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芦苇稻生态套养技术养殖条件及方法

  芦苇稻生态套养技术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 稻田或池塘的选择

  开展种养结合的稻田或池塘要求集中连片,阳光充沛,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方便。稻田或池塘周边无污染,交通方便,电力设施齐全。稻田田埂、田底或塘坝、塘底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现象。

  1.2 稻田或池塘的改造

  以3 335~6 670 m2 为一个田块,四周开挖宽1.5~2.0 m,深0.6 m 的蓄水环沟。开沟挖起的泥用来筑坝,坝高1.0 m,使之成为可蓄水0.6 m 的池塘(从沟底起最大水位为1.2 m),同时铺设好进排水管道。进水管口高出最高水位20 cm,管口套60 目网布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排水管铺设在沟底部,管口套20~40 目网布,以防鱼蟹虾进入排水管道而逃逸。出水口处接PVC 管,排水时通过旋转PVC 管口高度调节水位。

  如果在池塘中开展鱼稻共生种养,则需在塘底四周开挖宽1.5~2.0 m,深0.6 m 的蓄水环沟,以供沙塘鳢在芦苇稻搁田时栖息,并视池塘底排设施略作更改。

  1.3 芦苇稻种植

  芦苇稻选用中晚稻品种。5 月4 日育秧,6 月10日插秧,秧苗长度为40 cm。芦苇稻种植在池塘中间浅水区(畈田区),种植密度(宽窄行)为80 cm×80cm。6 月25 日搁田,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促使茎秆粗壮强健,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的能力。在整个芦苇稻种植期间不施任何农药和化肥。

  1.4 鱼蟹虾放养

  1.4.1 苗种来源沙塘鳢、青虾苗种以自繁自育为最佳;蟹种则以购买长江品系为佳。①沙塘鳢。通常选择体质强健的2 龄个体为亲本,在3 月初进行自然产卵,以口径为10 cm,长为30 cm 的PVC 管作为受精卵收集巢。产卵后及时收集PVC 管,移入温室进行孵化。孵化采用小桶单巢方法,每巢保留1尾雄性亲本护巢。经30 d 左右孵化,4 月初出苗,随即转入专塘培育。经20~30 d,5 月初即可达1.5~3.0 cm 的规格。②河蟹。蟹种通常在2—3 月初从江苏购买规格为200~240 只/kg 的扣蟹,进行专塘培育,以培育成大规格蟹种。③青虾。通常用于繁殖的亲虾应选择来自天然水域的青虾,或是每年将采自天然水域的青虾与留塘大规格青虾杂交,切不可完全采用留塘青虾做亲本。通常6 月1 日每667 m2 投放抱卵虾15 kg,进行专塘培育。6 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后,用地笼或三角抄网起捕产空的抱卵虾,随后进行虾苗强化培育,时间一般为50~60 d。到8 月初就可达到1.5~2.0 cm 的规格。

  1.4.2 放养时间及密度放养时间要求天气晴,放在上风区。试验具体放养时间及密度见表1。

  表1沙塘鳢及河蟹、青虾的放养时间及密度情况表

  


  1.5 投饵管理

  1.5.1 沙塘鳢投饵根据沙塘鳢生长情况及饵料鱼存塘量,适时投放麦穗鱼和其他小型野杂鱼类,以免饵料鱼不足导致沙塘鳢自相残杀。同时,套养的青虾也是沙塘鳢的极佳活饵。

  1.5.2 河蟹、青虾投饵全程以青虾专用颗粒饲料为主,每天每667 m2 投喂0.5~1.0 kg,按上午占总量的30%,傍晚占总量的70%分配,并视天气、水质、河蟹及青虾活动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以观察台中饲料2 h 左右吃完为宜。后期适时适量投喂切碎的鲜杂鱼,以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动物性饵料。

  1.6 日常管理

  1.6.1 水位控制池塘水位的控制,必须根据芦苇稻的生长来定位。在芦苇稻搁田后,便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加注新水,直至提高水位到120 cm。

  1.6.2 水质调控待水位稳定后,视水质情况,每隔15 d 每667 m2 泼洒聚维酮碘0.25 kg。注意巡塘,根据天气、水质、养殖鱼、蟹、虾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水或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稳定。换水时先排底层老水,再加注新水,且须在早晨日出后进行。通常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以内,以保持水质稳定。必要时可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2 养殖结果

  2.1 芦苇稻收割

  10 月底当芦苇稻成熟时,采用小船入塘,人工割取水面以上部分茎秆及稻穗,直接装船出塘。

  2.2 水产品捕捞

  9 月下旬开始,采用地笼诱捕和晚上人工捕捉的方法,陆续将河蟹捕获出售。随地笼诱捕而起的青虾则捕大留小,直至干塘捕捞为止。

  沙塘鳢捕捞则在春节前开始,先用地笼诱捕,再将池塘水位排放至畈田下,用小拖网在蓄水环沟底拖捕,最后抽干塘水,将鱼、虾起捕干净。

  因试验塘期间没有采取防鸟措施,且周边约200 000 m2 农田均无晚稻种植,因此,芦苇稻被鸟类摄食较多,收成产量较低,在此不作统计分析。水产养殖品种产量见表2。

  表2水产养殖品种产量

  


  3 分析与讨论

  3.1 “芦苇稻”种养模式的生态优势

  “芦苇稻”单株高达1.9~2.1 m,具有秆高、根系发达、随水深长高特点;因此在鱼塘里生长不会被淹,叶片长而宽,遮阴效果比较好,另外,其抗病虫能力也较强。“芦苇稻”稻节上生成发达的水生根,吸收水体富营养元素快,生长迅速,改善水质效果明显。经过试验,“芦苇稻”的种养与常规水稻种养相比,抗倒伏性强、不易烂根,在高温季节,能发挥其良好的遮阳降温作用,可有效降低水温5~7 ℃,能够促进甲壳类蜕壳生长,套养的河蟹明显比一般池塘养殖生长快、规格大,又能以稻“吸肥去污”,吸收养殖水体中多余的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净化水质,促进水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时,以沙塘鳢、河蟹“松土增肥”、“耕田除虫”,使水稻种植“免施肥、免用药”,促进稻米品质的提升,又减少了养殖产品饲料用量和稻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

  2015 年,在养殖沙塘鳢等品种的池塘中种植“芦苇稻”,达到了增鱼、稳粮、增产增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实施“动物+植物”,池塘由单一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稻、鱼、蟹、虾相结合的复杂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池塘或者稻田种植“芦苇稻”的种养模式值得进一步试验推广。

  3.2 “芦苇稻”种养模式其成功的关键

  “芦苇稻”种养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河蟹的暂养及放养河蟹喜食鲜嫩的茎叶,如提前放养在养殖塘中,不利于“芦苇稻”插秧后秧苗的生长。为此,蟹种必须在“芦苇稻”插秧后10~15 d,待秧苗茎叶较为粗壮强健后再放养,有利于整个生态共生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促进种养成活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河蟹生长过程中具有的蜕壳特异性,“芦苇稻”插种时已进入夏季,蟹种难以组织货源及长途运输。因而,必须在初春时从产地购买长江品系的蟹种进行专塘暂养,以保证蟹种成活率。而放养经培育的大规格扣蟹,又有利于后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个体规格。因此,就河蟹与“芦苇稻”共生种养而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蟹种的专塘暂养及延期放养。

  3.3 “芦苇稻”种养模式效益提升重在捕捞细节“芦苇稻”种养模式效益提升的关键在于养殖产品捕捞工具的改进和操作细节。由于河蟹早期销售价格较高,因此在9 月下旬就可用地笼予以捕捞。在以地笼诱捕时,沙塘鳢与河蟹一起入笼,如处理不当,则会因挤压和河蟹撕咬造成沙塘鳢较大伤亡。因此,笔者采用地笼套小网箱的方法,即将顶部装有网盖的小网箱固定在蓄水环沟中,在与地笼垂直一侧的下部剪一直径为20 cm 的圆形口子,将地笼网兜尾部放入网箱,敞开末端,并在圆形口子处将两者相互缝合。这样,当沙塘鳢、河蟹及青虾进入地笼后,就通过敞开的网兜末端进入网箱,不再相互挤压在网兜底部,有效避免了沙塘鳢的损伤,提高了捕捞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4 提高沙塘鳢的成活率与产量关键是饲料鱼的匹配到位

  沙塘鳢属肉食性鱼类,日常以小鱼、小虾为主要食物,在饵料不足时会产生相互残食现象,因此,在放养时应做到鱼种规格均匀一致,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笔者认为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塘管理,注意观察饵料鱼虾的存塘量,适时投放补充麦穗鱼和其他小型野杂鱼类或抱卵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以保证饵料供应。对于有条件的,特别是沙塘鳢放养密度大于2 500 尾/667 m2 的,按面积3 ∶ 1 匹配饵料鱼池与沙塘鳢养殖池,可有效提高沙塘鳢的成活率与产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国明的加法-沙塘鳢自繁自养效益高
优化河蟹青虾沙塘鳢混养模式,每亩效益能超一万二
大闸蟹养殖池塘的五种套养模式
浅谈河蟹养殖高效增产的五个模式
时间算得好,轻松拿下三份收益不是事儿!
浙江长兴90后小伙卢泽辉靠养懒鱼沙塘鳢翻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