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针灸得气感与补泻的关系

张桐卿根据《针灸大成》在有些穴位的刺法中有“得气即泻”一语,给泻法下了这样的定义:“气至就是泻,并无复杂的手法叙述。”这是一种误解。所谓“”,在这里不能做判断词“是”讲,而应做时间副词“随即就”讲。“得气即泻”的本义是说,某穴在针刺得气后,随即就施以泻的手法如果把得气即泻”理解为得气就是泻法的话,那么,针灸名言“气至而有效”,岂不成了针灸治疗只有施行泻法才有效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根据“得气即泻”的本义,可以从中领悟出得气与补泻的关系。那就是得气在前,补泻在后。得气是补泻的先决条件,补泻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实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补泻手法的实施,反过来又可促进和加强得气之感。

针刺补泻的实施,不但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和病位灵活处理,而且还要把握一个时机的问题,即在什么时候施行补泻手法,才能更快地产生和更好地发挥其补泻作用。《难经正义·七十九难》中说:“欲为补泻,当先候针下之气。”《针灸大成》也说:“气之未至,或进或退,或按或提,导之引之,候气至而方行补泻。”(注《标幽赋》)“未得气者,若鱼之未吞钩既吞得气,宜用补泻……察其气以为补泻,候气至然后迎之随之。”从文献所记载古代针灸医家的大量临床实践体会看,得气是补泻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针刺补泻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治疗疾病的预期效果。不得气而行补泻就很难收到治疗疾病的预期效果。补泻手法的实施,反过来又可加强得气之感,最后达到阴阳平衡、虚实得调的目的。

得气包括酸、麻、胀、重、痛、走等多种感觉。这些感觉有时是综合出现,有时则是单一出现的。针刺有些穴位如十宣、十二井、人中、素髎、耳尖及耳穴等,均可产生较强的疼痛,从而治疗热病、昏迷、中暑、癫狂等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疼痛不但是针感,而且具有较大的刺激量。而毫针浅刺、沿皮透刺、皮肤针叩刺、腕踝针刺法,患者均只有轻微的触觉,同样有治疗作用,仍属于有效刺激。针刺补泻刺激量的大小,古代针灸文献早有类似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意即实证可用刺血疗法(显然是泻法),刺激量大;虚证只宜轻刺,导引其气,刺激量小,而为补法。《灵枢·五禁》提出“五夺不可泻”,说明机体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不能施以刺激强度大的泻法。否则,“经气太虚……泻之则真气脱”(类似晕针现象)现今临床上,针刺提插、捻转补泻中,频率慢、幅度小、用力轻、时间短的,刺激量就小;反之,刺激量就大。而开阖补泻中,泻法要求摇大针孔,也就是一种加强刺激量的手段。再从《灵枢·背俞》关于艾灸补泻的论述中也可清楚看到,补法不吹其火,等其自燃,取其火性平和;而泻法速吹其火,使其快燃,要求火力强烈。至此,补与泻的刺激量孰强孰弱也就不言而喻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启才教授谈关于针刺补泻的几个问题
天一针法简介
针灸的“平补平泻法”有哪几种用法?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
名老中医之路之( 25)杨永璇
复式补泻手法 传统医药:针灸按摩保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