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


武英殿“四僧”展


地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时间

2017年4月28日-6月28日


开放进馆时间

上午8:30


止票时间

下午16:00


停止入馆时间

下午16:10


清场时间

下午17:00


       

4月29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预展的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自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四僧”书画作品。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对于绘画的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据悉,展览将在5月正式开幕,并将延续到6月28日(周一不开放)。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为历次“四僧”相关主题展览之首,多达85件套,总计163件。策展团队介绍,在展厅策划设计上,本次展览以“四僧”僧人画家的背景为基调,在整体色调把控、展厅亮点突出、景观搭配烘托上均有不小的改变,如布置禅房景观,突出了“禅”、“雅”与书画的结合。这些改变突破了故宫博物院旧有的书画展览模式。



综观“四僧”展,85件套书画作品向我们勾勒了一个鲜活的时代印记,并从中窥探到四位僧人的人生轨迹。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遇到了同样的人生困局,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踏入佛门,却由于同样的爱好,得以安顿自己的心灵。在艺术的王国,四位伟大的画僧为自己也为后世打开了通向下一时代的艺术门径。而自明初建成以来,武英殿建筑群落除用于政务、仪典等活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文化活动,或是延续其传统功用,此次四僧展也便于此举行。



朱耷 号八大山人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立轴


清  八大山人 荷石栖禽 四屏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图 立轴 


清 八大山人 鹫梅花图 立轴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轴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轴


八大山人《猫石花卉图》卷


八大山人《行书十三札》册


八大山人《行书十三札》册


朱耷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



弘仁,俗姓江名韬

生于1610年,卒于1664


弘仁《墨梅图》轴


弘仁《仿倪山水图》轴


弘仁《黄山图》册


清 弘仁 黄海松石图


清 弘仁 雨余柳色图


清 弘仁 西岩松雪图


时代画家查士标认为:“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石涛则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画,无论册页小品还是长篇巨制,或实地写生,或构思取意,黄山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个性固然是其偏爱倪瓒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与具体的地域背景有密切关系。



髡(kun)残

生于1612年,卒于1692年


清 髡残 人物图页


髡残《禅机画趣图》轴


髡残《层岩叠壑图》轴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清 髡残 层岩叠壑图


清 髡残 秋晖蒙钓矶


髡残扇面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其画章法严密,笔 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不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


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上吊的日子)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他画的《层岩叠壑图》轴,景致繁复,层层深入,使观者有可游可居之感。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画风凝重幽深。他留下的传世作品较少。髡残何时开始作画已难于稽考。今见髡残最早的作品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所作《山水图》轴,绘画风格已经成熟。此后两年无画迹,而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传世作品突然增多,至清康熙六年(1667)形成了创作高峰期,今天所见髡残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时期内的创作。他是怎样与绘画结下缘份的?据其自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出此六法。”又云:“荆、关、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师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遂复沈吟,有染指之志。”可知他作画是出家后才开始的,并着意追踪巨然和尚。



石涛 原姓朱 名若极

是明宗室后裔

生于1642年,卒于1708年


清  石涛  对牛弹琴图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部分)


石涛《山水人物》卷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石涛《墨醉杂画图》册


石涛《墨醉杂画图》册


石涛《行草书临阁帖》卷


如果我们要从众多石涛画作中只选一件他的代表作,那么一定是这件《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了。此画对于石涛艺术成就而言,堪称其绘画的巅峰绝品,对于中国绘画史而言,亦具有划时代的标杆意义。这幅作品是石涛50岁时为友人所画,此时正值他北游京师之际。画中构图将自然界南北方山水有机结合起来,峰峦重列,丛林茂密,水岸相连,曲径流溪时隐时现,古桥房舍掩映其间。


石涛单纯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临摹法帖的作品更加少见。《行草书临阁帖》卷分别临《淳化阁帖》卷二、卷四、卷五中的部分单帖,共六则七帖。分别是《隋僧智果评书五则帖》、《晋卫夫人稽首和南帖》、《秦程邈书帖》、《梁萧子云列子帖》、《唐中书令褚遂良家姪帖》、《魏太傅钟繇宣示表、还示表帖》,是石涛五十五岁时所书。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他们主张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师法自然造化,以“我用我法”,“物我合一”的方式表现“天地之万物”。“四僧”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门,开始书画创作,豁达于山水之情是四人共同的精神归宿,可谓是“殊途同归”。  

     

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交游圈子不同,因此,虽同在佛门从事绘画创作,却各自形成具有强烈的个性绘画风格,又可谓“同途异趣”。“四僧”的绘画在当时得到了世人的嘉许,并受到了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等名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中国画坛。




  文字编辑/笨    庵
 视觉统筹/孙夏夏




——————————————

『关于我们』

关注水墨文化

《水墨味》杂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正式拉开帷幕
故宫展览|来四僧书画展感受禅心墨意
一言不合就出家,163件四僧巨作惊艳故宫!
清代最有名的四位和尚画家在故宫办画展
故宫博物院“四僧书画展”集萃
北京故宫展出规模最大'四僧'书画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