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内经》学治“湿”病
userphoto

2022.06.04 北京

关注
01

因于湿,首如裏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

言人体中阳气不足,因而感受湿邪,使清阳之气更受阻碍,不能上升于头,出现头重而胀甚至昏蒙,如以物包裹之状。

一、临证应用

举验一

郭某,男,24岁,大学生,1974年诊。

患者自诉三年来头昏困重,嗜睡。每天早晨因沉睡而听不到起床铃声,上课时亦伏案而酣睡不醒。因身为学习班长,遂自己极力控制,但不能自持,曾服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中药无效。

询其起病经过,谓数年前服兵役时,曾在南方某地驻军,每天晨起操练后均到清水溪洗浴,约半年后渐感头身困重。

复员上大学后,症状加剧。尚有后背发凉,如以冷水喷洒样感觉,脉象缓,舌苔薄白,食欲正常。大便调。

证属湿邪困表,治以解表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

羌活10克,独活10克,蔓荆子12克,川芎10克,防风6克,生苍术10克,藁本10克,荷叶8克,生甘草6克,葛根12克

四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药后诸证悉除,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举验二

李某,女,38岁,1988年7月30日诊。

四年来头重如裹,周身乏力,胸脘痞满不舒,食欲不振。日渐加重,已有半年不能工作。

来诊时,由其母及妹扶持左右才能勉强行走,上一层楼需休息一、二次。

面色黄而浊,形体略瘦,精神疲惫,病情由其母代诉。舌苔薄黄,脉象濡细。大便不爽,或一日或二日一解。

证属中焦湿热,治以清热化湿。方选三仁汤加减。

杏仁10克,白蔻仁8克,生苡仁15克,半夏10克,滑石块12克,厚朴8克,木通8克,淡竹叶4克,荷叶8克,羌活8克,皂角子10克,晚蚕砂10克(包)

四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8月4日再诊:药后头身困重明显减轻,上楼时不必别人携扶,自述病情好转,精神较初诊时振作。大便已爽。

前方去皂角子、晚蚕砂,四剂。服后病愈。

二、发挥

湿浊之邪,其性属阴,最易阻隔阳气,使之不能畅达,不论其中于表、客于里、伤于下等不同部位,均可出现重滞不爽之类的症状。

如大便不爽、带下粘浊、肢体困重等,其中“首如裹”是其典型症状,所以《生气通夭论》把它特别提出。

当然,“首如裹”仅是湿邪困阻阳气,使清气不能上升温养而表现出的一个症状,不能误解为“湿气伤于头”。

《阴阳应象大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说明人之精明聪敏,需赖阳气的温养,今湿邪困遏,清阳不升,是以头重昏蒙。

举验一中的男大学生,其湿邪伤表的病因十分清楚,即当操练之后,玄孔开张之时,每以清凉溪水洗浴,致伤表阳,湿邪留连。

所幸其年轻体壮,邪气终未入里。后背“洒洒恶寒”,也是阳气被伤,邪客肌表的反映。

前医用健脾益气之药治疗,是病轻而药重;用活血化瘀法,药亦难达病所,故无效。

笔者用羌活胜湿汤为主方散其表湿,所以收效显著。

其中加荷叶、葛根,不仅可以达邪,且能通畅经脉,振奋阳气,苍术生用,可祛表湿,与炒用去里湿者不同。

还需提及的是,一般来说外感病的病程短,但该例则已三年,这是由湿邪缠绵的性质所决定的,而非风寒暑热外感可比。

其实,本人用羌活胜湿汤尚治愈过五年表湿证的病人。

所以说判断是否属于表证,不必机械地依据病程之长短。

举验二,虽亦有头身困重,但尚有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等症状,显系中焦气机不畅所致。

又周身乏力,几致无力行动,看似正气大虚,其实仍以湿邪阻滞为基本病机。

《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实四肢。”

此例湿阻中焦,既影响水谷精微的化生,又阻隔清阳之气的布达,于是疲乏至极。待湿邪去,阳气达,四肢自然轻健。

因此三仁汤加减四剂,患者便能行走。

临床见有乏力不支者,均当详辨其虚实,勿违《五常政大论》“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伤正,绝人长命”之训。

此外,本方中除芳香开散之品外,用滑石、苡仁、木通、竹叶等,使邪从小便去;皂角子、晚蚕砂利大肠湿浊,使邪从大便出;羌活可达表散湿。

总之,治疗实邪为患,需使邪有去路,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此又绝非仅指治疗湿病而然。

02

风湿为痹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痹者,闭也。经脉气血因邪气阻滞,闭而不通为患也,因邪气各有偏甚,而有三痹之分。

一、临证应用

举验一

李某,男,25岁,1977年诊。

患者下肢沉重,举步艰难,兼有双膝微痛,病已半年。询其所因,谓地震后睡卧湿地两月,即现上症。

化验血沉及抗链“O”均无阳性发现。查其下肢无浮肿,舌边尖深红,苔薄白,脉象濡缓。

此属着痹之证,治以清热祛湿。

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2克,萆薢10克,滑石12克,生苡仁15克,木通6克,独活6克,车前子10克(包),赤小豆12克,络石藤12克

五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再诊:下肢沉重减轻,膝痛未作。上方再进五剂。病愈。

举验二

韩某,男,20岁,1989年12月2日初诊。

腰及左髋部位疼痛,串及左下肢,不能独立行走,卧床亦转侧不利,站立时疼痛阵阵加剧,病已两月余。无明显诱发因素。

按之股髂端处痛甚,膝关节无压痛,不红肿,肤色无改变。脉濡数,舌红苔黄腻。来诊时,需其母搀扶才能行步。

化验室检查:血沉每小时60毫米。

此属湿热为痹,兼挟风邪。治以祛湿热、通经脉,佐以散风。

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2克,萆薢10克、滑石10克,生苡仁12克,木通8克,独活8克,乌蛇肉12克,车前子10克(包)

四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忌食辛辣油腻。

辅以气功治疗,其法如下:

令病人面南站立,尽量自然放松。不需闭目,以免晕眩。

医者站其身后,用两剑指距其身体约五厘米导足太阳膀胱经,反复三次。

再以手掌距其身五厘米循左侧腰、髋,做揉按之状,渐揉渐移动手掌,至髋下则变做剑指,循经导向小趾外侧端,反复数次。

再以剑指点按左肾俞、环跳及阿是穴。气功治疗总约需10分钟,治疗毕。

疼痛当即缓解,虽未全除,但已能自己行走,从二层楼下到一层,再返回,无须搀扶。

12月5日再诊:疼痛明显减轻,夜卧转侧较便利,自己行走已无困难。舌红,苔薄黄略腻。

上方加木瓜12克,伸筋草10克。七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气功治疗一次,如前法。

12月12日三诊:肢体疼痛已除,苔薄黄。化验检查,血沉每小时6毫米。

病愈。再以二妙丸,半量服用,以防止复发。

二、发挥

《痹论》所谓行痹、痛痹、着痹,只言因致病邪气的性质不同,而症状各有偏重。

其实一般所说痹证,均有疼痛或顽麻不仁的表现,《素问·举痛论》谓:邪气“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痹证以闭而不通为主要病机,所以会因肌肤失于气血温养而不仁,经脉气血闭塞不通而为痛。当然,各种邪气有偏重,因而症情互有区别。

风气善行,是以其痛游走不定;寒性凝敛,使气血闭塞严重,因而痛甚;湿性重浊,阻塞气机,所以导致肢体沉重疼痛或酸楚。

但还应看到,临床所见肢体疼痛、游走、沉重为主症的痹证,其致病之因,并非仅有风、寒、湿三气,因热者亦颇不少。

读《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切勿拘执,做茧自缚。

数年前到我国北部某专区市讲学,所遇经久不愈的痹证,竟以湿热证为多,使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每获良效。

寻找原因,始知当地医生善用麻、姜、乌、附之类散风寒、通经脉之药治疗该病,而多忽略祛湿热一法,以致凡属风寒湿痹大多治愈,或疗效尚可,而久治不效者,正属湿热为患。

显然这种情况并不能得出“北方多湿热痹证”的结论。

其实,治疗湿热痹证的成方,或成方加减而适用的并不少,如木防己汤、白虎苍术汤之类即是。

举验一以湿为主,兼挟热邪,有明显感受外湿的环境条件,其病症状表现在下肢,正符合《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理论。

方中加用独活、络石藤,一则取其“风能胜湿”,一则用其通络除邪。

举验二除有湿热并重的表现外,尚有自腰串及下肢疼痛的特点,是兼挟风邪无疑。所以又加乌蛇肉散风止痛,木瓜、伸筋草去湿通络。

因该例患者痛甚难忍,故辅以气功疗法,以尽速缓解之。其法重在通经脉。由于痛自腰至下肢,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所以主要治法在于导该经气血,使之通畅。

又选治腰腿痛常用的两穴位,其中肾俞本属膀胱经,而环跳穴是属足少阳胆经,除局部取穴意义外,尚包含有少阳属风木,用以散风止痛的用意。

同时,据《灵枢·经筋》“以痛为俞”,即后世所称“阿是穴”,点按髋部压痛明显处。

这样治疗之后,其经脉气血逐渐恢复畅通,通则不痛,所以有“立竿见影”之效,同时也再次说明,应用气功疗法治病,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严格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黄帝医术临证切要》,王洪图、詹海洪著华夏出版社出版,1993.9。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风湿为痹”-王洪图医案两则
秦伯未治疗关节疼痛的经验,用心看完,绝对胜读十年书
瘁证治疗体会(中医治疗)
少阴病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痹证
病证通说307-3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