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 论梁楷人物画风之嬗变(节选)


梁楷用系列化的作品呈现了从传承到求变,到个人面目的稳定,到对自己已有风格的不断超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一个画家对绘画语言本体递进式的探索。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图轴  73cm×31.8cm  纸本墨笔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的绘画作品散见于各种文献记载,据潘修范先生统计不下五十件,人物、山水、花鸟都有,题材广泛,工写互见,技巧全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存作品十七件,除《八高僧故事图卷》在上海博物馆,《秋柳双鸦》和《雪栈行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泼墨仙人图》在台北,其他都留存在海外。

  

1、早期的传承


宋朝艺术“尚意”,南宋更甚,鼓励个性已成风尚。在这种大环境下,“法古人,法今人,出新意”,是梁楷积累能量树立个人面目的必然途径。

 

[南宋]梁楷  黄庭经神像图卷(局部)


梁楷一方面深受师门影响。他师从贾师古,贾是李公麟的学生。作为李派的再传弟子,梁楷受李公麟的影响很深,他的《黄庭经神像图》正是传承李公麟典型的细笔白描。另一方面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画院年龄较长的画家和同辈画家也是他取法和借鉴的对象,如李唐、刘松年等。

 

2、成熟的个人面貌


梁楷在《布袋和尚图》里对形象造型、材料的表现力、绘画观念都有了全新的诠释。


[南宋]梁楷  布袋和尚图页  31.3cm×24.5cm  绢本设色  日本香雪美术馆藏


他已经开始关注绘画材料的特性,一方面是毛笔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是承载形象的材质—绢。肤发部分用笔尖提按勾描细线,偶尔的笔断意连仿佛肥硕的形漫出细线去,淡墨复勾更加增强了肉感,充分彰显了线与形的贴合;而笔毫按压侧扫出的粗线包裹住身体,似松实紧,形松意紧,凸显了线生发形的表现力。

 

3、后期表现语言的突破


梁楷底气厚,胆气足,敢于突破前人定下的法度,也敢于突破约定俗成的规矩,《李白行吟图》画面总体感觉上趋简,笔简、形简。它是梁楷“减笔”的代表作。

[南宋]梁楷  太白行吟图轴  81.2cm×30.4cm  纸本墨笔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泼墨仙人图》的出现,梁楷终于摆脱了线的羁绊,到五彩具备的墨海里徜徉了。仙人的形象由左肩浓墨导引,牵出左衣襟,带住下摆重墨,接出左边淡墨大袖子,顺出右边襟袖,余墨勾写头形须发。墨色由浓而淡,由湿到干,自然顺畅,仿佛一笔而成。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轴  48.7cm×27.7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用自己的探索成果演绎了一个画家的思考。他在造型和笔墨之间的平衡做着不同的尝试,在线语言里探索,在墨与笔的组合上探索,在用墨上探索,节节递进,推动着他的表现语言。

 【详见《中国书画》2016年3期】


点击此处订阅《中国书画》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豪放不羁的南宋画坛大师——粱楷
画意画心,无法而法梁楷《泼墨仙人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
泼墨仙人——“梁疯子”
梁楷《泼墨仙人图》:线象墨象皆无象,无分无别无仙凡
第29画丨梁楷《泼墨仙人图》:什么样的画才算大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