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熟面孔下的幼稚心理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但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
 
    ■现实中的彼得·潘
 
    在几年的努力归于失败后,27岁的刘丽决定同她30岁的丈夫周军离婚。周军是一名小学教师,夫妻间的矛盾在婚后不久便产生了。刘丽觉得丈夫胸无大志,行为像个孩子。
 
    不只如此,婚后丈夫的许多行为也让刘丽颇为不解。周军喜欢收藏电动小火车、遥控汽车之类的玩具,理由是等孩子长大后能给他玩,而实际上周军要比孩子更喜欢玩这些玩具。周军的爱好还不止这些,他把大部分的闲暇时光都花在玩电子游戏上。有了孩子后,他每次出门前都会把游戏机藏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理由是“孩子会把它摔坏”。
 
    刘丽对丈夫的种种孩子气感到绝望,于是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她,周军的情况就属于“彼得·潘综合征”。患“彼得·潘综合征”的人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已进入成年,但在心理上还不能与之相适应。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像孩子,总是在逃避责任、逃避生活、逃避爱情,年龄不小了,还希望同父母住在一块儿,不去考虑长远的事情。
 
    ■心理成熟有困难
 
    1966年,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恩第一次提出心理成熟有困难群体的问题。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也撰文描述了这一群体:“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这些彼得·潘们很爱玩,也很好相处,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同年龄很不相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无伤大雅,但总有一天,等他们突然明白生活原来并不如想像中那么称心如意时,已经太晚了。
 
    青年人患“彼得·潘综合征”的几率比较大,当然也有40岁以上的患者。一般来说,患者的配偶和周围朋友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症状,但他们往往不愿承认。
 
    周军就是一个典型的“彼得·潘综合征”病人。作为家中的独子,周军同母亲的关系异常亲密,两人每天都要在一起吃饭。他和母亲过于亲密的关系也是刘丽提出离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刘丽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周军又搬回去同母亲一起住。就算是家庭破裂也没能让他变得成熟一点。
 
    ■家庭环境影响心理成熟
 
    很多家庭都是儿子结婚后就把新娘接回家来同父母一起住,有的父母对年轻人事事纵容,这对年轻一代产生了危害。有的父母不去积极帮助儿子成为自立的男子汉,而是纵容他们成天在家里看电视或找朋友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非常依赖别人,习惯于让别人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希望别人能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又自恋。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彼得·潘。
 
    “彼得·潘综合征”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家长们总认为,儿童时期是一生当中最好的时光,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少让他们肩负起责任。家长的这种想法会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生活永远只是由玩具、零食和游乐场组成的。
 
    ■直面现实是最佳疗法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人往往一生碌碌无为,他们的症状不但会像周军一样导致家庭破裂,也容易使自己为在失落中获得暂时的满足而沉溺于酒精和药物。
 
    墨西哥心理治疗协会主任罗伯托·图鲁比亚德斯告诫说,“彼得·潘综合征”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他说:“因为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处理感情问题,加上不能持之以恒,他们不太会有固定的人生伴侣。就算确定了正式的恋爱关系,对方也会拿他们当孩子看待。”他认为这种病症难以用药物治愈,惟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患者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不是单靠家人说教就能改变的,只有交由心理专家来引导。
 
    许多专家的共同看法是,帮助患者摆脱“彼得·潘综合征”的最好办法是迫使他面对现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告诉他:“没人有义务承担你所应担负的责任;你要是不去银行交费,没人会帮你交;你睡着了,没人会把你叫醒……”刚开始必然是痛苦的,但情况会越来越好。
 
    ■相关链接
 
    谁是彼得·潘

 
    说起“彼得·潘综合征”就不得不提到长不大的彼得·潘。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他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能为现实所接受。“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自己都还是个孩子,你还生什么孩子?
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丹 · 凯利)
心理学家解读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综合征是什么
“幼稚”成年人 依赖心理强
胡慎之:全能自恋 偏执分裂=巨婴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