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荠菜丨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今年清明假期的第三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我们那里的习俗,到了这一天要吃荠菜煮的鸡蛋。上小学时,每年的这一天,妈妈都会采一把荠菜回来煮鸡蛋。除了妈妈煮的,还有奶奶煮的。所以这一天,吃的鸡蛋比平时要多,我们小孩子们就特别开心。这时候的荠菜已开花,锅里的汤被熬成绿色,蛋壳上也会染上绿色。

上周打电话给回家,妈妈说,清明放假前,学校食堂会用荠菜煮上一锅,老师和学生们每人一个。我问她,这个习俗怎么流传下来的?她笑说,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说吃了荠菜煮的鸡蛋,脑壳不发昏。我查了一下,历史上关于荠菜的习俗可多着呢。

1. 驱虫与清目

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是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人们食用荠菜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文人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记载:

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三三令节”即农历三月初三,如今荠菜在江城依然被称作地米菜,因其花小、色白如米粒。湖北之外,不少地方都有此习俗。传说荠菜鸡蛋可治头痛,但竹枝词中只说“十分耐饱”,可见在乡民的记忆中,荠菜鸡蛋果腹充饥是第一位的。

“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这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去水边洗浴,以除凶去垢。魏晋以后,该节日定为三月初三,并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1] 王羲之《兰亭集序》写的就是上巳节这一天的活动。杜甫《丽人行》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藉此可以想象唐代长安上巳节的盛况。

但荠菜出现在上巳节中,似乎是宋代才有的事,一开始,人们用它来驱蚊避虫。《物类相感志》载:“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檠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明代文人高濂在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引《琐碎录》:“三月三日,取荠菜花铺灶上及坐卧处,可辟虫蚁。”[2]《本草纲目》亦载:“荠生济泽,故谓之荠。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蚁、蛾,谓之护生草,云能护众生也。”[3] 荠菜的别名“护生草”因此而得名。

此外,苏杭一带,三月三日这天人们会将荠菜花戴在头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云三月三日俗:“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4] 男女都戴荠菜花,应该不是为了装饰打扮,具体用途是什么呢?

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著有《清嘉录》,是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周边地区的节令习俗,其中对荠菜花的记载综合了以上两种用途:

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xíng,灶台边缘]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眼亮糕。[5]

所以,头戴荠菜花的作用是“清目”,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荠菜全草入药,的确有明目之功效。没想到如此平凡的一种野菜,竟有如此多用途。所以清植物学家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感慨说:“伶仃小草,有益用如此。”[6]

2. 春在溪头荠菜花

作为寻常可见的野菜,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食用它了,《诗经·邶风·谷风》云: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jī]。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邶风和卫风一样都是原殷商首都附近的民歌,这首诗与《卫风·氓》一样是一首弃妇诉苦的诗:谁说荼菜味道苦呢?比起被丈夫抛弃的苦楚,荼菜简直像荠菜一样甘甜。荼是菊科的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将荠菜与苦荬菜对比,可见荠菜在先民看来算是较为可口的一种野菜了。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有“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将一苦一甜的“荼”和“荠”分别比作小人与君子。

(宋)王介《履巉岩本草》,绘撰于嘉定庚辰(1220)

地方性本草,该书今仅存明抄彩绘本(存图202幅)

荠菜的嫩苗可炒可凉拌,亦可作汤,在江城,春节后我们会用荠菜做馅儿包春卷,每年春节期间,小姨都会做给我们吃,那是早春山野的味道。

作为极易得且味道不错的一种野菜,荠菜也屡见于诗文。美食家东坡发现了荠菜之美,在写给徐十二的信中对其推崇备至:“君若知此味,则海陆八珍,皆可鄙厌也。天生此物以为幽人山居之禄,辙以奉传,不可忽也。”

本草图谱.卷05至96.岩崎灌园著.江户晚期绘本

多年以后,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居乡间,吃到荠菜粥,想起与他一样命途多舛的东坡,于是作了那首《食荠糁甚美,盖蜀人所谓东坡羹也》,诗云:“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陆游是荠菜的忠实拥趸,光是以荠菜为题的诗就有好几首,如《食荠》云: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荠菜味道之美,足以慰藉乡愁。但更多时候,陆游通过荠菜表达晚年的安贫乐道,其《春荠》云:

食案何萧然,春荠花若雪。

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

山翁垂八十,忍贫心似铁。

那须万钱箸,养此三寸舌?

软炊香粳饭,幸免烦祝噎。

一瓢亦已泰,陋巷时小啜。

荠菜开花之后,叶梗皆老,已不适合做菜。但八旬老翁甘心仍采回来,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山翁垂八十,忍贫心似铁”,不正像他那句“八旬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野菜谱》中的荠菜

南宋另一位词人辛弃疾也对荠菜偏爱有加,其两首描写乡间早春图景的词中都出现了荠菜,其一《鹧鸪天》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另一首《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同样写春日农耕: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7]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后隐居上饶,这两首词就作于此时。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早春生机勃勃的山野风景,看似恬淡闲适的文字,实则暗藏隐忧。

两首词都提到“酒”,尤其第二首,“多情白发春无奈”,不正是那句“可怜白发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偏安一隅,辛弃疾这样力主抗金的壮士,无法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的人生抱负。所以尽管闲居乡间,但家国天下,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伶仃小草,历史如此悠久、故事如此之多!

丰子恺 挑荠菜

人大汇贤食府有一道菜叫“荠菜炒春笋”,荠菜切末,春笋切段,二者同炒,春笋似白玉,裹上翠绿的荠菜碎,端上桌,仿佛有乡野的清风吹来一般。前段时间特地回去品尝,与香椿炒鸡蛋一起。后来回家自己做,起锅前味道偏淡,于是放酱油,一不留神倒得多了点儿。一位长辈看到我发的朋友圈,说我“糟蹋”了荠菜,像这样的野菜,就是要吃它的清香。

现在荠菜已经开了花,“从今日老硬,何以供采撷”,只好等明天早春再试!


[1] (南朝)宗懔撰,(隋)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中华书局,2018年,第33页。

[2] (明)高濂:《遵生八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荠》。

[4]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四库全书本,卷二十,叶8a。

[5] (清)顾禄:《清嘉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7页。

[6]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华书局,2018年,第67页。

[7] 青裙缟袂(gǎo mèi),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外家指娘家。

作者简介:江汉汤汤,企业职员 /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讲解员 / 自由撰稿人,个人公众号“古典植物园”,现居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咬春(二):春野第一鲜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初三上巳节
这种野菜,降血防癌,农村到处都是,城里却卖30元一斤!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si)节
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