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家精要】规范补泻手法,改进灸疗方法——李志明临证经验

规范补泻手法 改进灸疗方法 ——李志明临证经验

李志明,男,河北唐县人,1927年生。自幼随家叔李修刚学医,1946年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医务工作,1952年毕业于察哈尔医科专门学校,1954年拜郑毓琳先生为师,学习针灸十二年,1959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第三期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二年。从1964年入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李氏数十年来一直埋头针灸文献整理与临床验证,总结出了催气、调气、守气、导气四法作为热补凉泻法的基本手技。为针刺补泻手法的规范化操作作出了可喜的尝试。擅用同名经和接经取穴,穴少而精。发挥灸法治病之长,所用灸法达20余种。发表论文数十篇。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1.精研针刺补泻法,热补凉泻规范化

李氏总结出催气、调气、守气、导气作为针刺补泻的基本操作手法:

(1)催气:李氏深得《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之意,左右手互相配合,左手切、爪、揣、按、循、摄穴位及经脉所过之处,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入穴。针尖朝向病所,采用持续提插或捻转手法,使迅速得气和气至病所。如针光明、合谷、蠡沟,用催气手法,左手紧按穴的下方,针尖向上,持续提插或捻转,经气按经脉循行向眼区传导。

(2)调气:李氏深悟《灵枢·小针解》“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之内涵,认为调气的关键在于本末根结、开合终始两个方面,使内外调和,求得一致。具体操作是行催气手技后,慢提、慢插、左右或前后捻转均匀适宜,使患者有一种舒适感或有一种酸胀感觉。例如针肾俞穴治膝关节痛,用催气手技,使气至病所后,接以调气之法,慢提、慢插或前后均匀捻转,刚柔结合,使患者顿觉舒适,为进一步施用补泻手法创下条件。

(3)守气:用于热补法,李氏遵《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之旨于操作过程。方法是接调气手法,将针用力下插1〜2分,由浅入深拇指向前捻动3〜5次或9次,多数患者产生热胀感觉。

(4)导气:用于凉泻法,即导邪气外出。方法是接调气手法,将针上提1〜2分,用拇指向上震刮针柄6〜18次,多数患者出现凉的感觉。

催气、调气、守气、导气是针刺补泻手法的连续动作,综合运用于热补法和凉泻法中,用现代科学仪器可测出不同的波形和幅度。

(5)热补法和凉泻法:这是复式补泻手法,应用恰当,可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温热或凉感。李氏提出热补和凉泻的操作方法是:补法先浅后深,泻法先深后浅;补法紧按慢提,泻法紧提慢按;补法拇指向前捻转多些,泻法拇指向后捻转多些;补法向下刮针柄,泻法向上刮针柄;补法出针后揉按针穴,泻法出针后不扪其穴;补法的效应是热感,泻法的效应是凉感。补法是用催气、调气、守气之法,泻法是用催气、调气、导气之法。

①热补法: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捻转或速刺入穴,先针5分深,结合慢提紧按,先令气至,在酸胀感觉的基础上,将针下插1〜2分深,拇指向前捻动3〜5次或9次,即有热胀感觉,若无,依前法再施术2〜3次,多数患者可出现热胀感,出针后揉按针穴。如遇感觉迟钝者,可令患者口呼气3〜5次,或9次,亦可拇指向下刮针柄30秒。本法适用于一切虚、寒证,如遗精、经闭、低血压、痛经、月经不调、失眠、胃脘痛、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中风脱证、关节炎等证属虚寒者。曾用血管容积和皮肤温度作为指标,观察到用本法后,血管出现舒胀反应,皮肤温度升髙,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1980年以来,李氏针治14例家族性视神经萎缩,平均年龄17岁,病程数月至三年,患眼28只。取风池、太阳、瞳子髎、内睛明、球后、神门、合谷、光明、蠡沟为主穴,合以辨证取穴,随症加减,针用热补手法。

本组14例病人针治前均服过中、西药,无效,而用针刺治疗,用热补手法,有效率达75%,可见合理应用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疗效可观。

②凉泻法:左手食指紧按穴,右手持针捻转或速刺入穴,先针1寸深,紧提慢按,先令气至,在麻胀感觉的基础上,将针向上提1〜2分,拇指向后捻转3〜5次或6次,即有凉麻感觉,若无,依前法再施术2〜3次,多数患者可出现凉麻感觉,出针后不揉按穴。如感觉迟钝者,可令患者口吸气5〜6次,亦可用震刮术,拇指向上刮针柄30秒。本法适用于一切实、热证,如阳明腑热、高烧、高血压、经闭、结膜炎、中风闭证等。曾用血管容积和皮肤温度作指标,观察到用本法后,血管出现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兹举验案一则以证之,杨X,男,23岁,主诉眼痛(右)、怕光、流泪半个月,眼胀,视物模糊,苔薄白,脉弦,诊为聚星障,证属肝经风热,治宜清泄肝胆,祛风明目,取风池、光明,针用凉泻手法,使凉胀感传到眼区,共针两次眼痛消失,基本痊愈。

2.扬灸法治病之长: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它不仅能补针法之不足,又有特异的治疗作用。针灸并用,其效更宏。李氏取古今灸法治病的精华,在临床加以发挥,创隔核桃皮眼镜灸治眼病之法,改进苇管蒂灸耳孔治面瘫,改进温针灸操作方法,发展瘢痕灸和骑竹乌灸、耳穴灸等。他不但应用灸法于慢性病、虚寒证的治疗,而且还用于急性病、实热证的治疗。足三里保健益寿灸更是得心应手。

(1)创用隔核桃皮眼镜灸(附:隔核桃皮眼镜灸图):操作方法,用铁丝作成眼镜架,前面装插艾柱用的铁丝弯钩各一个,灸时将半边核桃皮壳放入菊花水中浸泡3〜5分钟,将核桃皮壳套在框架上,再将长艾条段插在眼镜框的外面铁丝弯钩上,点燃艾条外侧端后戴在眼上施灸,灸患眼,每次灸1〜3次。本法是李氏等人在《疡医大全》用核桃皮灸治外科疮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改制而成。临床应用证明,对结膜炎、麦粒肿、角膜炎、近视眼、老年性白内障和视神经萎缩有一定效果。用于治疗结膜炎10例,均灸1〜3次而愈。近视眼,43只眼,灸5次以上,视力恢复在1.0者3只眼,恢复在0.3以上的24只眼,恢复在0.1以上者,15只眼,无效者1只眼。核桃,入肾经,有补肾明目之功;菊花,入肝,有滋养肝肾,祛风明目之效;艾,入肝、脾、肾经,艾灸能行气活血、通络散结、祛风明目,故本法治疗眼疾,效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图1隔核桃皮眼镜灸图


(2)改进苇管器灸(附:苇管器灸法图):苇管灸器制作及操作方法:用苇茎制成两节苇管灸器,一节放艾绒,端口直径0.8〜1cm,长4cm,切成下鸭嘴形,插入耳道口内端的一节,直径约0.6〜0.8cm,长3cm,一端插入艾绒一节的端口内,另一端插入耳道口内,用胶布固定之。将半个花生大小一撮细艾绒,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绒香点燃施灸,每次灸3〜9壮,灸10次为一个疗程。施灸时注意勿使艾火脱落,以防烧坏衣物。本法是李氏根据《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卒中风歪斜,以苇管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改进而成,曾治疗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4例,治愈率占56.76%,有效率98.65%。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对虚寒证,小儿、孕妇、体弱和有严重内脏病、怕针者更为适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魁山对手法、补泻的探讨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图解
名老专家临床经验丨规范补泻手法 改进灸疗方法
4.针刺中的补泻手法
《针灸大成》
针刺混合补泻手法:青龙摆尾法(又名苍龙摆尾、补法和温散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