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物质奖励孩子学习真的好吗?这里有答案···

红龙腾飞幸福家 2023-06-04 11:36 发表于陕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用物质形式嘉奖孩子。

所谓的物质奖励,实际是想通过外部的激励来让孩子去做一件事。从本质上说,这也是激发孩子的动力之一。

若运用的好,物质奖励可能激发内部奖励,但运用的不恰当,随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欲望不断的提高,对于经济条件和孩子自身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我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在一位老爷爷家门前嬉闹,任何提醒均无告效。几天过去,老爷爷难以忍受,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走出家门,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微笑着对他们说:“孩子们,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年轻了十岁!希望你们每天都来,这点钱就当我向你们表示谢意了。”孩子们高兴地接过钱去,就这样连续来了10天。

第11天,孩子们仍然来到门前,一如既往地嬉闹,老爷爷还是在同样时间出现,但是今天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有些失望,但是想想看5美分也比没有强,于是他们依然还是每天来到老爷爷家门口玩耍。

第20天,老爷爷出现时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爷爷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于是老爷爷的目的达到,久违的宁静生活又回来了。

是的,孩子最开始在老人家门前嬉闹时并没有任何的物质奖励,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在那里很好玩而已。

直到老人给他们物质奖励后,他们开始不那么纯粹的为了玩耍了;当老人缩减物质奖励后,他们开始用物质来衡量回报了,觉得每天为了这点钱这样玩耍下去不值得,甚至很辛苦,就不再去玩了。

物质奖励真的一无是处吗?

并不是,物质奖励依然可以推动着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因为它仍属“动力”,最坏的结果其实是没有动力。

我们可以选择用物质来激励孩子,但我们同时也不得不接受物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和认识物质奖励,如果要对孩子使用物质奖励,请牢牢记住以下适用原则。

1. 在孩子没有内在动力的时候使用

2. 在缺少必要技能的时候使用

3. 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 尽量少用

其中第三条我们就能看出,物质奖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上缺少内在动力,对这件事感觉也一般,这个时候想让孩子做好这件事的难度就极大。

那么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很好的吸引孩子去做这件事,物质奖励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起码孩子开始行动了,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

但有一些父母就会说:

“我尝试过呀!比如考到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他买一双名牌鞋!”

“我跟他说,只要数学能考到90分以上,暑假我就带他去旅游,但也没什么效果!”

“我也给孩子说,只要一科拿满分,我就带他去吃他最喜欢吃的大餐。”

有的时候,你设定的任务,孩子觉得难度太大,于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甚至内心自动放弃了。就好比孩子成绩常年倒数,你让孩子考进班级前三名,不管给的条件多么诱人,孩子都不为所动。

所以,在设定物质奖励目标时,一定是有原则,且有三点需要慎重考虑:

1. 充分考虑设定目标难度

2. 设定的条件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3. 执行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要想物质奖励起作用,

一定要用对方法加以足够的耐心才可以。

物质奖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种奖励转换为孩子的内在动力。

其实,真正能让人有动力的持续做一件事,从来都是因为做这件事带来的心理满足,这是一个人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最大原动力,外在的物质可以改变一时的行为,无法进行本质的改变。

所以,当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孩子有足够内在动力的事情,不需要奖励的方式。

               

物质奖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种奖励转换为孩子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驱使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在这之前,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更有耐心一些,等待孩子显现出来更多的天赋,同时我们也要深入地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发挥他们的内在驱动力,给予孩子尊重,认同和成就感,这些或许才是高级的奖励和回报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兜小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质奖励竟然这么可怕,但我们却一直在做!
你的物质奖励正在消灭孩子的学习动机
如何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这5件事家长千万别做 | 自省力
如何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这5件事家长千万别做
教育只靠奖励反而让孩子失去动力,了解“边际效应”找到更好方法
越奖励孩子越不听话,80%的父母用错了奖励方式!现在看到太及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