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间盘突出
userphoto

2022.07.21 四川

关注

​一种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病变

主要症状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等

主要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慢性损伤等因素导致

一般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方式可控制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

定义

椎间盘组织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承受着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但其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发生退变。

劳损长时间积累或在外力的作用下,腰椎间盘会发生破裂,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组织向外突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从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分型

从病理变化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作以下分型。

膨隆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

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

这种类型常需手术治疗。

脱垂游离型

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

此类型不但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Schmorl结节(许莫氏结节)

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

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经骨突出型

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一般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发病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20~50岁。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6):1。

劳动强度较大的人群中,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较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第4~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与第1骶椎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致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较多,其中,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改变是最根本的原因。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老化,发生退行性改变。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弹性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体丧失稳定性、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

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损伤

慢性劳损:即长期反复的外力,如从事需要长期进行扭腰、弯腰等动作的工作,对椎间盘可造成轻微损害,加重退变程度。

急性损伤:儿童和青少年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跳远、投掷铅球等,腰部快速扭转时,容易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成年之后,椎间盘逐渐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力也逐渐变差,椎间盘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差。

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家族聚集性发病。

父母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孩子也有很大概率会患此疾病。

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姿势不当

腰部处于异常姿势,腰部承受异常应力,如蜷缩睡觉、跷二郎腿、瘫坐等。

外伤

不恰当的活动方式,如猛烈的旋转腰部、反复弯腰、猛力扭腰。

妊娠

女性妊娠时腹部隆起、体重增加会加重腰部的负担。

其他

腹压增加、受寒、受潮等。

发病机制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及劳动中,易发生劳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老化,发生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加上慢性的劳损、外力的作用,椎间盘可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突入椎管的髓核压迫神经根会产生腰腿痛症状。同时,突出的髓核作为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刺激物,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炎症反应,也可引起患者临床症状。

症状

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此症状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症状。

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可表现出其他症状。

主要症状

腰痛

腰痛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且难以忍受,必须卧床休息才能逐渐缓解。

主要由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为下肢疼痛,常发生于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部。

患者常为了减轻这种疼痛,而弯腰、屈髋、屈膝。

当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高时,可诱发或加重这种坐骨神经痛。

少数患者可伴有腹股沟区疼痛,这是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牵涉痛。

患者在后期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重于腰背痛,或仅有坐骨神经痛。

其他症状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即腰椎1~4神经根被挤压刺激,可出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麻木

有时可出现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

麻木区与受挤压、刺激的神经分布区一致。

马尾综合征

属于急症。

可有左右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的麻木感。

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突然出现剧烈的腰骶部疼痛,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会阴区麻木,排便和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即严重的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疼痛消失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大、小便困难,男性出现阳痿,女性出现尿潴留和假性尿失禁等。

肌力下降

多数患者因腰椎神经根受损,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肌力下降。

轻者肌力减弱,表现为走路像踩棉花一样;重者该肌失去功能。

甚至可造成瘫痪,但十分罕见。

鉴别诊断

腰肌劳损

相似点:都有腰部疼痛症状,以及不能长期弯腰工作等。

不同点:腰肌劳损是由于肌肉慢性损伤所致,二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突出的椎间盘。

椎管狭窄

相似点:都有腰部疼痛、大腿麻木、下肢肌肉力量下降等表现。

不同点:椎管狭窄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椎管容积、形态改变,二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腰椎结核

相似点:都有腰部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腰椎结核患者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全身中毒症状,二者可以通过是否有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腰椎肿瘤

相似点:都有腰部疼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腰椎肿瘤的疼痛不因活动和体位改变而变化,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并可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二者可通过MRI检查、椎管造影、同位素骨扫描等鉴别。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

非手术治疗的目的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症状。

治疗原则

症状较轻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有马尾综合征,应进行急诊手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问题详解
想要腰不痛,锻炼倒着走!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系列——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常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5个认知误区(上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