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育故事:《二十四義》【二集卷六】
二集卷六 《二十四義》 

  
  義篇
  
  一、【共姜柏舟】
  衛有共姜。夫亡守義。母欲嫁之。柏舟矢志。
  【原文】
  周衛世子共伯妻姜氏。齊國女也。共伯早卒。姜氏守義不嫁。父母欲奪之。姜氏誓死不從。賦柏舟之詩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父母見詩乃止。及卒。衛人谥曰共姜。
  
  妻者、齊也。禮記雲。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是夫妻之義也。呂坤曰。從一。妻道也。守志不更夫。中道也。自殺以殉。則賢者之過耳。故特表共姜以為嫠婦之法。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衛國裡世子共伯的妻子姜氏。是齊國裡的女兒。共伯死得很早。姜氏守著義、不再嫁人。姜氏的爺娘。要把他重新嫁給人家。姜氏情願死也不肯再嫁。他就做了一章柏舟的詩。詩裡說。駕了一只柏樹做的船。在那河裡行駛。這是和婦人家在丈夫家裡一樣的。你看他垂了兩绺頭發、齊著眉毛的人。真個是我的丈夫呵。我守著節、就是到死也沒有另外心思的呵。可是母親和我的父親呀。還是不相信我的守義。可是怎麼辦呢。姜氏的爺娘。看到了這一首詩。也就不再去強迫他嫁人了。等到姜氏死了以後。衛國裡的人。就追谥他叫做共姜。
  
  二、【衛女失意】
    黎莊夫人。賢而失意。守一以終。不輕離異。
  【原文】
  周黎莊公夫人。衛侯之女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務者異。未嘗得見。其傅母憫其賢而失意。又恐其已見遣而不以時去。謂之曰。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女曰。婦道一而已矣。彼雖不吾以。吾何可離婦道乎。卒不去。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曹操以此濟奸肆惡。君子反其道而行之。便成忠厚。今黎莊夫人雖遭非偶。守壹以終。劉向稱其終執貞壹。不違婦道。視世之稍不遂意。宣告離婚者。判若天淵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個黎國裡莊公的夫人。就是衛侯的女兒。他嫁了過去以後。可是兩夫妻間的情欲不同。所以要做的事情。也就不同了。夫妻們不曾有見面的時候。黎莊夫人的傅母很憐他的賢惠、但是嫁了丈夫很失望。又恐怕他已經被人家叫他去了。他還不肯去。就對黎莊夫人說道。凡是做夫妻的道理。有了情義。就同住在一處。沒有情義。就回娘家去。現在你既然這樣的失望。為什麼不回去呢。衛侯的女兒就回答道。做婦人的道理。是從一而終的。他雖然待我沒有義氣。難道我可以違背做婦人的道理嗎。到底沒有回去。
  
  三、【臧氏義保】
    臧氏義保。護公子稱。以兒代死。魯國復興。
  【原文】
  周義保臧氏。魯孝公稱之保母也。伯御作亂。弑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稱。將殺之。臧氏令己子衣稱之衣。臥稱之處。伯御以為稱也。殺之。臧氏遂抱稱以逃。魯大夫知稱之在臧氏。乃請周天子殺伯御。立稱。是為孝公。魯人義之。號曰義保。
  
  傳載臧氏抱稱出。遇稱舅於塗。舅問曰。稱死乎。臧氏曰。不死。舅曰。何以得免。臧曰。以吾子代之。於是魯大夫皆知稱在臧氏所。呂坤曰。臧氏賢乎哉。魯不滅國。不絕嗣。臧氏之力也。魯之卿大夫愧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一個很有義氣的保母臧氏。就是魯國裡孝公名字叫稱的保母。那時候有個名叫伯御的造反。殺掉了魯國裡的懿公。自己立做了魯國裡的國君。就差了人四處裡訪求那公子稱。將要把公子稱殺掉。臧氏就叫自己的兒子。穿了公子稱的衣服。睡在公子稱所睡的地方。於是伯御錯認是公子稱了。就把臧氏的兒子殺掉。臧氏才得抱了公子稱逃去。魯國裡的大夫。曉得公子稱在臧氏那裡。就請周朝的天子殺了伯御。立了公子稱。後來就是魯國裡的孝公。魯國人很敬重臧氏的義氣。就把他叫做義保。
  
  四、【賈母倚闾】
    賈母教子。出求惽王。卒誅淖齒。繼立法章。
  【原文】
  周齊王孫賈、公族也。淖齒之亂。湣王出走。被弑。賈莫得其所。惘然而歸。母曰。汝朝出不歸。吾倚門而望。暮出不返。吾倚闾而望。今汝事王。王出走而不知其處。汝尚何歸。賈乃出。集市人為兵。誅淖齒。求王子法章而立之。君子謂賈母義而能教。
  
  呂坤曰。世之愛子者。多欲保全其身。至見危授命。則深悲而固止之。豈知不義而生。不若成仁而死哉。賈母以求君望其子。寧失倚闾之望焉。賢哉母也。善用愛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齊國裡有個王孫賈。和齊王是同族的。當那淖齒造反的時候。齊國裡的湣王逃了出去。被人殺死了。王孫賈尋不到齊湣王所在的地方。很失望地回到了家裡。他的母親對他說。你朝上出去不回來。我倚了大門望著你。你晚上出去不回來。我倚了裡門望著你。現在你既然去服侍君王。君王逃了出去。可是你不曉得君王逃在什麼地方。那麼你還要回來做什麼呢。於是王孫賈就出去。集合了市面上的人、做了軍隊。去殺了淖齒。又去訪求了王子法章。立做了齊國的君王。君子說、王孫賈的母親很有義氣。又很能夠教導兒子。
  
  五、【嫠清捐產】
  嫠清上疏。捐資築城。始皇嘉義。築台以旌。
  【原文】
  秦巴郡寡婦清。其先得丹穴。擅利數世。清寡居。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始皇築長城。巴蜀一郡。當役萬人。清上書。盡出家財百余萬。築邊城數百裡。不費官錢。而民不離鄉裡。又得工資。爭效其力。不數月。而城已完固。始皇嘉之。築懷清台以旌其義。
  
  漢卜式輸財助邊。君子非之。為其市名希寵。長人主黩武之心。若嫠清此舉。有三善焉。官不費錢。一善也。郡人免役。二善也。城工速竣。三善也。始皇築台以旌之。義聲昭著矣。
  
  【白話解釋】
  秦朝時候。巴的地方。有一個寡居的婦人。名字叫做清的。他的祖先得到了一座出產丹砂的山頭。專利了好幾代。就積蓄了許多家財。清雖然守了寡。可是很能夠守著這個世業。用了金錢保護自己。沒有人敢來侵犯他的。秦始皇造萬裡長城。巴蜀一郡的地方。應當去做工的就要一萬人。那時候、清就上了一封書到秦始皇那兒。情願把他的家財一百多萬。盡數拿出來。去建築幾百裡的邊城。因此不費用官家裡的金錢。百姓們不必離開家鄉。又可以得到工錢。個個搶上前去替他效力。不到幾個月。那邊城已經造得完固了。秦始皇很嘉獎他。就造了一座懷清台。來表揚他的義氣。
  
  六、【珠崖二義】
  珠崖二義。吏搜得珠。母女爭死。得以全軀。
  【原文】
  漢珠崖令死。繼妻有子九歲。前妻之女名初。十三歲。奉喪歸。時珠禁甚嚴。繼母有珠系臂。棄之。其子拾而置之母奁。母女皆未覺。至關。吏搜得珠。曰、嘻、誰當坐罪。女曰。母已棄。初取藏。當坐初。母曰。我愛之。當坐我。母女爭死。相對泣下。吏欽其義。寧自坐。棄珠而遣之。
  
  呂坤曰。此天理人情之至也。可泣鬼神。可貫金石。可孚豚魚。可化盜賊。初之年僅十三耳。而能若是。殆天植其性欤。而繼母之賢。晚世所希。惜史佚其姓耳。人稱珠崖二義。不亦宜乎。
  
  【白話解釋】
  漢朝珠崖地方的縣官死了。縣官的後妻、有個兒子九歲了。前妻有個女兒名字叫初的、已經十三歲了。奉了喪回去。那時候對於珠子的禁令。非常嚴厲。初的後母、向來有一串珠子。系在手臂上的。因此就拿下來拋棄了。他的兒子拾起來。放在母親的奁具裡。他們母女兩個人。都沒有知道。到了關口。關上的官吏。搜得了這些珠子。就說、啊、那一個應當坐罪的呢。那個女兒說道。我的母親。已經把珠子拋棄了。是初拾起來藏著的。所以應當是初坐罪的。初的後母說。既然我喜歡這串珠子。那末當然應該把我抵罪。母女兩個人爭著死。彼此都流滿了眼淚。關上的官史。欽佩他們的義氣。情願自己坐罪。把珠子拋棄了。叫他們都回去。
  
  七、【季兒自經】
    任妻季兒。夫殺其兄。不為非義。自缢以明。
  【原文】
  漢任延壽妻季兒。郃陽人。其兄季宗與延壽爭葬父事。延壽陰約友田建殺之。建獨坐死。延壽會赦免。以實告。季兒曰。殺夫不義。事兄之仇亦不義。乃告長女曰。汝父殺吾兄。義不可留。又無所往。惟死而已。汝善視二弟。遂自經。馮翊王讓聞之。表其墓。
  
  呂坤謂季兒誠賢且烈矣。當是時。使季宗有子耶。則歸宗而撫遺孤。季宗無子耶。則自出而絕延壽。亦足全其義矣。錄之以為薄於骨肉者之勸。孰謂婦人外父母兄弟家。至生死不相關耶。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任延壽的妻子。名字就叫季兒。是郃陽地方的人。他的哥哥名字就叫季宗。和任延壽為爭葬父親的事情。任延壽暗地裡約了一個朋友叫田建的。把季宗殺死了。田建獨自一個人抵了死。任延壽後來恰巧逢到大赦。竟得免了罪。就把實實在在的情形對季兒說了。季兒道。去殺丈夫呢。那是不合乎義的。若是服侍那殺哥哥的仇人。也是不合乎義的。就對大女兒說。你的父親殺了我的哥哥。照道理上講。我是不能夠再留在你們家裡了。可是我又沒有可以去的地方。那末只有一死罷了。你好好的看待兩個弟弟吧。就自己吊死了。馮翊地方的王讓曉得了這件事。就旌表了季兒的墳墓。
  
  八、【苞母勖子】
  趙苞之母。被劫鮮卑。遙謂其子。忠義毋虧。
  【原文】
  漢趙苞、為遼西太守。迎母就養。道經柳城。值鮮卑入寇。劫質其母。苞悲號告母曰。本欲以微祿奉養。不圖為母作禍。母遙謂之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爾不聞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子志耶。苞即時進戰。鮮卑大敗。母遂遇害。苞嘔血而死。
  
  傳載苞母為鮮卑劫去後。即載之以攻遼西郡。苞率二萬騎與戰。鮮卑出母示苞。苞乃哀號告母。母猶遙勉以忠義。毋得相顧。賢哉母也。捨生取義。足以追蹤陵母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趙苞。做了遼西地方的太守官。就去迎接他的母親到任上來就養。路過柳城地方。正逢著那北狄鮮卑國進來搶掠。就把趙苞的母親搶了去、當作抵押品。趙苞大哭大叫的、對他的母親說。做兒子的本心。原想用些微的俸祿來奉養母親。那裡曉得反給母親招了禍來呢。趙苞的母親就遠遠的對他說。凡是一個人。各自有命運的。那裡可以顧全私家。以致有虧著忠義呢。難道你還不聽到王陵的母親。對著漢朝使官、用劍自殺了、來堅固兒子志氣的故事嗎。趙苞就立刻進兵。和鮮卑國人打仗。鮮卑人大敗了。趙苞的母親就被鮮卑人殺死。趙苞痛哭母親。也吐著血死了。
  
  九、【桓嫠行義】
  劉長卿妻。防遠嫌疑。預刑明志。行義桓嫠。
  【原文】
  漢劉長卿妻。桓鸾之女也。生一男。五歲而長卿亡。防遠嫌疑。不肯歸寧。兒年十五。夭死。乃自刵其耳以誓。宗婦愍之曰。何貴義輕身若此。桓曰。昔我先君五更。學為儒宗。尊為帝師。歷代以來。男以忠孝顯。女以貞順稱。是以預刑以明志。上顯其門闾。號曰行義桓嫠。
  
  呂坤謂桓氏寡居守禮。十年不歸寧。可謂遠嫌之至矣。禮有大歸女、喪與在室同之文。桓也即依父母家。何害哉。至所稱不辱先人。則錫光乃父。家教所從來矣。
  
  【白話解釋】
  漢朝劉長卿的妻子。就是桓鸾的女兒。生下一個兒子。到了五歲的時候。劉長卿就亡故了。桓氏因為避免嫌疑起見。就不肯回到娘家去。他的兒子到了十五歲的年紀又死了。桓氏就自己割去了耳朵、來表明守義的誓願。同族裡的婦人們。很可憐他。就對他說。何必重義輕身到這個樣子呢。桓氏說。從前我的先父做過朝裡的五更。他的學問、是讀書人的儒宗。他的尊貴。是皇帝的師傅。所以歷代以來。我們家裡。男的都因為忠君孝親揚名。女的都因為貞節順從見稱。所以我預先割去耳朵、來表明我的志願。後來皇帝知道了。就在桓氏家裡的門上、表揚起來。稱贊他是行義桓嫠。
  
  十、【呂榮無貳】
  許妻呂榮。涕泣忠告。殺盜祭夫。被執不辱。
  【原文】
  漢許升妻呂榮。以升好博。涕泣進規。不聽。榮父欲改嫁之。榮曰。命之所遭。義無離貳。升乃感激厲學。後被本州辟。行至壽春。為盜所害。剌史尹耀捕得盜。榮請於耀。手斷盜頭祭升。其後郡遭寇。榮為寇所得。謂曰。從我則生。不從則死。榮曰。義不以身受辱。寇怒。殺之。
  
  呂氏可謂安於義命矣。涕泣規夫。不怨不尤。委婉辭父。無有貳心。夫死於盜。手斷盜頭以祭夫。及己身為寇所得。毅然就死。不怵於威。其誠其烈。非安於義命者能之乎。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許升的妻子叫呂榮。因為許升喜歡賭博。呂榮就流著眼淚去勸丈夫。可是許升不肯聽。呂榮的父親想要給呂榮改嫁。呂榮就對他的父親說。這是做女兒的命運所致。在義的上面講。無論如何是沒有貳心的。許升因為這件事、也狠感激。就發憤用心的讀書了。後來許升被州裡的官召了去。走到壽春地方。被強盜殺死了。刺史官尹耀捉著了強盜。呂榮就向尹耀請求。竟自己親手殺了強盜的頭來祭著許升。後來呂榮所住的地方、又遭了強盜。呂榮給強盜捉了去。強盜對他說。順從我。可以活命。不順從我。就殺死你。呂榮道。義理上不能夠用自己清白的身子、來受你們的污辱。強盜聽了大怒。就把呂榮殺了。
  
  十一、【男玉殺仇】
  孫氏男玉。為夫報仇。親自復雪。杖死方休。
  【原文】
  北魏孫男玉。其夫為靈壽縣民所殺。男玉追執仇人。欲自殺之。其弟勸阻。男玉泣曰。婦人以夫為天。當親自復雪。奈何假手於人。遂以杖毆殺之。有司論死。北魏主诏曰。男玉重節輕身。以義犯法。緣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
  
  男玉於夫仇。誓不共戴。親自復雪。不肯假手於人。以義犯法。雖死無恨。豈望君之特赦哉。若稍存希冀。便失殺仇本意。且開徼幸嘗試之門。吾恐魏主亦不恕之也。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北魏有一個女子。姓孫名叫男玉。他的丈夫、給靈壽縣裡人民殺死了。孫男玉就追上去。把仇人捉住。就要親自動手去殺死。孫男玉的弟弟、勸阻孫男玉不可親自動手。孫男玉就哭著說。凡是做婦人的。是把丈夫當做天看的。所以有仇應當親自去報。為什麼要假著別人的手呢。就用了杖、把仇人打死了。官廳裡就把孫男玉判定了死罪。北魏的君主。知道了這一件事的原委。就下了一道诏書。說、孫男玉看重著貞節。輕看著自己的身體。因為了義的緣故。所以犯了王法。從情理上去定罪名。那是情有可原的。就把他特別的赦免了吧。
  
  十二、【孫趙培城】
  孫妻趙氏。城陷為憂。相率婦女。同保岐州。
  【原文】 
  西魏孫道溫之妻趙氏。安平縣人也。萬俟丑奴反。圍岐州。久之。援不至。趙氏謂城中婦女曰。今州城將陷。凡我婦女。義當同憂。聞者感其言。遂相率負土。晝夜培城。城賴以完。大統六年。贈道溫岐州刺史。贈趙氏安平縣君。
  
  女子所憂。不過家庭中事。趙氏乃以城陷為憂。且使城中婦女同其憂。竟相率培城。城賴以完。義也。亦即其忠也。錄之以愧須眉男子。甘為處堂燕雀。而不懷趙氏之憂者。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北朝西魏有個孫道溫的妻子趙氏。是安平縣地方的人。那時候有個萬俟丑奴造了反。把岐州地方的城池圍困。過了許多時候。那救兵竟沒有到。趙氏就對岐州城裡面的婦女們說。現在這個岐州的城池。看看將要陷落了。照義理上講。凡是我們同住在這個城頭裡的婦女。應當和那男子們一同擔著憂的。那一班聽見趙氏說話的婦女們、都感動了。就大家跟著去挑了泥土來。日夜去修理城頭。於是岐州的城頭就很完好的保全了。到了大統六年。西魏的君主、就給孫道溫做了岐州地方的刺史官。並且封贈趙氏做安平縣君。
  
  十三、【蘭英啖土】
  蘭英護主。游丐何妨。啖土飲水。竊負歸唐。
  【原文】 
  唐王蘭英、獨孤師仁乳母也。師仁父武都。不義王世充所為。欲自拔歸唐。世充覺而殺之。師仁甫三歲。免死、禁锢。蘭英請髡鉗、得保養。許之。時喪亂。餓死者藉藉。乃游丐以食師仁。而己啖土飲水。後詐為采薪。竊負師仁歸唐。高祖嘉其義。诏封永壽鄉君。
  
  蘭英保養師仁。煞費苦心。況當喪亂之秋。餓死者藉藉。乃竟能游丐以食師仁。啖土飲水。竊負歸唐。延武都之嗣。成武都之志。宜高祖之嘉其義而诏封之也。
  
  【白話解釋】
  唐朝的王蘭英、是雙姓獨孤名字叫師仁的乳母。獨孤師仁的父親、就是獨孤武都。覺得王世充的所作所為、都不合乎義理。就想脫身去投降唐朝。那裡曉得給王世充知道了。就把獨孤武都殺死。那時候獨孤師仁的年紀、才只得三歲。因此就得免了死。但是監禁起來不得自由。王蘭英就請求受了剃發和束頸的刑罰。來保養獨孤師仁。王世充也就答應他了。這時候、天下大亂。餓死的人屍橫滿地。王蘭英就討著飯來養活獨孤師仁。自己吃著泥土來充饑。喝些河水來解渴。後來就假裝著采柴的人。偷偷地背了獨孤師仁逃到唐朝那兒。唐高祖很贊美他的義氣。就下诏封王蘭英做永壽鄉君。
  
  十四、【黃林從水】
  黃妻林氏。夫為義士。拒辟投淵。相隨同死。
  【原文】
  唐黃岳妻林氏。閩人。朱溫篡唐。閩主王審知僭稱王號。必欲起岳。岳自以唐遺士。不受辟命。郡縣逼之。岳度不能拒。遂投於淵而死。林氏曰。君能為義士。妾獨不能為義士妻耶。遂相隨同沒。邦人哀之。相與立祠祀焉。
  
  按黃岳博通經典。尤邃易學。唐末、由鄉貢入太學。有長者風。乃以拒辟而投淵。夫死義。妻亦死義。相隨同沒。置身清流中。彼唐室遺老。方且聯翩入朝。稱臣恐後。聞黃岳夫妻投水。其亦有動於中乎。
  
  【白話解釋】
  唐朝末年間的時候。有一個姓黃名字叫做岳的人。他的妻子林氏。是福建地方的人。那時候、後梁的朱溫。奪取了唐朝的天下。閩國的君主王審知就自己僭稱了王。一定要逼著黃岳去做官。黃岳以為自己是唐朝的讀書人。不能夠受那偽朝廷裡來召他的命令。但是縣衙裡的人又來威逼他。黃岳心裡想了一想。沒有法子可以拒絕了。就投在很深的水裡去死了。林氏說道。你能夠做義士。難道我不能夠做義士的妻子嗎。就跟著跳下水去。一同沉沒著死了。那地方的人。很哀憐他們夫妻。就大家集合了、建築一座廟宇去祭祀他們。
  
  十五、【章練全城】
  章練夫人。誓不獨生。建封義之。免屠全城。
  【原文】
  南唐大將王建封。初為閩帥章仔鈞部將。後期當斬。章妻練夫人憫焉。給以資。令去。及南唐攻建州。將屠城。建封解甲徒步。往見練氏。謀保全其家屬親戚。練曰。建民無罪。願將軍釋之。若將軍不釋建民。妾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建封義之。全城獲免。
  
  練氏憫部將之才。營救不得。則給資使逃。及來圖報。則以誓不獨生之語。激發其天良。詞氣慷慨。出於至誠。使建封不得不從。全城民命。賴以保全。宜後裔之蕃昌也。
  
  【白話解釋】
  南唐國裡有個大將。姓王名叫建封。他起初是在閩國元帥章仔鈞的部下做將官。有一次、誤了期。照軍法是應當斬首。章仔鈞的妻子練夫人很可憐他。就給他的川資。叫他逃去。到了後來。南唐國來攻打建州地方。將要殺盡城裡的人民。那時候王建封就解了甲、親自走進城裡去見練夫人。預備設法保全練夫人的家屬和親戚。練夫人說。建州全城的人民。是沒有罪的。請將軍全數饒恕他。倘若將軍不肯饒恕建州全城的人民。那末我情願先死在百姓的前頭。無論如何。決不要獨自生存著的。王建封很佩服練夫人的義氣。就止住不殺。於是全城的人民。都得保全了性命。
  
  十六、【譚趙血磚】
  譚婦趙氏。誓死堅持。血漬磚石。如抱嬰兒。
  【原文】
  宋譚姓婦趙氏。永新人。元破永新。趙氏抱嬰兒。隨舅姑匿孔廟中。兵殺其舅姑。欲污趙。趙哭曰。吾舅死於汝。吾姑又死於汝。與其不義而生。寧從舅姑死耳。遂與嬰兒同遇害。血漬禮殿兩楹間。入磚為婦人抱嬰兒狀。磨以沙石。不滅。煅以熾炭。其狀愈顯。
  
  呂坤謂舅姑之血。豈不濺染磚石。然已泯沒。而烈婦嬰兒。血狀宛然。磨以沙石。其跡不滅。煅以熾炭。其狀益著。於以見貞心為血。足以貫徹金石。理固然耳。
  
  【白話解釋】
  宋朝末年間的時候。有個譚家的媳婦趙氏。是永新地方的人。元朝的兵打破了永新的縣城。趙氏抱了初生的小孩子。跟著公公婆婆躲在孔夫子的廟裡。元朝兵進來、就把他的公公婆婆殺死了。又要強奸趙氏。趙氏哭著說。我的公公死在你的手裡。我的婆婆又死在你的手裡。與其沒有義氣的活著世上。還不如跟著公公婆婆一同死的好。因此就和那抱著的小孩子一同被元兵殺死。他的血跡染在禮殿面前兩根柱子的中間。血水鑽入地磚的裡面。成了一個女子抱著小孩的形狀。用砂石來打磨他。他的形跡也不會消滅。用了燃得狠猛烈的炭火去燒他。那末他的形狀更加顯明了。
  
  十七、【妙聰井負】
  張婢妙聰。隨入井中。恐傷主孕。背負以終。
  【原文】
  明張孟喆、為保安右衛指揮。奉調赴操。北寇入掠。其妻李氏謂夫妹曰。我命婦。汝亦宦門女。義不可辱。相挈投井中。其婢妙聰隨入。見二人均未死。以李有娠。恐水冷。有所害。負之於背。寇退。孟喆弟仲喆歸。求三人於井中。以索引出。李與妹均無恙。妙聰則死矣。
  
  婢也賤。何以錄。錄賢也。論勢分、則大夫士庶人妻不相齒。論道義、則溝壑餓莩。可與堯舜共一堂。妙聰隨主投井。恐水冷傷娠。而護主周至。此何時乎。此何地乎。就義從容若是。讵可以婢賤之哉。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張孟喆。做了保安右衛的指揮官。奉了命令調去操練。這時候、北方的強盜進來搶掠。他的妻子李氏對張孟喆的妹妹說。我是受過朝廷封诰的婦人。你也是做官人家的女兒。義理上斷斷不可以受辱的。於是姑嫂兩個人相攜著一同去投在井裡。他們家裡有個丫鬟、名字叫妙聰的。也就跟在他們後面跳下井去。看見他們姑嫂兩個人都還沒有死。又因為李氏是懷孕在身。恐怕井底水冷。或有妨害。妙聰就把李氏馱在自己背上。等到強盜退去了。張孟喆的弟弟張仲喆回來。尋找他們三個人。看見在井裡面。就用了繩索、引他們出來。李氏和自己的妹妹都好。可是妙聰已經死了。
  
  十八、【彭女扼吭】
  彭女字僕。主欲污之。其夫被逐。寧死無私。
  【原文】
  明彭氏女。番禺人。家貧。自幼鬻為人婢。其主以字某僕。復欲私之。女不可。主怒逐僕以絕女意。僕臨行。出言不遜。主益怒。撻之。背流血。女謂其侪曰。渠受杖。蓋以我也。我食於主十余年矣。寧不知恩。顧義有不可者。遂扼吭死。縣令高瑤罪其主。使治葬北郭。旌表之。
  
  恩之與義。公私有別。輕重不同。彭女權衡已熟。勢難兩全。扼吭以死。不怨不尤。是豈得天獨厚哉。蓋道之在人。不以愚賤而減也。故與張婢妙聰。接踵書之。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彭姓的女子。是番禺地方的人。家裡很窮苦。從小就賣給人家做丫鬟了。他的主人就把他許給某僕人做妻子。還沒有成婚。主人又要強奸他。彭姓女子不肯。主人生了氣。就把那僕人趕走了。來斷絕彭姓女子的掛念。那僕人當臨走的時候。說的話很不好聽。主人更加生氣了。把那僕人痛打了一頓。背上也流了血。彭姓女子就對同伴們說。他的所以受打。完全為了我的緣故。我在主人家裡。已經吃了十多年的飯了。難道不曉得報恩嗎。但是在道義上有不可以的地方呵。於是自己扼住著喉嚨死了。那地方的縣官名叫高瑤的、就把他的主人辦了罪。並且叫他的主人替彭姓女子。在北門城外造了一座墳。並且旌表他。
  
  十九、【王楊代夫】
  王妻楊氏。夫代兄刑。願代夫死。義感朝廷。
  【原文】
  明王世昌妻楊氏。臨漳人。世昌之兄。因坐事論死。世昌憐之。乃自請代兄受刑。法司已准之。楊氏聞之。乃告其父母曰。彼代兄死為義士。我顧不能為義婦耶。願訴於上。代夫之死。遂入京陳情。法司感其義。遂兩釋之。
  
  世昌因兄當死。而願代兄死。楊氏以夫代兄死。而願代夫死。弟代兄死。以義也。妻代夫死。亦以義也。夫為義士。妻為義婦。夫婦互爭代死。法司安得不兩釋之耶。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個王世昌。他的妻子楊氏。是臨漳地方的人。王世昌的哥哥為了某一件事情、定了死罪。王世昌很哀憐他的哥哥。就自己到法官那兒去請求。情願自己替代哥哥受刑罰。那個法官也已經准他代死了。楊氏曉得了。就去禀告自己的爺娘說。他去替代他的哥哥受死。他能夠成就了一個義士。難道我就不能夠做一個義婦嗎。我情願去禀告官廳。自己替代丈夫的死了。楊氏就到京城裡去。陳述一切情形。那個法官感覺他們的義氣。於是把王世昌和他的妻子兩個人。一概都釋放了。
  
  二十、【貴貞拒姻】
  明胡貴貞。曾母童養。父欲奪姻。甘死無兩。
  【原文】
  明曾天福童養妻胡貴貞。生時、父母欲不舉。曾母救之歸。與天福同乳。將俟長而配焉。年十八。曾母卒。胡父欲奪以姻富家。貴貞不從。其兄乘天福他出。強曳之歸。示以求聘者金帛。貴貞曰。富而不義。何如貧。兄曰。汝甘貧死耶。貴貞曰。苟不失義。貧死何害。遂自缢。
  
  貴貞受曾母之救養。視若親生。是其分為姑媳。恩同母子。豈可以貧而棄之。曾母卒。胡父欲謀另配。宜其不從。試觀其對兄之語。義烈凜然。讵富貴之家所能夢見乎。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曾天福的童養妻子。姓胡、名字叫貴貞。他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爺娘想不要養活他。曾天福的母親把他救了回來。和曾天福一同吃著奶。預備等到兒子長大的時候。給他們配成了夫婦的。後來胡貴貞年紀十八歲的時候。曾天福的母親亡故了。胡貴貞的父親想把他奪回去、許給有錢的人家。胡貴貞不肯聽從。他的哥哥就趁著曾天福出門到別處去的時候。把胡貴貞硬拉了回去。把求聘人的金銀綢緞給他看。胡貴貞道。與其富有金錢、沒有義氣。還不如窮苦的好。他的哥哥道。你難道甘心窮死的嗎。胡貴貞道。假使不失了義氣。就是窮苦到死。也沒有什麼關系呵。就自己吊死了。
  
  二十一、【桂香求救】
  養女桂香。侍愛眾側。仇至皆奔。獨不避匿。
  【原文】
  明盧桂香、山東歷城人。吳愛眾之養女也。一日、愛眾為仇人所害。妻子等鹹奔避他室。桂香獨侍愛眾側。不去。且手持仇人之襦。大呼求救。仇人因刃之。腦血淋漓而絕。邑令張鳴鶴為葬之於郊。並樹一碣曰義娥墓。
  
  倉卒之際。恐懼之心。智者且眩然失策。況女子乎。乃觀於歷城故事。仇人入室。妻子盡逃。桂香獨侍側不去。持仇襦求救。至死不休。不意養女中乃有此人。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個女子。姓盧名字叫做桂香。是山東省裡歷城地方的人。就是吳愛眾的干女兒。有一天、吳愛眾被仇人殺死了。吳愛眾的妻子們。都逃開去、避到別處的房屋裡了。只有盧桂香一個人。獨獨侍立在吳愛眾的旁邊。不肯走開去。並且兩手把仇人的短衣服拉住了。大聲的呼喊著快些來救命。那個仇人因為他這個樣子。就把盧桂香砍了一刀。他的腦漿和著血。一同淋淋漓漓的流了滿地死了。那地方上的縣官、名字叫張鳴鶴的。就替盧桂香葬在郊野裡。並且在他的墳前立了一塊圓形的石碑。碑上寫著義娥墓三個大字。
  
  二十二、【冷葉義方】
  冷妻葉氏。子見缙紳。呼名告母。痛笞其身。
  【原文】
  明冷逢泰妻葉氏。生一子。甫免懷而寡。自幼教以義方。稍不率。辄笞之。一日、子於外見缙紳盛車馬。過裡門。心異之。急入告母。且呼其名。葉氏曰。車馬何足榮。以小子呼長者名。彼雖不聞。爾則已慢矣。痛笞之。後其子長。卒為善士。
  
  寡母撫孤。往往失之過慈。知有養不知有教。即教亦安有義方。如葉氏之事事謹嚴。自幼即教以義方。甚至偶呼缙紳之名。不惜為之痛笞。顯微一致。孟母而後。有幾人哉。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個冷逢泰的妻子葉氏。生下了一個兒子。才三歲的時候。冷逢泰就死了。葉氏守寡撫孤。教訓兒子、打從幼小時候。就要處處合著乎義理。稍稍不肯聽。就要打他的。有一天、冷逢泰的兒子在外邊看見一位鄉紳的車馬很多。走過裡門。心裡覺得很奇怪。急急忙忙的跑進去告知他的母親。並且口裡喊著那鄉紳的名字。葉氏道。車馬有什麼光榮呢。不過你是一個小孩子。口裡竟叫著顯貴人的名字。他那裡雖然沒有聽到。可是在你這一方面講。已經是怠慢了。就把他痛打了一回。後來冷逢泰的兒子長大起來。終究成就了一個善良的讀書人。
  
  二十三、【顏曾爭代】
  黃妻顏氏。願死代姑。其妻曾氏。乞代主殂。
  【原文】
  明黃應運妾曾氏。長樂人。崇祯癸未。流賊李自成、從顧君恩之議。攻取山西。城陷亂兵入其家。欲殺應運母。應運妻顏氏泣訴。願以身代姑死。及顏氏方受刃。曾氏又號奔至。曰、此我主母。願殺我以全其命。亂兵義之。兩釋焉。
  
  顏氏泣訴。願以身代姑。義也。曾氏號哭。願以身代嫡。亦義也。嫡庶爭死。發自至誠。亂兵雖強暴。亦高其義而釋之。可見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特患誠之不至爾。
  
  【白話解釋】
  明朝末年間。有一個黃應運的小老婆曾氏。是長樂地方的人。在崇祯癸未年的時候。有個流賊名字叫李自成的。聽從了顧君恩的計策。來攻打山西。縣城陷落了。那些亂兵走進黃應運的家裡。要殺死黃應運的母親。黃應運的妻子顏氏、哭著對亂兵們說。情願把自己的身子來替代婆婆的死。到了亂兵剛要殺顏氏的時候。曾氏又號淘大哭的奔過來。說、這個是我的主母。情願你們殺了我。來保全我主母的性命。那些亂兵們、也很敬重他們嫡庶兩個人的義氣。竟把顏氏和曾氏也一同釋放了。
  
  二十四、【費氏刺羅】
  宮人費氏。假稱天潢。刺殺羅賊。自刎而亡。
  【原文】
  明宮人費氏。年十六。李自成破京。氏投眢井。賊鉤出。見其美。爭奪之。氏绐曰。我長公主也。賊不敢逼。擁見自成。自成查詢非主。以配部校羅某。氏曰。我實天潢。義難苟合。宜擇吉成禮。羅喜。置酒極歡。氏懷利刃。俟羅醉。斷其喉。乃曰。我一女子。殺一賊帥。足矣。遂自刎。
  
  費氏投井被獲。則詭稱公主。及見部校。則又改充天潢。懷刃刺羅。從容不迫。智勇義烈。兼而有之。惜乎擁見自成時。為中官道破。否則被殺者當不僅羅賊一人也。
  
  【白話解釋】
  明朝末年。有個宮娥費氏。年紀十六歲了。流賊李自成攻破了北京。費氏就自己投在廢井裡面。流賊們把他鉤了出來。看他生得美貌。就都要奪他。費氏就騙著他們說。我是長公主呵。流賊聽了就不敢強迫他。把他一蜂擁的擁去見李自成。李自成查問了一番以後。曉得他不是真的長公主。就把他配給賊裡的頭目、姓羅的。費氏又騙姓羅的說。我實在是皇帝的近支。義理上不能夠苟且結合的。應當揀一個好日子。然後成婚禮。姓羅的聽了很高興。就辦了酒。吃得很喜歡。費氏身上懷了一把很快的刀。等到姓羅的吃酒醉了。就把姓羅的喉嚨割斷。他就說道。我是一個柔弱的女子。能夠殺死一個賊兵的元帥。那我心裡已經很滿足了。於是又把自己殺死。
  
  【緒余】
  義者。所以處事也。凡人作事。須處處合乎天理。順乎人情。五倫之中。無時無地。不能離一義字。茲姑不論。第就女子之義言之。閨貞自守。克盡女道。父母弟昆。力為維護。是謂義女。出嫁相夫。孝事舅姑。和睦妯娌。感化鄉鄰。是謂義婦。或居側室。安分守己。敬事大婦。不奪專房。是謂義妾。夫亡守節。撫孤教子。不肥私家。克保夫產。是謂義母。既字夫故。守貞母室。或為撫繼。從一而終。是謂義姑。他如義婢乳保等。尤足多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義》
裝扮之道 @ 月華清
《两晋演义》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
史记49
史记四库本卷四十九
為什麼賈母難以真正的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