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意的策略初探

创意是指创造性的想法和构思。而教学创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构想,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教学举措。教学创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游刃有余的驾驭,教学创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课堂因为有了创意而风光无限。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意策略有哪些呢?

一、语文无处不生活——生活体验策略

回顾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侧重知识的传授,老师的细致分析和讲解,烦琐的笔记充斥着课堂,大量的背诵默写搞得学生焦头烂额,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被一个个零散的题目肢解,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无趣、低效,学生也由此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一书中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当培养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2.6.1 作者地域分布 在纳入统计范围的54篇论文中,云南省内作者发表论文共计47篇,其中39篇为校内作者发表的论文,另外8篇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云南师范大学(2篇)、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大理州人民医院、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省外作者主要分布在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四川(西昌学院)、重庆(西南大学)、福建(三明学院)和吉林(吉林师范大学)。

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入生活体验策略,把生活的“活水”注入语文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体验中学习语文,学生才能真正走近、走入语文课本,感受和领悟语文世界的美。

有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学生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就会认识不深刻,甚至无法理解;也有的课文内容虽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往往缺乏观察和思考,因而熟视无睹。比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每每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无动于衷,他们无法理解背影背后传达出的父爱的艰难、深沉和厚重,有同学觉得父亲给儿子买点橘子在路上吃,出于一片爱子之心,纯属最正常不过的事;也有同学甚至觉得父亲穿过铁路、爬月台买橘子,是违反了交通规则等。这时,老师应适当予以点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自己和父亲的故事,思考自己的父亲背上“背”着什么。因为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孩子们信手拈来就是:他们不仅仅谈了父爱,有几位同学甚至还谈到了爱的另外一面,爱的隔阂,爱的沉重,爱的矛盾……

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探究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在质疑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皖河至皖水沿线景色秀丽,有三祖寺、孔雀东南飞、胭脂井等众多的景点。当前,治水重点是河道整治。以此为契机,美化河岸,建成连接安庆城区、天柱山、花亭湖、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旅游的水上风光带。主要切入点是建设活动坝,稳定径流,提高水位,同时也是造景工程。蓄水位提高,营造了水域灵气,也提高了城市取水保证程度和沿线灌溉引水能力。

(一)抓住课文题目质疑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统帅课文的灵魂,起着点明主旨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课堂上,老师可以抓住题目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把握文章主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可以抓住题目来设疑布阵,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菲利普夫妇,题目为什么叫“我的叔叔于勒”?文章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文章要表现一个什么主题?又如《绿》一文,作者明明写的是梅雨潭的绿,为什么题目不叫“梅雨潭”,而是“绿”?又如《枣核》一文,美籍华人生活在异国他乡美丽的山城,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为什么还要托友人从祖国捎回几颗小小的枣核?对课题的质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结合注释质疑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习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的兴趣,能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显得晦涩难懂,学生阅读文言文,主要是依靠课文下的注释。可以说,文言文注释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而,中学课本的注释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质疑。

(三)联系写作背景质疑

教学《呼兰河传》一文时,通过阅读课文部分,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我和祖父在后花园的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觉得这篇课文固然语言清新活泼,但作为初三下册的一篇课文,内容未免太过浅显。这时,老师适时介绍了萧红的生活经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当学生了解了萧红童年的经历,她婚姻的不幸,了解了写作本文时萧红远在几千里外的香港,更是处在贫病交加中,老师适时地提出质疑:萧红为什么在去世前要写作这部小说?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更有学生对萧红和她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平等对话,放飞思想——对话式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学生——文本——老师三者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和老师围绕文本展开对话,这种对话式策略教学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开放性的特点,克服了以往语文课堂的封闭性、单一性;克服了以往语文教学侧重单一的知识传授,忽视了情感交流;克服了以往语文课堂上只见老师的滔滔不绝、唾沫齐飞,听不到学生的发言。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老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更是指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如何实现平等对话呢?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需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一种和谐的、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学习《绿》一文时,大多数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觉得文章的语言优美,但却有一个学生认为文章用的比喻太多,且大多是女性形象,他觉得文章太“娘”了。这一对话过程就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的独特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

(二)走进学生的内心

如在学习《给我的孩子们》一课时,老师毫不忌讳地谈起来了自己的童年趣事,甚至是糗事,同学们纷纷被老师的真诚所感染,心扉一下子被打开,都大谈特谈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有的说小时候偷穿爸爸的大皮鞋、大西装;有的说小时候在野外放火,差点把别人家的房子烧着了;有的说小时候烧“野火饭”,偷了别人家的豆子……因为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和学生展开了平等的对话,没有居高临下,指手画脚,所以教室里笑声阵阵,活泼热闹,同学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迫不及待要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展现自己的童真、童趣。

有色金属矿山给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采矿工程、选矿工程,配套的生活区及办公区等生产和生活用水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同时要将生产及生活产生的污废水有组织的收集并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1]。

(三)展开多元交流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理解,是有效对话的载体。要真正展开对话,还要允许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不被标准答案所束缚,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平等的有效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才是创意的课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对鲁庄公的形象,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鲁庄公政治上昏庸无能,战场上鲁莽不懂战术,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也有的认为鲁庄公能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是个亲民的国君;也有的认为鲁庄公能知错就改,听取曹刿的意见,还把战争的指挥大权交予曹刿,是个难得的明君。因为展开了多元交流,进行了深层的对话,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才能被点燃,学生的思想之翼才能展开,课堂才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余映潮老师说:“创意,表现在教学研究上,就是教学智慧。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发明家,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体充满了创意。”这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追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大美的课堂,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态成长。

目前江城县水果种植多是以外来客商为主体的分散经营模式,多数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种植面积零星分散、管理粗放、品质差、产量低、商品率不高。缺失一个集生产、服务、销售,集种植、采后处理、包装、冷藏、贮销及加工等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
向学之心相映成辉 秋日研训浪潮翻涌 ——“柳咏梅名师工作室”2019年秋季研训活动侧记
余映潮:我的语文教学实践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
余映潮谈文言文教学
当老师,除了吃苦,还要会取巧!| 实操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