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八旗中,为何正白旗能和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谈及清朝,八旗总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清朝的根本制度,放眼整部史书,八旗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在清朝,八旗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军队制度,更是一个社会身份、一种特权的象征。

清朝因八旗夺得天下,也因八旗将中华民族引向衰败的深渊。可以说,清朝盛也因八旗,衰也因八旗。

在八旗制度中,有白、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旗帜,每种颜色又有“正”“镶”的区别。而每一种颜色下对应的旗人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而由皇帝直接统帅的正白、正黄、镶黄三旗在旗人中也拥有极为特殊的地位,被称之为“上三旗”

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同为白旗,正白旗的地位却要比镶白旗高得多。为何正白旗能和正黄旗、镶黄旗并列上三旗之中呢?这还要从明朝时说起。

白蓝黄红,本无高低

清朝的建立者并非汉族人,而是由“关外”的满洲族人建立的。

而满洲族人的前身,就是威胁宋朝数百年的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人。满洲族皇室属于建州女真部落。因此,每个满洲族人从出生开始,身体里就流淌着好战、狂野的血液。

彼时,女真族人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气候苦寒,女真族人又不擅耕种,只好以放牧、狩猎为生。

可是在狩猎时,如果缺乏统一的指挥,轻则会让猎手们无功而返,重则会让野兽反扑,使族人们死伤惨重。

为了便于组织狩猎,女真族的首领将女真族的猎手分成很多个小的狩猎组织,这样的组织在女真族被称之为牛录。

逐渐地,随着女真族的不同部落之间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女真族也逐渐将牛录这一体制运用到战争之中。

可一旦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或是狩猎活动,即使使用牛录的小型组织也难以进行统帅和指挥。

因此,女真族人将多个牛录组织起来,并树立起各色旗帜作为标志和引导。

而旗帜,在满语里,被叫做固山,因此,多个牛录组织起来的大型组织也被叫做固山。当清朝入关,这个军事单位便被汉族人称之为“旗”。

时至明朝,女真族和明朝由于疆域相接,由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双方虽展开过互市和朝贡等形式的和平交往,但仍然产生了诸多摩擦和相互攻伐。

明朝永乐年初,由于永乐皇帝的攻伐,明朝的疆域扩张到了女真族的建州一带。

为了巩固在建州的统治,明朝政府耗时多年,逐渐将建州划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

虽是明朝设置的行政机构,但明朝政府仍然委托建州的女真部落首领阿哈出作为建州三卫的指挥使。

时至明神宗万历年间,虽建州三卫归属明朝管辖,大小事宜均要上报给辽东都指挥使司,但由于制度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等原因,明朝和女真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化解。

随着时间推移,明朝的实力远不及建国之时,这让本就被武力征服的女真族野心渐长。随着女真族的逐渐崛起,建州三卫成为了群雄争霸的战场。

其中,女真族首领王杲一举占领古勒寨,企图统治建州三卫,但这一举动遭受到明军进攻,致使他在万历三年被擒至京师惨遭杀害。

万历元年,明朝名将李成梁扩展防御工事宽甸六堡,严重危及了在建州三卫生活的女真族。

为此,崛起的女真族首领王兀堂率军侵略明朝边境,但被李成梁率军击退。但女真族并未因为这一次失败而放弃。万历十年,王杲之子阿台重占古勒寨,并数次侵犯明朝疆土。

万历十一年,阿台被李成梁击杀。乱军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均被杀害。

这件事给了努尔哈赤充分的仇恨明朝的理由,万历十二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起国号为“后金”,并以黑旗为自己标志。

万历十七年,军事天赋极为出众的努尔哈赤完成了无数女真族前人的梦想,将分割多年的建州三卫归为一统。但随着麾下的士兵逐渐增多,努尔哈赤越发感受到指挥的力不从心。

于是,他将黑旗军交给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而自己则从原本的黑旗军中挑选精锐组成了红旗军,归为自己指挥。

万历二十九年,追随努尔哈赤的士兵增长到即使分为两个“固山”,也实在是难以管理的数量了。

而且,努尔哈赤此次反明的势力是女真族从未有过的庞大。再以狩猎时草率划分出的“牛录”来组成军事单位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以后的行动。

于是努尔哈赤想起来了自己的祖先,几百年建立金国的女真人所采用的猛安克某制度。

他将牛录的人数进行了规定,即300人为一牛录。又在牛录之上设置甲喇,确定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而五个甲喇组成一固山。

为了便于统帅,努尔哈赤又为这三个军事单位分别设立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和固山额真这三个指挥职位。

对最初的军队进行改编之后,努尔哈赤将原本杂乱庞大的军队划分得井井有条。牛录被分别划分到黄、红、白、蓝四纯色旗帜之下。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已经完成了前人难以奢望的功绩——统一女真族。此时,甚至蒙古族也多有部落归附。

此时努尔哈赤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六万人,牛录的数量已经是刚刚起兵时的百倍之多,即使是期间他又设置了白旗“固山”也难以有效统帅了。

于是,努尔哈赤对自己的军队再次进行了整编。他将原设的红、白、黑三色“固山”中的编制打乱、拆分,设置了如今我们熟悉的“八旗”制度。

其中,努尔哈赤统帅的红旗“固山”被分为正黄、镶黄二旗。

而当时由弟弟舒尔哈统帅的黑旗“固山”被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白旗“固山”被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

八旗此时并无高下之分,唯有旗帜有所区别,“正”色旗为四方形,龙首朝后。

而“镶”色旗为五边形,龙首朝前,且黄、白、蓝旗帜镶红色边,红色旗帜镶白色边。而八旗的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亲属。

改编后的“八旗”军队不仅军队层级更加清晰,由于旗主都和努尔哈赤拥有血缘关系,“八旗”军队也正式成为了一支努尔哈赤能随意调动的军队。

更加有利于努尔哈赤的攻伐和调度。很快,“八旗”军队就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高低之分,始于清初

随着后金国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国中的高层贵族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划分帮派,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攻伐。

在最初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建立后金国时,就从他的诸多儿子中确立了“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

逐渐地,四大贝勒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而另一个利益集团,则是以努尔哈赤极为宠爱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为首的。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的儿子,从小就聪慧过人,极得努尔哈赤的喜爱。

在多尔衮八岁那年,就被努尔哈赤同皇太极、阿敏、莽古尔泰等人一并立为共议国政的“和硕额真”。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将自己所统帅的正黄、镶黄二旗下的大部分军队分配给了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自己只保留部分军队作为亲兵。

爱新觉罗·多尔衮

而且,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他将镶白旗原本的旗主杜度调去了镶红旗,公开宣示要将镶白旗留给多尔衮继承。

努尔哈赤的宠爱让多尔衮在少年时便一举成为万众瞩目的天之骄子,但也因此招来了他那些能征善战的哥哥们嫉妒的眼光。

多尔衮一帆风顺的日子很快就走到了尽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用大炮重伤,不久就因为伤势过重而离世。

而多尔衮最大的靠山——母亲阿巴亥也在皇太极为首的皇子集团的逼迫下含恨殉葬。

失去了作为靠山父母的多尔衮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力,他虽然保留了努尔哈赤留给他的十五个牛录,但也不得不依附于兄长阿济格的镶黄旗下。

镶黄旗

成为丧家之犬的多尔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父异母的兄长皇太极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镶白旗纳入麾下。至此,仇恨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此时,虽然多尔衮痛苦不堪,但是皇太极并不能感同身受。他刚刚获得了一支强大的武装,这让他欣喜若狂。可是他也清醒地知道,距离他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还有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就是正黄、镶黄两支专属于皇帝统帅的军队并不在自己手中。为此,皇太极需要想一个办法,让自己手中正白、镶白两支旗变成正黄旗和镶黄旗。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换旗不换兵”。就这样,阿齐格和多铎手中的正黄、镶黄旗变成了正白、镶白旗,而皇太极也有了名正言顺登基的理由。

可是,虽然旗帜的颜色被“交换了”,但不可否认,曾经由努尔哈赤亲自统帅的两支军队仍然是“八旗”中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特别是多铎,他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亲军,这是一股令皇太极也害怕的力量。

于是皇太极改变了打压的手段,改为不断拉拢属于多尔衮势力的人。此时,虽然多尔衮依然年幼,但他傲人的军事天赋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在同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时,多尔衮骁勇善战且富有谋略,一举将敌人击败于敖穆楞。

因此,在努尔哈赤去世时便登基为皇的皇太极特意赐给这位聪慧又有谋略的弟弟“墨尔根戴青”(聪明的统帅)的美称,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拉拢讯号。

后来,急需增强自己的实力的皇太极找借口杀掉了自己的兄弟莽古尔泰,收编了他的正蓝旗,并将正蓝旗和自己手中的正黄旗、镶黄旗混编成新的正黄、镶黄旗。

其中一部分军队还分给了自己的大儿子豪格,组成了新的正蓝旗。再后来,皇太极又废除了阿济格的旗主地位,将镶白旗交给了年仅14岁的多尔衮,再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领主互换。

皇太极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产生隔阂,从而使他的皇位永固。可是,多尔衮始终和他的兄弟保持着相对团结的关系。

皇太极比多尔衮经验丰富、骁勇善战,但是他终究大了多尔衮二十岁。岁月是比八旗的骑兵更无可抵御的敌人。

终于,皇太极奄奄一息,于1643年死于沈阳故宫。皇太极死后,并没有留下继承人的名字。

大臣几经商讨,由于多尔衮集团的干涉,最后没有让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登基,而是让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爱新觉罗·福临

而失去了皇太极的压制,手握正白、镶白两支旗兵的多尔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两位辅政大臣之一。

此时的多尔衮再也不是那个只能依附于兄长的少年,他手握重权,开始清算曾经打压、反对他的人,并将正白旗出身的官员逐一安插到了朝廷中的要职之中。

在这样君弱臣强的局面下,年轻的顺治皇帝被迫让多尔衮摄政七年,直至多尔衮逝世,顺治皇帝才得以亲政。

而此时,朝廷内外,多为正白旗官员。此时若将正白旗官员尽数撤职,难免引发朝廷动荡,但若不撤职,又难免他们结党营私。为了加强统治,顺治皇帝便将正白旗同正黄旗、镶黄旗一同收入自己麾下,由自己亲自统帅。

就这样,拥有原正黄旗身份的正白旗旗兵正式和正黄旗、镶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了“上三旗”之一。正白旗的地位问题反映出了清初复杂的政治、亲缘问题,也反映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无情。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    全文结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清朝八旗中,为何正白旗能与两黄旗平起平坐,并称为上三旗?
【历史】《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58)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八旗还分上三旗下五旗,它们是怎么划分的,又是怎么来的?
清初皇帝是如何掌控满清八旗的?
清」清朝八旗的制度建立后,初期由谁掌管,最终权力如何被皇帝收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