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禀祖父书解读:祖父平日扶危济难

【解读】

这封家书写于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是现存的曾国藩的第二封家书。

道光二十年正月,经过四千余里的长途跋涉,曾国藩终于到达北京,不久获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开始了他漫长的仕途生涯。从此他一别家乡十余年,只能以家书的形式,与家中亲人交流。

这封信是写给祖父曾玉屏的。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是个很有特点的人。他是个普通农民,没读过书,出生之时,家境属于中农。他“少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

就是说这个人年轻的时候一度浪荡,曾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买了一匹好马,穿着华贵的衣服,成天跑到城里,和一群浮浪子弟混在一起,赌博打架,无所不为。

但是这个人性格很刚烈。有一天,他正在湘潭城里和一群纨绔子弟鬼混,见一个老头指着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你可别跟这个人学。他是白杨坪老曾家的儿子,家里没什么钱,却跑到城里来装有钱大爷,家里都让他吃穷了。

说实话,那老头说这番话,不是批评曾玉屏,主要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儿子。没想到这番话,全被曾玉屏听到了。曾玉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没想到背后大家是这么看自己!他大受刺激,”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来到市场上,当场把自己的这匹骏马卖了,然后,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回到家里。

从那天开始,曾玉屏就象变了个人一样,”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从此每日早睡晚起,天天下地干活,发誓要兴家立业。曾国藩给他写的碑文里说:“余年三十五,始讲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垅峻如梯,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一。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昕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菜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佣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也就是说,他三十五岁才开始务农,每天带着长工,日夜苦干,把自己家的梯田扩大,连成一片,这样用牛耕作起来就方便了,产量大大提高。他在劳动中找到了乐趣,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凭虫鸣鸟叫就知道节气变化。家里种地、喂猪、养鱼,多种经营。曾家种了半畦菜,每天早上他亲自锄草,傍晚则监督长工上粪。他告诉曾国藩,自己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才香。辛苦挣来的钱,花着才心安。

曾玉屏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使曾家从一个普通中农,上升为一个小地主家庭,改变了家庭面貌。

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时,其家有田地百余亩 ,家中有祖父母、父母、叔婶、大姐加上他共八人,人均至少十二亩半。晚清中国人均田地,学者的乐观估计是三亩,悲观估计仅为一点四亩,具体到嘉庆十七年,吴慧提供的数字是一点七一亩。 也就是说,曾家人均土地是全国水平的七点三倍。据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曾家的成分为小地主。曾国藩为曾玉屏作的《大界墓表》中说曾玉屏中年以后成为地方上的头面人物。“津梁道途,废坏不治者,孤嫠衰疾无告者”,他“量力之所能,随时图之,不无小补”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他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曾家上升为小地主阶层,奠定了向绅士阶层进发的第一层基础。

曾玉屏对湘乡曾氏家族的贡献,不仅是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更关键的是高瞻远瞩地供自己的儿子读书。

经济上升才能保证家庭供给子弟读书的能力。中国科举制度最令人称道之处就是它的公平性,然而在传统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制度设计所能提供的公平性仍然有很大局限。潘光旦、费孝通分析了清朝从康熙到宣统年间的915份朱墨卷,得出了的结论是,科举制看似公平,但是实际上对城镇居民、有产之家庭更为有利。因为供孩子读书,首先意味着家中有一个劳动力要长期脱离生产。同时,参加考试特别是乡试以上级别的考试所费颇多。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光绪二十四年(1897),河南拔贡王锡彤由汲县赴京朝考。往返路费开销约50两,至京后还须到礼部投文、报到、买卷、团拜,又花掉50两。 这种规模的支出是中农以下的人家通常难以负担的,所以大部分科举的成功者都出自小康以上的家庭。

因为曾国藩家族以前从来没有出过读书人,曾玉屏下定决心,一定要使自己的孩子博取功名。曾玉屏“早岁失学,壮而深以为耻”,他自己负担起所有家业,令长子曾麟书从小就脱离生产,一心读书,并且不惜代价“令子孙出就名师”,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儿子科举不成,他又把努力的重心转到了培养长孙曾国藩,四岁就让曾国藩读书。在他的严厉督责下,曾国藩终于走通了科举之路,也让曾家从普通农家变成了缙绅之家。所以他是曾家的功臣。

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同时他脾气火暴,很有主见,也很有魄力,所以地方上有什么纠纷,大家总是来找他排解。遇上那种不讲理的泼皮无赖,他“声若洪钟,厉辞诘责,势若霆摧而理如的破,悍夫往往神沮。”就是说,他声音响亮,厉声责问,说的话都在理上,最后那些地方上的恶霸也不得不低下头来。

所以曾国藩对自己的祖父,从小就有一种崇拜心理。他后来在家书中,经常常谈到祖父的一些言行:“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这些对曾国藩一生影响极大。他一生以祖父为榜样,在很多方面都向祖父学习。他说:“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此二字贯注其中,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曾国藩的性格是比较刚强的,后来他曾说:“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就是说,我虽然已经年老,但也常有忍不住要发火的时候。这就是来自祖父的遗传。

这封信的第一部分是汇报京城近况,曾孙指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琦善押解到京,是指鸦片战争中接替林则徐任两广总督的琦善,与英人私订《穿鼻草约》,道光皇帝大怒,令锁拿解京问罪,“革职锁拿,查抄家产”。

第二部分内容是请求祖父帮助一位身陷困境的族人。楚善八叔是曾国藩的一位族叔,乃二伯祖之子。曾玉屏本来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乐于助人。所以曾国藩说祖父平日就喜欢“救难济急”。

【禀祖父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京城千佛庵寓所

原文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

    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

    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喀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予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画,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杏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艰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UC独家连载名家精品,值得你的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关于我的成才,我要谢谢我的原生家庭
曾国藩:再怎么节约,也不能在这件事上面省钱!
曾国藩和洪秀全都是农民出身,都多次落榜,为何人生差异那么大?
读书当如曾国藩: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一波三折科考路,曾国藩终于考取了秀才,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