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语文的视角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教学
从语文的视角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教学

从语文的视角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教学

李 健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主张“把语文还给语文”,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回归语文本原,探寻语文本真,立足语文本位,从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语文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一、把握文本内容

“语言非下苦功不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当立足文本,细致地揣度语言,由浅层次的表面语意深入到深层次的文本肌理,我们就有了扣问此独特生命体的可能性,也获得了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层面对话的资本。

一位教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出示了大段关于《水浒传》和施耐庵的资料,介绍得颇为详细,但是引用的资料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太符合,学生看了不知所云。在教学中还播放了十多分钟的电视剧片段,这样“轻文本重拓展”只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一位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让学生把课文读了一遍后,便提出学习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可以表演,也可以分角色朗读。学生一听便开始行动,表演的同学嘻嘻哈哈,小稻秧在杂草面前的斗智斗勇成了嘻皮笑脸;蛮横无理的杂草始终笑容满面。这样的教学,完全与文本内容相背离,很难给学生应有的认知和启迪。

语文教学好比掘池,有人说圆形好,有人说方形好,而对于池之所以为池的要素—水,却鲜有人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水是什么?是对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遵循,是对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需要的理解、尊重、满足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这些,就成了无水之池。又怎么能回归“语文本原”,做到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是指“文本”。很多老师经常忽略对文本语言的咀嚼和感悟,缘木求鱼。尊重文本的个性特征,必须强调语言的人文性、工具性,寻求对文本的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和独到见解。相反,抛开文本疏离语言,不管课堂让人如何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都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

二、促进词句理解

“探寻语文本真”就是探寻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践真实踏实的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定位和个性,这便是语文的“本”。

陶行知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不是一句空话。许多年之后,课文内容学生可能早就忘记了,但是学到的方法、能力使他们受益一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像掌握了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他们能用这把钥匙去探知、自己去学习未知的领域,并且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有趣。

《夹竹桃》是季羡林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散文,作者描写了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进而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抓住重点词句聚焦夹竹桃的韧性。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时,除了抓住两个“又”感受夹竹桃坚持不懈,生命力顽强,也要让学生理解词序变化的作用。可以同时出示文中的句子:“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以及改后的句子:“一朵花开了,又有一朵败了,长出一嘟噜,又有一嘟噜花黄了。”通过对比朗读这两句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是先败后开,先黄后长,越开越旺,后一句则是越开越败。我们平时都说“花开花落”,而季老笔下却花败花开,那为什么这么写呢?原来这开花就如打仗,屡败屡战,屡败屡开,败了,再开,谢了,再长,不服输,坚持着。同样的开花,在季羡林看来就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也不一样。另外课文中先是一朵一朵地开,最后是一嘟噜一嘟噜地开,从“一朵”写到“一嘟噜”越开越多,突出了夹竹桃生生不息,坚持不懈的韧性,反过来写就是越开越少。蝴蝶效应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有时却蕴涵着惊人的能量。没想到词语的顺序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这就是季羡林语言的魅力。

三、感知表现手法

“立足语文本位”,就是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新课标强调:“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除了琢磨文章的布局特色,还要学会赏析文章表现手法,如常见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萧红花了大功夫写花草小动物的自由。难道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真的感到自由吗?不是,其实是童年时代的萧红感到自由。当一个人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她看到的景物也是自由快乐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自由!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花草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等身上,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也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还可以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写话练习。出示: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大蜻蜓在飞舞……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绿蚂蚱在跳跃……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小蜜蜂在飞翔……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玫瑰花在开放……在祖父的园子里……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为开头,赋予笔下的蜻蜓、蚂蚱、一棵树、一朵花以人的情感,把它们在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写出来!

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样体现在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说说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然后引导学生找到园子里的事物、描写颜色的词语,由此总结到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还对蜂子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既写出了它们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它们的动态美,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表现了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

当然,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前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顺应学生思维,合脚的鞋才是好鞋,顺应学生思维现状,因势利导的课才是真课。

四、理解文章主旨

语文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定位和个性,这便是语文的“本”。探寻语文的本真,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就必须引导学生洞悉文章的主旨。

再以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课文,看似稚拙而又抒情率性的表达是萧红语言的一大特点,第十三自然段作者则围绕“自由”一词写到了很多事物。连用了三个“就像”把“花开、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它们的生机,同时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反复连用了六个“愿意……就……”看似罗嗦,实则不然,更能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倭瓜愿意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他们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长,一切能自己做主,多自由啊!可见,特别的写法蕴含着特殊的感情,这自由让人感觉到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率真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纯净透明的童心,也是萧红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在真实、踏实、简约中追寻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让语文教学把握本真,这一切都要求教师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把兴趣和快乐带给学生,才是我们利用新课改的契机,构建真实、踏实、和谐课堂的最好方法。

“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千万别让“乱花”迷失我们的慧眼,而要在新理念指导下让语文课堂更加真实而精彩!

(作者单位: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法 | 陆文红:阅读教学课堂提问里的“学问”——兼析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提问
赏大师课堂 悟大气教风
推陈出新,创意无限——张祖庆老师阅读与写作教学扫描(二)
2.《祖父的园子》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三】
语文课堂上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