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笔记之温脾汤

话说,咱们中国历史上可是有很多著名医家呢!学中医,用中医,传中医,可不能忘了他们。比如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流传于世。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这部书里面的一则“千金之方”:温脾汤。咱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药汤图)

温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一个补药的感觉,然而,它是一则以泻下为主的药方。咦?那温脾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且看:

温脾汤,泻下剂,温下,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主要针对的症状是腹痛便秘,或久利赤白,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换个说法就是温脾汤主要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冷积内停。所以,如果一个患者身体虚弱、肚子疼、便秘、手脚冰凉、那么用温脾汤来治疗他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歌,附子、大黄、芒硝、当归、干姜、人参、甘草这几味幕后功臣终于可以露脸啦!

(大黄图)

按照孙思邈的理解,以及后人的认识,我们得出了大黄12g、附子8g、干姜6g、人参6g、甘草6g的具体配方。

本方虽主要针对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才是致病之本。若单纯攻下,一定会伤到人体的阳气;单用温补,那么寒积很难去除。所以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才是两全之策。

(附子图)

中药讲究“君臣佐使”。温脾汤中附子配大黄为君药,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来温壮脾胃阳气,解散大黄的寒凝之性,所谓“寒热搭配,干活不累”就是这样的!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这味大功臣(臣药),帮助君药治理人体可是有很杰出的贡献呢!

人参补益脾气,使病人泻下的时候不伤正气,为佐药。

甘草既助人参益气,防大黄泻下伤胃,又可调和诸药,是一味出色的使药。

(干姜图)

诸药协力,能够使脾胃阳气恢复,人体消化正常,便秘腹痛得到解决。这个方子要价不贵,但的确价值千金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脾汤
80、大黄附子汤
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
附子的临床应用及中毒解救
名医论名方
炙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