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这代人肯定是领不到足额养老金的

人口这话题,最热的就是老龄化。
老年人口会快速增多,是人所共知的事,大家都对即将到来的人口危机忧心忡忡。
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投资中,一个确定的预期是无价的。”
与其对“亡国绝种”这种没影的事提心吊胆,不如花点心思从这个确定的预期中发现价值。
老年人口增多是确定的,但具体增加多少,何时增多,增多后会带来哪些变化,衍生出哪些问题……又有点不太确定。
除了新生人口是统计局公布的有零有整的确定数字外,其他那些大家互相引用的数据仍只是大概地告诉我们老龄化加深、新生儿减少、政策应该鼓励生育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
个么想知道具体的,还是得自己算一下。
计算的逻辑也简单。比如我从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查到1990年的新生人口数是2621万,到了2050年这些人60岁了,不就知道2050年60岁的人有多少么?
但人各有命,他们不一定都能活到60岁,所以就有一个存活率的问题。
也就是说1990年的新生人口数 ✖ 60年存活率 = 2050年60岁老人的数量。
问题来了,存活率如何计算?
逻辑一样简单,2012年60岁的人与2016年65岁的人是同一批。存活率就是计算2012年60岁的人有多少活到了2016年变成65岁。
60岁人群的5年存活率 = 2016年65岁人口数➗ 2012年60岁人口数。
好在2016年65岁的人口数和2012年60岁的人口数在统计局的官网上是可以查到抽样调查结果的。

各年龄组抽样数据 ➗ 抽样总数 ✖ 当年人口总数 = 各年龄组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人口数。
举例:2016年65-69岁的人口数 ➗ 2012年60-64岁人口数 = 60-64岁人群的5年间的存活率。
加减乘除的运算而已,初中生都可以啦。
以此类推,反复计算取均值便可得出的各年龄段的5年存活率,如下所示:
看得比较仔细的朋友会发现为什么别的年龄组都是5年一组,而5-59岁是55年一组?
因为5-59岁的人群存活率很高,并不影响判断,为了简洁一点就放到一个框里。从这点也能看出这个计算是很合乎逻辑的,正常的社会状态下(没有战争),5-59岁的人群就是不容易死。
但有个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技术和社会稳定程度都会逐渐提高,上表中的存活率是依据2011-2018年的抽样数据计算出来的,稍微偏低。所以我们要对计算的结果在心理上做一个小幅度的修正
为什么说是心理修正呢,因为你要问我精确的存活率数据是多少,我只能说神仙也算不出来。没人能预测医疗技术手段到底是怎么进步的,也很难将社会秩序这种“人”的因素进行量化,不影响判断就行。
总之,本文估算出的老年人数字是偏低的,实际情况只会更严重。
得出了不同年龄层群体的5年存活率数据,未来老年人口数量的估算就简单了。
举例:根据2018年各年龄层人口抽样数据可以计算出2018年60-64岁的人口数为8291.23w。
60-64岁人口的5年存活率为96.11%,就可以算得2023年65-69岁的人口数为7967.87w。
逻辑很简单,就是在excel上设计表格公式有点繁琐,一个数错,就错一片。
我算出来的未来老年人口数如下表所示:
做成柱形图更直观。
分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数据,好像别的地方看不到。搞不懂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计算在社科院和其他社研单位都找不到结果,反正我是没有检索到更精细的数据,你们若有看到更好的,请分享给我。
恒大研究院的人口报告数据相对别的来源更可靠一些,但也挺粗糙的,主要是没有计算逻辑,直接啪把结果糊你脸上,让人去支持他们对放开生育控制的呼吁。
其实计算逻辑是很重要的。
比如上面那幅柱形图告诉你约在2053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的5.4亿。这时候,最老的90后刚好63岁。
到那时,延迟退休是肯定的事儿,至于是延迟到65岁还是70岁,以后再算。先假设不延迟,都按60岁退休算(女性55岁退休),看看90后老了能不能领到足额养老金。
这涉及到一个社会抚养比的问题,即劳动人口(19-59)交金,退休人口领金。
先和目前的情况做个对比。2018年劳动力人口数为8.4亿(2019年的数据统计局不是没有嘛),退休人口2.5亿。2053年劳动人口(19-59)估计为4.3亿,退休人口为5.4亿。
在上图中,蓝色块养活橙色块。
2018年时,一个人工作养活0.3个老年人。到了2053年,90后领养老金时,一个人工作需要养活1.3个老人,压力增长了约4倍。
如果不延迟退休其他条件(如税收制度等)又不变的话,未来90后所领养老金大概是当前水平的1/4。
倒不是说现在的老人每月领1w,未来每月就只能领0.25w。也许我们未来也能领1w/月,但是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只有现在的1/4,这种差异肯定体现在生活质量上。
社会总是在发展,生产力总是在进步,未来的生活质量即使再差,也大概率比现在的情况要好,就好比现在的人再穷也不至于饿死,而在50年前,饿死人是常有的事。
但横向比的话肯定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比如你工作的时候,收入是4w/月,退休后每月进账骤然降低到1w/月,以至于和那个时代正常的生活水平产生脱节。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大家都用2千元的智能机时,老人们就只能用5百块的砖头机。
别看现在劳动力人口占比好像还挺高的,实际上养老金结余已经很不乐观。2019年4月,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表示养老基金当季结余将于2028年转负,累计结余在2035年耗尽。报告一出,舆论翻腾,大家都在担心将来领不到养老金。
那现在的社保是不是白交?
这问题要是答了,我这号就废了,自己去琢磨,我什么都没说。

恒大研究院人口调查报告贴的数据更狠:

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盈余为-4504亿元实际盈余连续6年为负。当前社保缺口主要在于历史欠账,即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缴纳养老保险费,但享受养老金发放福利。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上头的政策有了几个变化,一是国有资本划转养老基金;二是富裕地区补贴缺额地区;三是个人社保金中公司交的部分划入统一账户进行统筹管理。
不知道您的焦虑缓解没,反正我是越看越紧张。在目前人口结构较为良性的情况下,社保基金就已经见底了,未来还能足额领到就有鬼了。
90后真是时代的宠儿。步入社会的时候,房价已经炒到老高,被996和消费主义虐个半死;刚到中年,赶上债务危机的末期,顶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在失业边缘走钢丝;老了就老了吧,关键是扎堆去老,社会负担不起……就这,人家还亲切地称呼您为“后浪”呢,号称一切文明成果都对您打开,请问您满意否?
这不只是政党或国家的问题,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问题。因为是我们每个人组成了这个社会,我们什么样,社会就什么样。所以抱怨没用,问题还是要面对,无非就是“靠自己”三个字而已。
靠自己也是个技术活,我这给您支三招。
趁年轻还有的选,尽量找那些能够持续积累经验和资源并能在70岁以后靠这些积累继续获得收入的工作。
比如炒股(我只是举个例子,并不建议您去炒股),几十年的风雨搏杀,足够让您成长为一名嗅觉灵敏的老狗。又比如律师、教师、发明家、科学家、“国师”等。相对的,码农就不行,年纪越大手速越慢。
要是找不到持续积累并在老得快死的时候还能赚到钱的工作,也有让老年生活滋润的办法,要求您抛弃消费主义,储蓄至稳定投资收益可满足日常生活为止。
您算一下70岁后生活支出项目每年拢共花多少钱,然后根据这个数字反推,就能计算出你的储蓄目标。
有人就说:“哎呀,我哪知道自己70岁会有哪些花销呀,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70呀。”
我们假设您能活到70好不好?能不能盼自己点好?
假设,那时候您和老伴每年的衣食、旅行、保险、体检等花费加一起的支出和是20w。那么20w ➗ 4% = 500w 就是您实现老年财富自由的储蓄目标。

为什么是4%?因为这是某大牌经济学家算出来的,我觉得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话,4%的年度收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合理。
要是死了,不就留下这500w吗?
要知道中国人一辈子储蓄中的80%花在了生命的最后28天,那么这钱就可以给您多吊几口气,搏几天命。
要是您深明大义,脑子清醒的时候立好遗嘱——没救的病就不救,省了医疗资源也给后人留了笔现金,不也挺好?
如果不想吊气续命,也不想留钱给后人,那您的储蓄目标可以定低一点,年轻的时候多享受享受。
存钱总归是不容易的,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爹娘的医疗……哪一样都很费钱,这就要求比较精细的家庭财务管理能力了,您可以每一样都设计个储蓄计划,按计划有控制地支出。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有机会以后再讨论。
假设就是很难存到几百万,怎么保障老年生活?
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回农村。农村因为没有就业不适合年轻人,但老年人就是待城市里也没工作,而农村的生活成本要低得多。
又有人问了,那医疗呢,老年人最重要的是求医问药呀?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那时候的在线问诊、隔空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了。
退一步说,就算不发达吧,常见毛病吃药打针,县城医院也搞得定。病得厉害了,再往大医院拉也不迟,如果迟了,那就是命,认了得了。
也别迷信什么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上海去趟医院,排队俩小时看病俩分钟是常见模式。
而且您得上疑难杂症的概率并不高,真要得了,那就是命,认了得了。
总之,前路不可奔,退路回农村,前提是农村还有宅基地和生产用地。最近不是搞流转么,可以搞,但千万把控制权抓在自己手里。
别看现阶段农村地区土地价值低,实际上目前这种估值方式是不合理的,农村的生活生产一体化用地,其价值不是商业变现所能衡量的。
农村土地的价值不是生产农产品的价值,而是生存空间的价值。
您说生存空间的价值怎么衡量?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老龄化趋势里所包含的投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人口抚养比看地产需求:人口压力拐点将出现在2027年(图)
养老金收不抵支?我们老了怎么办
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 北京正在“变老”
史上最大退休潮来临,如何体面养老?
农村怎么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
要靠养老金养老是天方夜谭啦?数据告诉你这是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