷一路入手的,所以处处显出自家的本色。这种伪品大约就产生在常熟或苏州一带。

(二)《秋山人家图轴》(瑞典斯德歌尔摩国立博物馆藏),该图为窄条幅,左上端有龚氏自题七言绝句“秋来胜事属山家”。山石轮廓用线板直生硬,转折圭角毕露,皴擦松散,且与轮廓之勾勒不甚融洽;树木的用线,断续琐碎;接水的坡,山根少皴多染。以上种种不仅不合龚氏的画法,且水平悬殊甚大。题诗的字迹也差,与龚氏的特征相距甚远,所以必是赝品无疑了。这样的伪品,可能作于清末民初,因未见原作,故难断言。大概还是有本可依的,但作者绘画水平较低,可取处不多。

(三)《龚贤山水册》(仅见三页照片,香港萧氏藏),此册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龚野遗山水真迹》(查士标题“当以此册为第一”者)画面一样,只是把装在画面左侧的龚贤题诗,移到了画面的下部而已。此册无论画还是字,都呆板无神,显然是死摹,甚至勾线填墨(指字)而成的。这是一幅纯摹的赝品。

(四)《仿小李将军金碧山水轴》(藏于日本京都),该图变化花样,用金画墨青纸,只有一点龚氏影子,画笔、书迹皆与龚氏相去甚远。这类青底或墨底金画,大都清代中晚期人所为。

(五)《龚贤山水横幅册》(藏于美国,约为十二页),该册结构和笔墨程式都类于龚氏,可以确定是依样复制的。板滞而缺乏韵味的用笔,可以看出是出于民国初年伪造者之手。

(六)《明月霜林图轴》(现藏日本)窄条幅,画左上端题“弥天明月一林霜”七言绝句,落龚贤款,字迹不似龚贤,反与“扬州八怪”中之李鱓、郑燮有相近处。画笔颇浑润,境界气氛亦尚可,但由于缺少龚贤那种劲健自如的勾勒之笔,那种浑润的体貌也就缺少了骨骼。这大约也是产生于清代中后期的赝品。

(七)《山亭观瀑图轴》(南海彭氏“绿海楼旧藏,有印本),该图写丛林山亭,一人坐亭观山中瀑布。山石树木画法全不似龚贤,仅落款略有一些影子,这基本上属于面目全非的赝品。画上有光绪元年人的题诗,可见此画作伪年代应在清代中晚期,那时见到龚氏原作比之后来,反而是不容易的。

清·龚贤山水册之六)

鉴别龚贤作品的真伪,最重要的一条是认识他的笔的特性。其他如章法、结构等都可以通过临、摹、仿而求得,惟笔法、笔意、笔情、笔性,不经过长期磨练,是绝对无法学到的。龚贤的用笔是极讲究又极有特性的,如他所说:“笔法宜遒劲,遒者柔而不弱,劲者刚而不脆。一笔是,则千笔万笔皆是,一笔不是,则千笔万笔皆不是”(见《课徒画稿》)。又说:“遒劲是画家第一,笔炼成,通于书矣”(《柴丈画说》)。山水画的用笔经常反映在皴法上,他说:“初画高手亦自可观,画至数十年后,其好处在何处分别?其显而易见者皴法也。”《画诀》又说:“今人但知点叶,不知叶中有皴。”“皴须先干后湿,故外润而内有骨”(见被误题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书)。龚贤的这些创作心得,正是鉴定他作品的重要依据。他是积笔成墨,墨中见笔的。关于墨法,他说:“墨中见笔法,则墨气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笔墨非二事也。”又说:“无烟而有烟,无雨而有雨”(见《课徒画稿》)。这才是墨的妙用,通了造物天机。他强调用墨要“润”,又特别指出:“润非湿也。”这就是鉴别其用墨的一个界限。

龚贤在《课徒画稿(四川博物馆藏)中提出过一些口诀,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判断龚氏作品真赝的界限。如:“长画勿脱,横画勿背,大画勿散,小画勿促,方画勿板。”这是关于章法结构方面的。“乱求理,整见才,细须文,豪有法。字画须拆看,笔笔有法,款式勿论矣。”讲理法与气息,指出鉴别的要领在“拆看”。“拆看”主要指笔墨,真品必须经得起推敲,赝品一拆开,定会处处露出破绽。

                                      原载于《龚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龚”浓密苍茫,“白龚”简淡雅洁
有画山水画的朋友吗?能否发几幅满意的作品欣赏?相互交流?
=龚贤书画作品欣赏
金陵八家龚贤作品欣赏
沐芦草堂·过眼烟云一一古书画鉴学丛书.龚贤
龚小猪作品:墨 舞 青 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