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 先秦

【阶段特征】

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

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

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

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

(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

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

(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 秦汉

【阶段特征】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

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

2.经济上:

① 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② 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

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 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

④ 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3.民族关系:

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

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

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

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

4.对外关系:

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

B“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C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

D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

5.思想文化上:

①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了贡献。

②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

③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

⑤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中。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上:由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等因素的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3、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的

血液,更加发展壮大起来。

4、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

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第四部分 隋唐

【阶段特征】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特征)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政治上:

A 基本特征: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B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统治政策得到调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

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

C 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用三省六部制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在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上:没有很好地解决,如:安史之乱等。

D 选官制度有了大的进步: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经济上:

A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

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出现盛世的局面,形成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盛世。

B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唐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为解决财政困难,唐实行两税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但也未能使经济复苏。

4、民族关系:

A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B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对外关系:

A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B唐朝对亚欧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来文化对唐朝的影响也很明显。

6、文化上:

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第五部分 辽宋夏金元

【阶段特征】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五代、辽、宋、夏、金、元历史的基本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上:

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和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③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

④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

⑤汉族先进的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拓展,纷纷为各少数民族所吸取,加速了边疆各族的进步步伐。

⑥出现了一国两制的政治范例。(即蕃汉分治)

(2)经济上:

①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③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南方经济继续发展。

(3)民族关系:

①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②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新的民族形成。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得到巩固和发展。(新特点:新的民族的形成和汉族的外迁)。

(4)对外关系:

①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② 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由陆到海,由南到北。

(5)科技文化:

①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②科技成就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指三大发明的外传)。

③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④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对祖国文化繁荣胜出了重大贡献。

⑤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火药、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学作品反映了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六部分 明清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基本特征)

1、内容概述

明清阶段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外交往上都体现出衰落的特征,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进一步巩固。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其突出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高三司。

清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B 明清统治者均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维护统治,加强君主权威。

明朝设厂卫机构严格监视和控制官员和百姓;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清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压制反清思想。

农民战争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新水平。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①明清初期,都为恢复发展生产,调整统治措施,以缓和矛盾,稳定小农。(奖励垦荒,更名田;固定丁税;摊丁入亩)

②封建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而发展缓慢;(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可以反映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衰落)

封建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

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3)、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国越来越脱离世界;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①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拉大;

②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③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编大型图书成就突出,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⑤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⑥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教育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5)、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地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如:尊重民族宗教信仰)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拓展了疆域。

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③ 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阶段特征】李小琴:高中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特征归纳
2022---2023学年度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汇总 素材(中国古代史部分)
强烈推荐 | 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回扣——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2014年高考励志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中国通史整合
高中历史各个事件背景总结.从经济政治各方面.比如白家争鸣产生的背景.经济
历史知识要点——中国古代史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