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十分常见,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可达4%~7%。肝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好发于幼儿,常多发、瘤体小。后者常见于中年患者,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瘤直径一般在3cm以上,甚至可大到占据整个肝脏。

肝血管瘤生长缓慢,病程常达数年以上。50%~70%的患者临床无症状,仅在查体或其他原因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少数肿瘤较大(5cm以上),患者可出现压迫症状,主要是上腹部不适、发热、喛气、腹胀、腹痛等。体格检查可触及腹部包块,质软,与肝脏相连。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肝海绵状血管瘤在B超、CT、MRI和血管造影都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较小的或不典型的肝血管瘤需注意与肝癌等肝内疾病鉴别,主要依靠综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多数无临床症状,较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可以不作治疗。较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压迫邻近器官和/或肝包膜,引起明显压迫症状和/或疼痛者及血管瘤破裂、出血者可作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且如果病灶小、部位深时,为了切除一个良性病灶而牺牲较多的正常肝脏,得不偿失。故宜用介入治疗为好。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栓塞法和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法。前者插管及栓塞技术、方法与肝癌治疗基本相同。后者可在B超、CT引导下将药物注入瘤体内,采用多点、多次注入使药物充满整个瘤体,达到治疗目的。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无绝对禁忌证,只要病人无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无明显造影剂过敏史者,一般均可进行。严重动-静脉瘘或动-门脉瘘为相对禁忌证。

治疗并发症同原发性肝癌。栓塞前进行详尽的血管造影,充分了解肿瘤血流情况,避开胆囊动脉,必要时可用球囊导管以避免栓塞剂返流,选择恰当的栓塞剂及栓塞方法也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波消融在肝脏实性占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体检查出肝血管瘤怎么办?
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知情同意书
【影像考考】医学影像研究生专业复试必备之腹部简答题
肝脏血管肉瘤
【病例学习】肝血管瘤1例CT影像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