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话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七)——水莲花尽木莲开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七)——水莲花尽木莲开。关于黛玉和晴雯究竟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的争议由来已久,本文试图通过水、木芙蓉之习性与黛、晴二人之脾性的关联点来解开这桩公案,看看“芙蓉”到底是“水”性还是“木”性。

芙蓉最早专指水芙蓉,即荷花,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有时指荷花,有时指木芙蓉,这不免令人无所适从,因为偶尔会难以判断究竟是哪种。更何况通常荷花的花期是阳历6-9月,木芙蓉的花期是阳历8-11月,这“水莲花尽木莲开”的特殊性就难免让人更摸不着头脑。

书中就有芙蓉不一的问题。比如在第七回中,薛宝钗说配冷香丸时要“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此芙蓉明显是指木芙蓉。可在第三十八回中,藕香榭却题着这样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而此芙蓉分明又是指水芙蓉。

既如此,那咱就仔细分析一下代表黛、晴二人的芙蓉到底是哪种。

先说黛玉与芙蓉

原文: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第六十三回》

乍看虽不明显,细想却是水芙蓉无疑,而答案就从题字、旧诗和注语上来

先看题字。风露常被用于表现“秋愁”这一诗词主题,如“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共苦清秋风露”和“散下凄然风露”。可木芙蓉别名拒霜花,临霜且不惧,又何惧风露?只有开于夏而败于秋的水芙蓉才遇秋风而愁。

夏荷不耐秋风之性还曾出现在宝玉的诗中: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而黛玉怕冷,兴儿说她“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也只有“含露目”的她才怕风吹露散命不保,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再看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宋代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中“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的后一句。曹雪芹特将“春风”改为“东风”,可谓一语双关:

首先,东风常与芙蓉同框出镜,如唐代高蟾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北宋张先的“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和南宋范成大的“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其次,东风不光指春风,还指对你的官运前途、婚姻大事有决定权的帝王高官、父母长辈。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中的东风就指代其母。正是由于陆母十分厌恶唐婉,陆游才不得不被迫与唐婉离婚的。

“莫怨东风当自嗟”是反讽语,表面上是劝黛玉别怨“东风”王夫人,而应如昭君般自叹“红颜胜人多薄命”,可实际上是以此来表达对“东风”的不满。正如欧阳修认为害昭君薄命的罪魁是汉元帝那样,曹雪芹认为害黛玉薄命的祸首正是王夫人。

这么说有何根据?根据就藏在曹雪芹借宝钗之口说出的话中。宝钗在评价“前人所咏昭君之诗”时特别提到了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中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一句,认为它“不与人同”。可见曹雪芹很认同欧的观点。

最后看注语。让“牡丹”宝钗陪饮,原因有二:

一、芙蓉与牡丹常被拿来作比较,如唐代刘禹锡《赏牡丹》的“池上芙蕖净少情”和唐代罗隐《牡丹》的“芙蓉何处避芳尘”。芙蕖和芙蓉均指荷花。

二、钗、黛并列十二钗正册之首,让“似共东风别有因”的“牡丹”陪“和泪泣东风”的“芙蓉”再合适不过了,谁让“牡丹”尽得“东风”之便呢!

另外黛玉自带体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而水芙蓉有清香,木芙蓉几无香。且分给黛玉的小戏子叫藕官,藕官有个死了的恋人叫菂官,菂指莲子。根、果、花紧密相联,可不就得在一起吗?

遗世而独立的荷花自有一股清贵之气,终不负“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之脾性。

再说晴雯与芙蓉

原文: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第七十八回》

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第七十八回》

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第七十八回》

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 ——《第七十八回》

乍瞧虽易混淆,细思却是水芙蓉无疑,而答案就从“池上”二字上来

有人说池上就是池边,池上芙蓉是木芙蓉,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比如杨公远“小池惊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中的池上就是池边,此芙蓉为木芙蓉,但崔辅国“池上芙蓉落”中的池上就不是池边,此芙蓉为水芙蓉。因此书中的池上与池边能否划等号就是解开谜题的关键,而答案是不能。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用词风格,曹雪芹自然也不例外,他习惯将池子边上这一方位只用“池边”一词来表述,这在前八十回中共有四例:

1池边两行垂柳。——《第十七回》

2、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第二十三回》

3、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第二十七回》

4、香菱听了,……只在池边树下。——《第四十八回》

若池上芙蓉指木芙蓉,那他应写成“池边芙蓉”才符合其用词习惯!

“池上芙蓉”已引发争议,而“挂于芙蓉枝上、“秋艳芙蓉”、“蓉桂竞芳之月”和“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中的芙蓉均明显指木芙蓉。其中蓉桂竞芳之月指农历八月,恰好笔者于今年中秋节前去了趟北京,那时颐和园的荷花已所开不多,因此能与桂花竞芳的当为木芙蓉。

那为何一转眼水芙蓉就变木芙蓉了呢?这可能跟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一、水芙蓉长在池中,不大好挂诔文,但挂到同名的木芙蓉上却很容易,而既然挂在了木芙蓉上,那就干脆诔木芙蓉吧。

二、晴雯“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且死于中秋节后,也许曹雪芹又觉得拒霜的秋艳木芙蓉更配性烈如火的晴雯。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自有一股高贵之气,终不负“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之脾性。

不管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花魂中都有一股傲气,单论这点,黛玉和晴雯是哪种芙蓉已不再重要,因为她俩皆傲骨铮铮。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八)——只恐夜深花睡去。

本人在晋江文学城网站上发表了38万多字的唐朝历史言情小说《大唐超大龄剩女信安县主》,全文讲述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信安县主的传奇一生。信安县主有着高贵的血统,她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她祖母是隋炀帝之女杨淑妃,她父亲是集两朝天子的血脉于一体的吴王李恪。她6岁时父亲含冤而死,年仅6岁的她被幽禁于桂苑之中,直到42岁时才奉旨出嫁并生子。她被禁锢了整整36年,从一个懵懂小孩到豆蔻年华再到人老珠黄,她在桂苑浪费了她生命里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可她却依然活得充实而精彩,最终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成功地华丽转身,并两次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芙蓉”为何种芙蓉?
黛玉木芙蓉说和水芙蓉说诸家资料汇总和辨析(上)
名家说红楼 | 张庆善:林黛玉是朵什么花
芙蓉花,醉了秋天
风露清愁
林黛玉为什么是芙蓉花?看看“芙蓉花”的含义是什么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