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素书史留名蠡测/张社教

怀素书史留名蠡测

张社教

  在古代,没有书法家一说,书法被认为是文人墨客的余兴末事。所以,有成就的书家诸如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王铎等等都是饱学之士,都是达官显贵之人。然而,被誉为“草书最后终结者”的怀素却是个例外,他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族,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但他却书写了千年书坛神话,创造了狂草奇迹,屹立书坛千年不朽。窃以为,研究怀素千年不朽的原因,不仅对深入了解怀素而且对今天书法学习、书法教育、书法批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怀素独特的书法学习历程

  马云奇在《怀素师草书歌》中说:“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三十岁之前的怀素,都一直蛰居零陵研习书法。在不满十岁的时候,他出家到了零陵城外一个叫“书堂寺”的庙宇,书堂寺很小,和尚也不多,更无名师。尽管怀素“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但没有受到系统的书法教育,更是难以见到先贤真迹,习字仅限于耳濡目染。他非常勤奋,练到“盘板皆穿,退笔成冢”,但主要还是艺术的直觉,还处于“不师古”阶段,按照中国传统的笔法传承来说,他那时还“不得法”,是个缺少师承,率性而为的很感性的书法儿童。客观地说,怀素三十岁之前没入学堂、没有老师指导,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但它为怀素日后书法自由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艺术环境;怀素一生没入仕,因此,也是无官一身轻,做人做事多了自由,少了束缚,表现在书法创作中,体现为十足的放达率性。正因为有这个阶段的自由挥洒,也为他后来成为不朽的浪漫主义狂草大家埋下了伏笔。

  由此我想到了现代书法教学,笔画讲线条、字势量角度,临摹用投影,看起来非常先进,实际上象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容器水果一样,套上模具,要什么形状就长什么形状。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字匠多而书家少的原因所在。

二、怀素独特的书学经历

1.颜真卿、邬肜成功的教学方式

  陆羽《僧怀素传》中讲了邬肜、颜真卿指导怀素书法的故事。

邬肜教学时的情景:

  邬肜说:“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怀素不复应对,但连叫呼数十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彤曰:“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先时人传彤有右军《恶溪》、小王《骚》、《劳》三帖,拟此书课,以一本相付。及临路,又曰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颜真卿教学时的情景:

  颜真卿说:“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睹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怀素抱颜公脚,唱贼久之。颜公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輒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絶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故事不长,但反映的问题却非常深刻。两位没有给学生讲什么对,什么不对,而是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可以看出两位书坛太斗,同时也是教学高手。邬肜开放式教学、颜真卿启发式教学,他们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教授怀素的实践中得到验证,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我们今天书法教育者值得反思的。

(2)怀素特殊的学习方法

一是“痴”

  怀素是个书痴,李肇《唐国史补》中曾描写道:“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集埋于山下,曾曰'笔冢’。”《僧怀素传》说怀素在寺里的墙上、衣帛上、器皿上练字。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剪其叶以供挥洒。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和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以致把盘、板都写穿了。因此李肇说他“有笔如山墨作溪”。

二是“悟”

  古人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怀素对邬肜和颜真卿的教诲铭记在心。他看到夏季变化无穷的云彩一会儿像羊群,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雄狮,像大鹏,像奇峰等等,就开动脑筋,若有所“悟”,于是“辄常师之。”可以说天才的悟性成就了他的狂草。苏轼评论说“余尝爱梁武帝评书,善取物象,而素公自序,尤能自誉。观者不以其过,信乎其书之工也。然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其近于有道者邪?”

三是“勇”

  怀素素有雄心壮志,勇于超越。他到南昌时曾写了一首《洪州诗》抒发抱负。此诗已佚,只在宋代董逌的《广川书跋》中留下了“汉家聚兵楚无人”一句。董逌解释为“怀素不许右军得名太过,谓'汉家聚兵楚无人’也,其与阮藉言'世无英雄,遂使笠子成名’气也略等矣。”

  怀素敢于质疑先贤,勇于提出批评。在唐代,王羲之因李世民的推崇,成为无人可撼的楷模,可怀素在《真书过钟帖》中说:“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所为世之所重以其能。怀素书之不足以为道,其言当不虚也。”这里怀素对时人捧若“神圣”的王羲之的自我感觉良好提出了质疑,充分表现了他不追风逐流,善于思考,敢于对人们给予王羲之的过誉提出了批评。

  怀素有强烈的变革意识,敢于立法。怀素草书源于张芝、张旭,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怀素敢于在魏晋以来闲适、优雅的小草的基础上小字放大,大字快写,打破它的固定结构,连绵纵逸,“加以上下字之间牵连及整篇的呼应、变化,把创造性、节奏感、写意性、层次性推向极致。”宋代米芾评价是“人爱张老书已颠,我知醉素心通天。笔锋卷起三峡水,墨色染遍万壑泉。兴来飒飒吼风雨,落纸往往翻云烟。怒蛟狂虺忽惊走,满手黑电争回旋。人间一日醉梦觉,物外万态涵无边。使人壮观不知己,脱身直恐凌仙飞。”(《题智衲草书》)。

  怀素这种心存雄心壮志,敢于质疑,敢于超越的精神也是他开创千年不朽奇迹的原生动力。

三、独特的“广告”方式

1、少年成名,幸遇伯乐

  怀素很年轻的时候已经名气很大,当时的永州刺史王邕,对自己辖区出现这么优秀的年轻人非常赞赏,不惜放下身价登门拜访,并欣然与之交游,且往往喜形于色。他写道“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交慧力。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同时,他把怀素书法及其作品推介给来零陵的诗仙李白,被贬为昭州平乐尉途经零陵的吏部尚书韦陟,被贬为永州司户参军的膳部员外郎卢象以及与王邕颇多交往的郡守王公窦冀、湖南留候戴叔伦等,他曾和怀素“同舟北上”。753年,已经五十六岁的韦陟见怀素的书法,于是断言“此沙门函札,当振宇宙大名”。而那时怀素仅仅16岁。二十一岁那年,怀素得到永州刺史卢象拨建的书墙和僧地,其面积是当时的法华寺连同关公庙合计的几倍。

(2)豪饮醉书,善于表演

  虽然出身草根,但怀素很小就受到社会名流的热捧和抬举,喜欢酒后即兴表演,场面越大,他越兴奋。他写字时往往不择纸笔,借酒抒情,不假思索,创作欲望亢奋,只要兴起,旁若无人,不加掩饰地大呼小叫,手舞足蹈,“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作为少年和尚,在得到那么多达官贵人们的满堂喝彩叫好,更加得意,更加自信。他将这种挥洒作为一种快乐,在大家的喝彩和欢呼声中得到满足,他的这种满足实际上是建立在“快乐来自一种成就感”之上的。完全物我相忘。“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写到狂放时,笔底风云聚散,粉壁点画狼藉,胸中藏真气,挥笔如流星,感到的是大释放、大解脱、大自在。其狂草确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洒脱、率意、汪洋恣肆之激情的表演,源于他浑厚的书学功底及对书法的深度理解,是技与法的完美结合,是心手相适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这不是每一个书法人都能得做到的。

(3)厚积博发,广集诗赞

一是广交显贵,索求诗赞

  怀素和当世名流交往频繁,他主动求诗和主动给他写诗赞的就有37人。据《一统志》载,怀素把这些诗结集名曰《怀素上人草书歌行集》。这些题赠诗文的人,名字一个比个响亮。如李白、邬肜、韦陟、卢象、张谓、王邕、苏涣、许瑶、窦冀、戴叔伦、李舟、任华、钱起等。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请书坛太斗颜真卿作了303字的《歌行集序》。这个序除过论述草书渊源和客套应景言语外,真正论及怀素书法的41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宝之宾,合子奚适?嗟叹不足。”这41字,字字珠玑,评价之高,无以复加!我们也不难看出,诗赞中文人雅士居多,且我们都知道,夸张是诗歌写作的重要手段,千年前的怀素借重的就是这一点。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怀素二十二岁。这年李白已五十九岁。这时李白在巫峡遇赦,从夜郎乘舟回江陵(今为湖北荆州)。在南游洞庭潇湘一带时,剌史王邕把怀素介绍给李白。两人嗜酒如命,情投意合,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交,怀素即向“诗仙”求诗。李白精神振奋,当即写了一首《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内行的人都明白,请颜真卿写序的分量,那是所有诗作都无法比拟的。但我们绝不可小觑诗歌的力量,不说当时,就载入《旧唐书》、《新唐书》的诗来说,怀素在历史上不想留名也都难。

  怀素非常聪明,他知道文人墨客大夫公卿虽然都长于书法,但诗人毕竟不是书法家,特别对狂草这样纯艺术书法难免目不暇给,更不用说观注笔法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细节了。他也知道诗歌必须借助生动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但怀素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方面例子历史上是有鉴可偱的。比如唐代李潮的书法很一般,但他借助舅舅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这首诗,在历史上留住了书名: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 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

  诗中说篆隶在李斯、蔡邕之后就数李潮了,还说张旭 “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最后杜甫终于表明这是外甥缠了好长时间他才写的: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可见是不得已的应酬诗。但杜甫名气太大,以至于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影响。朱鹤龄说:“潮书初不重于当时,独杜诗盛称之。……其笔法亦不绝工。”

  所以,用应酬的赞美诗歌来作为书法评判的标准是不可靠的。但历史上只要诗在,被写进诗里的人一定在。

  由此可见,怀素不仅是一个和尚,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个营销大家。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就是放到今天仍然是比较前卫的。

二是作万里行,求师访友

  南下广州。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不满三十岁的怀素,已经不满足于生活在一片赞美声中的潇湘之地,他从零陵出发南下广州向徐浩求笔法。

  徐浩(703~783), 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旧唐书》中记载:“肃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时天下事殷,诏令多出于浩。浩属词赡给,又工楷隶,肃宗悦其能,加兼尚书左丞。玄宗传位诰册,皆浩为之,参两宫文翰,宠遇罕与为比。”徐浩在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御用书家,自肃宗继位的公元756年始,其书法驰名天下。显然作为御用书家,徐浩的名声当时远远在颜真卿之上。

  徐浩家学渊源,祖父徐师道、父亲徐峤之都是书法高手,徐浩是当朝著名书法家,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记徐浩即“传授笔法人名”者之一。唐吕总《续书评》称其为唐“真行书二十二人”者之一。徐浩位重技高,声名远播,怀素非常仰慕,这时徐浩离开长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苏涣诗中称他为“亚相”,足见其才气与人气之旺。另外,当时著名的书家如张旭、贺知章已经去世,李邕也被杖杀,徐浩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流大书法家。所以怀素选择拜访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涣也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兼送谒徐广州》中,把怀素告诉他此行的目的写得也很明确:“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此行目的就是“言祈亚相求大名”。

  古人通讯喜欢写诗,从诗的题目来看,苏涣既是写给怀素的,更是写给徐浩的举荐信。

  马云奇却在《怀素师草书歌》中说:“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含毫势若斩蛟龙,握管还同断犀象。”“一昨”即前些日子,应该说是见到了徐浩。

  但有学者考证,怀素此行未达到目的。

  徐浩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在大历二年(767年)四月以工部侍郎出任广州刺史,充岭南节度观察使。大历三(768年)年十月京兆尹李勉接任广州刺使,充岭南节度使。怀素从永州到广州,往返最少得三个月。大历二年末怀素又和王邕共游山水。那么,怀素南下拜见徐浩只能在大历二年四月之后的夏秋之间,但缺少佐证资料。怀素进京后不久,徐浩也回到京城,公元783年徐浩病逝。应该说怀素在京城有见徐浩的机会,但没有只言片语记录。如果怀素在京几年间没有见到徐浩的话,大历二年应该也没见到。当时徐浩比颜真卿名望大得多,又位高权重,加上徐浩比怀素大34岁,怀素30多的时候,徐浩已是64岁的老人了,以他的位置和年龄,不见怀素也是有可能的。

  永州有个传说,讲苏涣诗荐怀素去拜见徐浩,怀素经历千辛万苦到了广州徐浩府衙,徐浩正午休,下人见是苏涣介绍的朋友,招呼怀素先用膳等待。下人见怀素是个和尚,就问他吃什么,怀素说随便,荤的素的都行。下人吩咐厨师做了几个莱,其中有鸡肉、猪肉,还打了一壶酒。饭后等了一会,下人说老爷写了张条子给他,怀素按过来一看,纸条上用稳健端庄的正楷写着一首诗:

沙门吃肉喝酒,

佛门弟子少有。

书法较量科场,

和尚勿须追求。

  当然,传说不能当作史证,但口耳相传千余年,也可以作为考证的参考。不过从这故事情节也符合常理。象徐浩这样的大儒和后来的欧阳修思想是一致的,徐浩不见怀素原因有三点:一是认为怀素吃肉喝酒不守戒侓,不是个好和尚;二是认为“书法较量科场,和尚勿须追求”,觉得怀素是僧人,专门从事书法是不务正业。三是徐浩擅长楷书,有可能不喜欢怀素及其草书。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怀素的作派在当时并不是人人都喜欢。鲁收就说:“所恨时人多笑声,唯知贱实翻贵名。”怀素书法虽然博得了部分人的赞许认同,但出身卑微却是事实,免不了被有的达官显贵耻笑。我认为,徐浩不见怀素的原因是兼而有之。

徐浩 《李岘墓志》

  回过头来看,马云奇为什么说“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呢?应该说马云奇知道怀素去广州拜徐浩这件事,出于诗歌的需要就那以写了。如果说徐浩在广州见了怀素,一是这么大的事,怀素不可能不在《自叙帖》中不留只言片语;二是后来和怀素在京城生活了五年,如果有之前交往的基础,怀素能不再去拜见徐浩?三是怀素“从父”钱起和徐浩同朝为官,关系不错,大历八年秋,中书舍人常兖设宴为徐浩饯行,钱起作《奉和中书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相赠,如没特殊原因,钱起引见会不成问起的。那么,答案肯定只有一个,就是徐浩看不起怀素,可能第一次真的吃了闭门羹。

  北上岳州。唐宝应元年(763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求师访友。

  西游长安。大历二年(767年)末或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随张谓入秦拜访邬肜。

  邬肜,钱塘人,生卒年不详,盛唐著名书法家,曾任金吾兵曹。金吾兵曹是唐朝禁卫军十六卫之左右金吾卫中下设的一个兵曹官职,兵曹参军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猎师等数人,正九品上。可见邬肜是个小京官。吕总《续书评》中,评唐人善草者自张旭至怀素共十二家,把邬肜列在第六位。《汉阳邬氏宗谱》:肜肃宗时为翰林侍书,帝召至内廷与语,大悟悦。尝写草书“风落平沙”四大字奉汾阳王,郭子仪称善,帝见之以为“雄迈苍古”,并取之内廷悬挂。可见邬肜当时和肃宗讨论书法,唐肃宗对其书法给予高度评价,并且“取之内廷悬挂”。可见邬肜书法在当时是相当有影响的,其声誉不下于或者还要高于同学颜真卿(因为颜真卿成名较晚)。邬肜和怀素是亲戚,年龄比怀素大,是他的表兄。有的学者还在邬肜是不是和怀素有亲戚关系下功夫考证,为此还专门写论文,认为邬肜母亲姓高,怀素母亲姓刘,因此不是亲戚。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值得敬仰,但我认为,陆羽和怀素是好朋友,陆羽的《僧怀素传》中所写的内容应该都是怀素亲口说给陆羽的,是表亲应当无须考证的。邬肜和颜真卿都是“草圣”张旭的学生。陈思在《书小史》中说:邬肜“善草书,妙得其法,时人比之张旭,盖亲得张公之旨。”也就是说邬肜擅长的是草书,见到三十年不出湖南学草书的这个表弟,草书功底这么深厚,也就非常欣赏这个同辈表亲,把他留在家中,一住就到了第二年。他除过教授怀素笔法、谈讨心得外,还把作为一个书法人的至宝——王羲之的《恶溪》、小王《骚》、《劳》三帖中“以一本相付”。可见,怀素拜邬肜为师,不仅仅是因为两人是表兄弟,也不仅仅是看重邬肜书法水平,应该更看重的是邬肜是“草圣张旭”学生这层师承关系。因为,怀素有个心结,那就是“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这也和书法史上笔法传授,密不示人的森严门派风气有关。

三是随张谓进京,声名大振

  张谓和怀素私交颇好,曾多次交游,有文字可查的就有两个大的时间段。第一次是大历初任潭州刺史期间,在湖南与怀素交游。大历三年(768)春,怀素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共游山水,恰逢张谓离开湖南回朝任太子左庶子职,怀素便同伴入秦,开始了两人的第二轮交游。后来张谓官也越做越大,升任礼部侍郎,应该说是京城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免不了应酬如织。这其间,怀素在京城一呆就是五年多时间,便常常随张谓在达官显贵歌宴间穿棱往来,墨舞笔歌,出尽风头。任华诗中写道:“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如何得声名一旦喧九垓。”

四是传诗立传,扬名后世

1、誊写名人诗赞扬名

  随张谓进京后,在位高权重的张谓推介下,怀素名声如日中天。任华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大加赞誉,怀素对任华的诗打心眼里高兴。米芾在《宝章待访录》中说:“右真迹两幅,绢书字法清逸,歌辞奇伟,在驸马都尉王晋卿第。尚方有三幅,乃其后幅适完,尝请出第,观后归尚方。”任华的诗内容多达514字,怀素用“绢”抄了两幅送“驸马都尉”这样的大官,还不知道那么多名人的诗赞,他抄了多少,送给了多少名人。这样抄诗赠书的宣传效果比字本身意义更大、效果更好。

2、创作《自叙帖》留名

  《自叙帖》全文702字,是怀素为自编诗歌集作的序言,怀素以独特的广告方式自述自己写草书的经验和经历,以及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评论。《自叙帖》是怀素草书代表作,通篇为狂草,心手相适,豪情勃发。其作以中锋为主,如锥划沙,纵横捭阖无往不收,上下呼应急风骤雨,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就是以《自叙帖》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以顶尖的书法艺术成果来证实文人雅士的诗赞。《自叙帖》因诗而名,诗因《自叙帖》而存。给怀素写诗赞的37人中,有一部分已不可考。但因赞美怀素书法让后来研究怀素的人,不断地被挖掘考证而载史册。这可能也是这类文人始料不及的意外收获。

  纵观书法史,以这样一种形式对自己进行宣传推介的书法名家仅怀素而己。当然,怀素成功了,成功不仅仅在于自我独特的宣传形式,他的成功主要是以坚实的书学基础为后盾,立足于自身雄厚的书学根基和鬼才的悟性。他的《自叙帖》做到了勃发于内而喷薄于外,成了千古名帖。可以说,《自叙帖》以其书法不朽,怀素更以《自叙帖》不朽。


参考文献:

1.陆羽:《僧怀素传》

2、熊飞:《中唐书僧怀素交游考㈠》——2003年2月《咸宁学院学报》第23卷第一期

3、鸿墨轩:《论怀素草书的艺术境界》

4.杨刚:尚磊明《誉之甚隆,毁之世烈》——试论怀素书法在北宗的接受与影响

5.姜加军:志在新奇便为“狂”——怀素《自叙帖》志趣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素生平及其他
中国草书的“巅峰之作”,字字精彩绝伦,曾独步天下1000多年!
怀素草书成圣的启示录——做异书、交名士、善推发
一位和尚的酒后书法,人称“天下第一草书”,外行说这是“丑书”
同样爱喝酒的怀素,草书秒杀爱喝酒的宁缺
为什么说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又一草书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