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二十四】:从众和服从

这次讲社会心理学中两个重点的概念:从众和服从。

从众是什么?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新闻,从超市抢盐到银行挤兑,有人欢笑,那大家都一起欢笑;有人惊慌,人们一起逃跑。

一般来说,从众有三种形式:顺从,为了迎合集体,符合集体的期望或者要求,而做出非自愿的行为;服从,接收到集体的直接的要求,从而引起行为;接纳,认同集体所做的事情的正当性,而自发的引起行为。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从众行为,不仅仅是行为,也包括情感情绪或者言论。但这就引发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刻奇。在我的让我们来谈谈尼采(第二十四章)中,我论述过这一奇怪的道德现象。

刻奇【Kitsc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他写到:

刻奇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刻奇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景,实际上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忘恩负义的女儿,被冷落了的父亲,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卖的祖国,第一次恋情。

刻奇引起两种前后紧密相连的眼泪。第一种眼泪说:看见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多好啊!第二种眼泪说: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

第二种眼泪使刻奇更刻奇。

刻奇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刻奇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景,实际上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忘恩负义的女儿,被冷落了的父亲,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卖的祖国,第一次恋情。

刻奇引起两种前后紧密相连的眼泪。第一种眼泪说:看见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多好啊!第二种眼泪说: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

第二种眼泪使刻奇更刻奇。

其最主要的特质就是不加节制的自我感动,并且强迫别人也陷入到这种自我感动中。而这种特质,让从众行为变得难以忍受。

所以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出从众行为?哪些人更容易从众?而哪些人更容易抵制从众的压力?这就是这章讨论的内容。

音乐是Ólafur Arnalds的《0952》。

1,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数十年的研究,通过了三个经典的实验揭示了三个基础的心理学常识:

【一】,谢里夫实验:参与者坐在黑暗的屋子中,估算光点移动的距离;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受试者一起询问的时候,参与者会不自主的与他人的答案接近,而实际上光点从未移动。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观点: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会根据他人的答案来修正自己的看法,从而符合社会的期望。而且更严重的是,错误观点也会因为从众行为而得以延续。

很简单的举个栗子,前段时间的网红店,雇人来排队,而人们因为好奇也跟着排队,造成一种火爆的场面。而实际上这只是利用心理效应来误导人。以及一些“二十四孝”,“三从四德”,都是因为从众而遗留下来的错误观点。

【二】,变色龙效应:实验发现,个体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甚至呼吸的频率和情绪。脑神经科学发现,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操纵我们在没有明确意图的情况下做出从众行为。

如果严重的话,会导致一种行为:集体妄想。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就是孔飞力教授写的《叫魂》,讲述了乾隆时期,突然传出一种“巫术”,可以摄取人的魂魄,导致全国人心惶惶,最后发现是一场闹剧的荒唐史实。

再举个栗子,比如上个世纪闹得沸沸扬扬的UFO目击事件,或者尼斯湖水怪事件,都是一种“集体妄想”。

【三】,密尔格拉姆实验:参与者当做老师,来测试对面的人,如果回答错误就要遭受电击,随着电流的加大,参与者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的时候,如果实验者坚持要继续的话,参与者往往选择继续。

也就是在道德准则【不伤害他人】和权威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顺从权威。

2,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人们发现了引起服从的【WHY】因素,有四种:

首先,人们面对结果的可接受性。比如米尔拉姆实验,如果参与者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越远,那从众的概率就越高。如果看不到对面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是个编号的话,则会愈发的无情和冷漠。

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我们会忽视那些没有名字,没有身份,失去个性的人。看到路上拾荒者,我们也就想到:这就是个捡垃圾的。我们失去了对他叫什么,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的兴趣。

其次,权威的接近性和正当性。当我们面对千里之外的要求,可能内心拒绝接受;但要是直接面对权威的指令,并且其有合理性之时,人就会服从。

而越是抱着正当性的权威,人们更容易服从。于是历史上胜利的只有“解放者”,而不是“叛乱者”。只有寻找大规模武器而发动的正义战争,而不是摧毁了中东地区,令数千万人无家可归的战争。

再次,我们会迷信于机构的权威性。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各种养生机构,专家,网上鸡汤文,养生文乱飞。

最后,群体其本身有释放效应。以上三个原因都是被动的,但是有些从众也是积极主动的。比如抓小偷的时候,只要有一两个人挺身而出,人们就开始释放自己。另外比如音乐节上,几个人在那边自己HIGH,也会不断的有人加入他们。

3,

所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情境的力量。也就是当外在的影响超过了内在的信念时,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

在【心理学二十二】中,我们已经提到过: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特定环境下,实际上是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这是如何发生【HOW】的呢?第一,群体必然有一定的规模。两个人不能称之为群体,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五个人左右引发的从众行为最为明显。

第二,具有一致性的群体从众会比较明显。而如果有人破坏了群体一致性,则会降低群体的影响力。电影《十二怒汉》就是表示这一点,一开始陪审团大家都同意某个人是杀人犯,想早点结案回家,但其中一个人提出异议,并且最终让其重新审判。

第三,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有个区别是一致性是外在的表现,而凝聚力则是共同经历过种种事件而得到的特征。

第四,地位越高的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第五,公开的反应:人们在面对他人做出的反应比私下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从众行为。而一旦个体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就算发现其本身是错误的,也会一直坚持到底。

所以情景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就会很明显的影响个人的行为。

4,

那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了什么影响呢?主要是两种:

第一种是规范影响:个体要尽量与“集体一致”,以免遭到拒绝【情感代价】;或者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社会形象的关注】。

第二种是信息影响:现实情境较为模糊之时,人们如果希望自己行为是正确的,潜意识里会将其他人当做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不过当然也存在各种个体上的差异:

首先,不同的人格特征,会决定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有些人很容易被集体所影响,甚至一生的追求就是加入集体,获得安全感。当然也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背离集体,远离影响,就算身处集体,也会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其次,不同的文化环境也会造成个体差异。比如北欧国家就比较尊重个体,甚至在排队的时候都要站开三米远;而国内目前还是比较重视集体,会更强调亲密关系。

最后,社会角色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前面说过,人倾向于内在自己的角色。一个独立作家,摄影师,就不太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活在大型公司的白领,生产流水线上的人,就很需要协助工作。

5,

那么,我想你们一定想问:如何抵御从众的压力?

当然一般看到的形式就是:逆反。也就是人们青春期的时候做的事情。那个时候觉得不被尊重,没有自由,所以采取最为激烈的措施。你们让我做什么,我就不做;你们不让我做什么,我就要做。

但是逆反实际上是一种很糟糕的反抗方式。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别能力,仅仅是因为反对而反对,结果是惨痛的。很多人因为反对学校,反对家里的压迫,从而变本加厉的耗损自己,糟蹋自己。

在电影《超脱》中,刘嘉玲有句台词:“It's so easy to be careless,It takes courage ande courage to care! 不在乎谁不会啊!但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去在乎!”

因为没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所以你自己也不在乎自己。对他人冷漠,对自己冷漠,用冷漠来伤害他人,保护自己。

不得不说,我也是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在逆反中,我经历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是我依然决定不回到那个集体中去,于是走了另外一条路:坚持独立性

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在1831年访问美国后,提出了一个词:“个人主义”,他认为是一种”不把任何事情归功于任何人,也不期望从任何人哪里得到什么,他们形成了独立反思自己的习惯,并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认为终于找到了这条路。

6,

为什么要和群体保持距离,抵抗群体的影响?

因为如果你在群体的影响下,做了不是出于你本心的行为,这行为的后果却由你来承担之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而人们往往生活在这种痛苦的影响中而不自知。他们将责任推到外界,推到无辜的人身上,只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是断层的,责任和结果无法对应在一起。

而因为群体的效应,让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越来越窄:只要有钱有权,什么都能解决,人生就会变得美好。在环境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容忍异己,无法接受不同的人生。

因为群体的效应,我们越是寻求自我,反而丧失了自我。表面上他们用各种新奇的,出人意料的事情来让自己与众不同,但实际上皮下的灵魂都是空乏的,只是饥饿的嘴在叫嚷着需要赞同与安全感。

所以我不愿意如此。具体是如何走这条路的,请看我写过的《愿你不被平庸的社会所同化》系列。

下一章要写的是说服,敬请期待。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盲流
随大流=平庸?
寄生虫的“脑控”有多厉害?没被感染的小鱼也难逃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
从众心理是如何影响用户行为的?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