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凯传

袁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元末为府吏。博学有辩才,发起议论来有如暴风一般,往往使在座的人难以对付。洪武三年(1370)被荐举授为御史。国初,武臣恃功骄横,得罪的人日多,凯上书说“:诸将习于用兵,恐不知君臣之礼,请于都督府聘请通经学古之士,令诸武臣去都堂听讲,这样才是他们保族保身之道。”太祖采纳他的建议,令御史台和中书省聘请名士轮流在午门为诸将讲经说礼。太祖审判罪犯后,怕凯送皇太子复审时,会怜悯他们而宽大处理。凯回来后,帝问道:“朕与太子谁处理得对,”凯叩头回答说:“陛下之法正直,太子之心慈。”太祖认为他老奸巨猾,两面讨好而厌恶他。凯惶恐不安,告假回乡。不久寿终。

  袁凯工于诗,颇有名声。性诙谐,自号“海叟”。他常背披乌巾,倒骑黑牛,游于九峰山间,爱管闲事的人把他绘成图。有次,在杨维桢家做客,有位客人拿出所赋《白燕诗》请大家看,凯微笑不语,另做一篇献与大家,维桢大惊,十分欣赏,给每个客人传阅,由此人们叫他“袁白燕”。                                                                                                                                                        

生平简介

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陶宅)人,元朝末年当过小小的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一次在浙南名士杨维桢座上,有人展示一首《白燕》诗,杨对诗中"珠帘十二"、"玉剪一双"等句十分赞赏,袁凯却说,"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然后呈上自己的《白燕》诗。读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等句,"维桢大惊赏,遍示座客。"从此有了"袁白燕"这个美称。

大明洪武三年(1370),袁凯被荐授为御史,成为皇帝的近臣。《明史·文苑》里有袁凯的传略,在短短二百馀字中,除了交代他生平行状外,记述了他一生中的两件大事。第一件属政绩,他看到朱元璋轻易杀戮功臣,便委婉上言:"诸将习兵事,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请)通经阅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朱元璋采纳了他用心良苦的建言。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因为他剃过光头当过和尚,还做过流寇毛贼,忌讳僧、光等字。生和僧同音,则和贼同音,也犯他的大忌。有位官员因在贺表中有"天生圣人,为民作则"而掉了脑袋。他的杀戮滥而且酷,动不动就腰斩、剥皮。明人笔记《北窗琐语》记载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真事:中山王徐达夫人谢氏,"膂力过人,持铁器重百斤",跟随朱元璋立过战功。因没有文化,即"未悉君臣礼",在进宫看望亲姐妹般的马皇后时,无意间说了一句"我家不如尔家(阔绰)"的闲话,使朱元璋大不高兴。"枕边之言,中山宁(岂能)不动心乎!"於是安排妙计,召徐达进宫赴宴。席间皇帝亲自为徐达斟酒,同时告诉他:"今日卿免赤族之灾。"徐达哪里知道,夫人在家里已被御林军武士砍了。袁凯无法阻止皇帝滥杀,但可以让功臣不说错话。"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史家不没其功,记上了这一笔。

传略中第二件大事,便是袁凯自己因为一句话而差点丢了老命的经过。"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覆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以凯老猾,持两端,恶之。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朱元璋让懿文太子"练习国事","每有大狱,辄付论之"。太子也嫌老子太狠,常想减刑。要让监察御史袁凯来评判孰是孰非,这显然是很难置词的。平心而论,袁凯的回答十分得体。可是,朱元璋认为他"老猾持两端",祸从天降。

两端,也叫两可说,即春秋时郑人邓析创立的一种辩术,《晋书》说它"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淮南子》说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数难子产之政"。其实例是,有个富户在淆水中溺死了,捞得尸体的人"求金甚多"。双方僵持着,都去请教邓析。邓对死者家属说:"等着,别人家是不会买的。"对捞尸者说:"等着,别地方他是买不到的。"朱元璋认为袁凯用"两可论"来应付他,捉弄他,显然是欲加之罪……正史十分简单,"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这十二个字,袁凯的后半生冤深如海,命悬似丝。明代吴郡文人徐祯卿《剪胜野闻》、祝允明《野记》和杨仪《明良记》,都或简或详地记述了诗人艰难屈辱的后半生。华亭学者陆深,本乡本上加上本朝本代,所以他的《金台纪问》最翔实而具体。"太祖怒,下之狱"。三天后又放了他,仍让他当御史,每天临朝,朱元璋就指着他说:"是持两端者!"在这种情况下,袁凯不得不在上朝过金水桥时装疯,"仆地不起"。朱元璋说:"风疾当不仁。"让人用木匠钻扎他身体,"凯忍死不为动"。这样,朱元璋才放他回老家。一回到华亭,袁凯"铁索锁项,自毁形骸"。朱元璋仍不放心,说"东海走却大鳗鲡",派人到华亭宣旨,"起为本郡儒学教授"。袁凯"瞠目视使者,唱《月儿高》曲"。使者还报说真疯了。朱元璋仍然不信,又派特务跟踪观察。於是,袁凯"使家人以炒面搅砂糖,从竹筒出之,状类猪犬下,潜布於篱根水涯",然后"匍匐往取食之"。这样,朱元璋才相信他真的疯了,才换得"以寿终"的结局。

文学成就

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其少,只于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燕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客中夜坐》),远离故土的幽情思绪尽出,情真意切。此类佳品尚有《京师得家书》、《淮西夜坐》等。《客中除夕》中"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则以飘泊异乡的旅人身份来写战乱之苦。袁凯诗古体学魏晋,近体师杜甫,但并不囿于古人,有自己意境。古风《从军行》、《杨白花》等古朴激越,余韵悠然。律诗《采石春望》、《京师归至丹阳逢侯生大醉》及七绝《淮东逢张十二信》等,都有杜诗浑厚深沉、真挚含蓄之风"流出肺腑,卓尔自立"。何景明等推袁凯为明初诗人之冠。

袁凯著有《海叟集》4卷,附"集外诗"1卷。此集为明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之本。

"疯鱼"漏网记

朱元璋喜怒无常,大臣一般都朝不保夕,在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之后尤甚。许多官员每天早朝之前都要与家人做个诀别,安排好后事,因为这一去能不能回得来还是个未知数,倘若回来了,就全家庆祝,居然又活了一天。即使有人不想做官,也照样违背朱的旨意,说他不愿为朝廷出力,最终躲不过一死。在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情况下,一些人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另辟蹊径,从而成为朱元璋"以猛治国"之下的漏网之鱼。

袁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博学多才。洪武四年(1371年)被人举荐当了御史,颇受皇上信任。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很多人,命袁凯把案卷拿给太子复查。太子一向主张宽和、仁政,这一次对老爷子要杀那么多人依然表示反对。袁凯将太子的意见回奏给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却给他出了一个要命的难题:"我与太子谁对谁错?"袁凯胆子再大也不敢说谁是谁非呀,不得已只好作答:"陛下执法那是正义的需要,而太子主张不杀也是宽政。"听了这个回答,朱元璋遂以"老猾持两端"恶之。

袁凯害怕遭到诛杀,佯装疯傻。朱元璋就命人用锥子扎他,他咬牙忍着疼。回到家里后,他又把自己的脖子用铁链拴住,整天疯话连篇。朱元璋仍不相信,命人暗中监视。探子见他在墙边吃狗屎,回报,朱元璋才相信他的确是疯了。其实,袁凯吃的并不是狗屎,他知道朱元璋要派人来监视他,所以事前准备了一些点心,捏成狗粪状的段段撒在墙边。

袁凯因"疯"辞官,离开了提着脑袋过日子的是非之地,落了个善终。别说袁凯一个小官,皇亲国戚又能怎样?郭德成是宁妃的哥哥,喜欢喝酒。他的两个哥哥都因功爵位至列侯,而他仅仅是个骁骑舍人。因为宁妃的缘故,朱元璋几次想升他的官,郭德成都力辞不受,说他无才无德,当了大官怕误了国家的大事。有一次他陪朱元璋喝酒,朱元璋赏了他不少东西,郭德成跪在地上脱下帽子谢恩,因为头发稀疏,朱元璋就取笑说他"醉疯汉,头都秃成这样了,是不是又喝多了"。郭德成答:"可不是,就是这样我还嫌多呢,真想拔光了才痛快。"他这一说虽然无意,但却犯了朱元璋的忌,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

郭德成酒醒之后方知闯了大祸,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装疯,把剩下的几根头发拔了个精光,并穿上了僧衣,整日在家念佛。朱元璋知道后对宁妃说:"原以为你哥哥是戏言,没想到真是个疯汉子。"后来党事起,受牵连的人很多,而郭德成以"疯"得免。

诗作选摘

【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客中除夕】

今夕是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年岁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客中夜坐】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淮西独坐】

萧萧风雨满关河,酒尽西楼听雁过。

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题李苏泣别图】

上林木落雁南飞,万里萧条使节归。

犹有交情两行泪,西风吹上汉臣衣。

【江上早秋】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

白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初这位大臣用此计成功骗倒朱元璋 躲过杀头之祸
【话题】装疯
袁凯:装疯的无奈
【格格讲坛】哪一种丑陋可以称作智慧——话说嵌名诗之四十九
朱元璋与太子意见不一问计大臣,大臣两边讨好,仍惹来杀身之祸!
遇见朱元璋这样的权谋领导,还是走的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