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选评(二)

02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选评(二)

杨远建  湖南洪江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选评(二)

杨远建 湖南洪江

31.第七六面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简评:为胡书农题太白楼联。上比写“公”,“公”即李太白,点题;下比写“我”,“我”即联作者自己,从实际出发。写“公”则曰“想”,即遥想也!借“想”引出后面两个句中自对的四言分句,虽戛然作结,然李太白独特之形象已现眼前!写“我”则曰“见”,即亲眼所见也!随后两个分句精妙,虽写的是联作者自己的形象,其中亦有李太白的影子,见出联作者受李之影响之深。与上比结尾一样,其亦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也!总之,这种联式布局、创作笔法是写风景联常用的手段之一!

32.第七七面

胜地怕重经,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似梦;

名园须得主,幸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简评:《话》曰:“金陵有名园”,这“名园”,不知为何园?当年袁简斋(枚)曾两次游览。不过第二次游时,园主人已换,故而袁颇为感慨,遂写成此联以赠新主人!上比写“当年”,即第一次游览时;下比写“此日”,即写创作此联的当日。联语以“回头似梦”对应“著手成春”在叙事后缀尾作结,其议论、总结得当,见出联作者之风流倜傥也!而“著手成春”一句最为绝妙,遂为名联也!

33.第七七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简评:此联题于南京瞻园,今园中犹可见之。然《话》一书,亦未确定作者是谁也!不过,联语极佳,才情特出,虽是长联,却读来朗朗上口,一点也不觉其长矣!细品之,其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笔法多样,如有三组领字,也有四组句中自对,还有数量词、方位词和颜色词的巧妙锤炼,更有拟人、对比、顶针和疑问等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二是议论中又有写景,即“楼外青山,山外白云”、“池边绿树,树边红雨”,其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整联观之,涵蕴无尽,叹为别裁!

34.第七八面

乔木十围人共老;

名山一席客争趋。

简评:语为赵云嵩题小仓山房联。上联借山房的“乔木”之大而多写其环境,来烘托园主人与园相依为命之深情。下联以“争趋”写“客”对小仓山房的趋之若鹜,衬出园主人学问之高、名气之大和地位之尊也!总之,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尤自是妙之者也!

35.第七九面

波暖尘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醉轻梦短,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

简评:此为“集宋人词句”联,《话》曰“意匠新巧,颇传诵于时”。联之上比写园林景色,拟人手法透彻,下比写园中主人的悠闲生活,层次分明,景与人深度融合,写尽“温柔富贵之乡”之风韵矣!

36.第八十面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简评:徐文长题蛟矶孙夫人庙联。此庙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长江岸边的蛟矶山上,为纪念三国时刘备之妻、孙权之妹孙尚香而建。孙尚香在东吴即今江苏镇江嫁于刘备,后刘只身入蜀与诸葛亮等建立蜀国,叹哉,夫妻永久分离!此联不但对仗极工,亦十分雅切。一“思”一“望”,则孙夫人形象塑造逼真;一“冷”一“难”,则借景抒情,情意缠绵、幽远;而“吴江”对“蜀道”,地名的嵌入,可谓真实、自然,其景场面开阔,大气苍茫,富于联想,含蕴几多。整联读之,情真意浓,而又凄凉悲壮,万分感人!

37.第八一面

跨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倚画槛一味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岚,六朝城郭;

横彭蠡湖而西,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难忘峨嵋春水,万里风帆。

简评:联为汪恩撰,题“安徽城外之大观亭”。《话》曰:“汪盖吴人,曾宦四川,此联乃守安庆时所作”。联以动词“跨”、“横”起笔,气势豪迈,而以三字领“已渐近”、“最难忘”各自引出两个四言分句在回忆、景物描写的时间与空间中作结,意境纵横开阔。中间嵌入“鸳瓦排云,倚画槛一味乡愁”和“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两句,于诗情画意里“味”“乡愁”、“谈”“宦迹”,风韵无限。其中动词一“排”对一“堆”,一“倚”对一“唤”,借人的动作、物的拟人,达到情景交融之境界,颇堪玩味!

38、 第八一面

我辈复登临 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 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简评:《话》曰:“上联用韩昌黎《记》语,下联用王子安《序》语也。”是为李园春题南昌滕王阁大门联。游人若品此联而后登临古阁,“我辈”在怀想前贤,诵读《滕王阁诗序》之时,自然天地开阔,豪情满怀,而又各种“奇文”浮之于脑海,时起思古之幽情也!达到物我两忘,使览者之身心完全融入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如此,则不虚此登览哉!

39. 第八二面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简评:大庾岭上云封寺,一名挂角寺。《话》曰其有联云如此。上联以寺名“挂角”起笔,下联以岭上“万树梅花”结笔,自是雅切,不可易移也!联语在议论、幻想中见出联作者风流、闲雅、潇洒和浪漫之个性,其意境营造联想丰富,一纵一横,虽思想简单,却意趣豪迈,可知古今文化之不同哉!

40.第八二面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简评:李渔题庐山简寂观联。读此联,可知世人“厚于僧而薄于道”者,古今一也!当时,李为“黄冠吐气”而聊题之。语借“名山”、“好话”说事,领字“也该留”、“谁识得”作转折,运用精妙,讽刺暗含,颇具意趣,传达出“道友”们心里的所思所感、所怨所叹。今读之,则依然觉得联作者敢作敢为、浩气满怀,笔法含蓄而议论如剑者也!

41.第八三面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简评:《话》曰黄鹤楼中钱裴山联:“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为最佳。而本文作者认为萨湘林所撰此联最好!前者钱之联专写个人意趣、情怀,虽“一时情景俱到”,颇具悠悠不尽之意。然与萨联相比,则境界过于狭窄,似与立于武汉长江南岸蛇山之巅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不相匹配也!而萨联则运用典故、从眼前所见出发,借景言情,甚是雄浑苍劲,豪气无边也!在黄鹤楼中读之,无不令人心胸顿开,宏大广阔,感慨万千!其意趣,真所谓“古今无尽大江流”也!

42.第八三面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简评:亦题黄鹤楼联是也!《话》评此联曰:“不著议论,而自擅清新,惜未详何人所撰也。”联语用典主要从崔颢《登黄鹤楼》与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两诗中来,其诗语、诗意与诗境的融入、融合十分精巧、自然。写出联作者自己登楼的所见、所感与所盼,一派风流闲雅也!

43.第八四面

杰观飞甍,槛外蜀吴横万里;

风帆沙鸟,天边江汉涌双流。

简评:此联为陈大文题予与黄鹤楼相望而仅一江之隔的晴川阁之联。上下比的第一个分句作句中自对看,则对仗工稳!后边的分句中“槛外”与“双流”因境小而量轻,而“万里”与“天边”因景大而量重,初看则上下联对应之处不对等,然整个分句一起衡量,即“槛外”加“万里”,“双流”加“天边”,合起来观,则“槛外蜀吴横万里”与“天边江汉涌双流”如天平一样,便十分平衡、对等了。整联品来,则一静一动,雄壮大气,对味甚是浓郁也。若扩展开来看,这便是楹联创作中,能够求得上下均等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法!

44.第八四面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优乐到心头。

简评:“湖山”与“优乐”如看作是句中自对,则此联对仗因属于小类对,而对仗便十分地工整了!同时其也十分雅切,因为一读,即知是题岳阳楼联。大家都知道,上比“湖山”、下比“优乐”皆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打下特别烙印,是为岳阳楼之专属也!读之,联语既写风景,也叙民生,篇幅短小,却包罗万象,令人回味,佳哉!佳哉!

45.第八六面

地转锦江成渭水;

天迥玉垒作长安。

简评:此为集李白句联。句出李白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第四首:“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原刻挂于四川天回镇驿亭,因唐明皇幸蜀时,曾跸驻于此而得名“天回”。联语以“地”“天”开端,其“地”“转”而“成”、“天”“迴”而“作”之逻辑关系严密,文势跌宕,通过联想,把唐玄宗避安史之乱的成都与遥远的唐代都城长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缩龙成寸,浩气回荡。游人过此驿亭时,读了此联,联想往事,则朝代盛衰之感便浮于脑海,于苍茫之中,人们自然会唏嘘不已也!

46.第八八面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简评:是为《话》之作者梁章钜游兰州城南之皋兰山题寺庙之联,其“佛地”、“清泉”、“紫塞”与“黄河”四个名词的嵌入,十分切题。动词一“平”一“抱”写出“紫塞”之“千峰”与寺庙之“槛”、“黄河”之“九曲”与兰州之“城”的地理关系,再加之以“立”、“来”两个动词作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联作者望中所见风光,其气势磅礴,如在目前!匆匆而吟,却成佳构,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这副联语的创作,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一边旅游,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是他们的习惯,也是他们最惬意的休闲与文化活动。

47.第八八面

万壑烟云浮槛出;

半天松竹拂窗来。

简评: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共有大小山峰432座,山势雄伟壮观,林木高大,为古今游人向往之胜地。此联题于罗浮山最深处之酥醪观中,虽纯为写景,亦可见出联作者黄香石豪迈、开阔、广大之胸襟与其游罗浮山之“天人合一”的微妙心境也!“烟云”而曰“万壑”,可见其多、其厚;“松竹”而曰“半天”,可见其高、其广,风景可谓大气纵横、浩荡无边。随即用动词“浮”与“出”、“拂”与“来”把这些眼前景和人类居住的建筑即赏景的立足点——“槛”、“窗”一同紧密联系起来,硬是把“烟云”与“松竹”生生地写活了、写美了!

48、第八八面

小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

简评:此联亦题于罗浮山之酥醪观中,为杨应琚在山里读书时,为观中其居住之楼所撰。字字对比,而“小”对“大”、“静”对“忙”又是为反对,对比甚是强烈,感情是色彩极浓,表达出联作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精神。今常于佛教之地见之,虽内涵有延伸,亦可见世人之爱赏此联也。

49. 第九十面

北院喜新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

简评:桂林城北仙李园之簪碧堂旧有此联,为商宝意题。“北院”对“东君”可谓精巧,一是“新成”,一是“旧识”,在新旧对比之后,便以领字“有”、“正”各引出两个四言句中自对的分句写景对其作解释,一静则“远青一角”,一动则“梁燕将雏”,把仙李园的春日环境描写得清远、深幽与活泼,极富生活气息,“北院”可谓极好的人居之境,“东君”亦可谓是园主人的好友也。

50.第九十面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简评:滇中华庭寺,有杨慎题联,即此。起笔分句“一水抱城西”对应“群峰朝阁下”写出华庭寺的地理形势、位置,接着以若有若无的“烟霭”和时浓时淡的“雨晴”为画笔,涂抹出如水墨画般的寺庙美景作背景,点出“倚栏人”“在”“画图中”看到“拄杖僧”“归”“苍茫外”的情景,禅意幽眇,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静谧、朦胧而大气之山水画呀!尤其“拄杖僧归苍茫外”一句,写出了僧人归来的潇洒形象和苍茫心境,如见其人,意蕴悠远,真乃生花之妙笔也!

51.第九十面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简评:此联颇有意趣,为黄星岩题滇南省垣海心亭联。《话》云此亭“颇饶胜致”。联语通过写景、抒情,形象生动地突出表现了联作者游览此亭时的所见所感,所见者为海心亭风景的真实写照,所感者为“何时闲了”,能够“与明月对饮而三”也。这里,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典故,它是唐朝诗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中的千古名句。借此之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表达出联作者欲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于海心亭一同畅饮的愿望。尤其是,“然”对仗“了”、“十分之一”对仗“对饮而三”,皆立意、构思精湛,语言锤炼与众不同,真联海少见者也!

52.第九十面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简评:“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诵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话》之如此评此长联,确是的论!虽然其笔法多样,变化无穷,字字精妙,处处经典,已是十分难得,还有此评判,可知《话》之作者要求之高了。这样看来,不知当今天地之中又有多少长联会遭此“冗长之讥”矣。可见长联之难写、难作也,当事者须慎之又慎!

53.第九一面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握手,见面还疑梦里身。

简评:此联刻挂于贵州省城北关外头桥。联语通俗易懂,几近口头语也。上比写“送”,下比写“迎”。“送”也,挥手告别,“过桥便入天涯路”;“迎”矣,两人相对,“见面还疑梦里身”,这一“送”一“迎”之间,形象生动,如见其景,在大气苍茫中,写尽长叹“万里长驱”,惊喜“故人握手”之迷茫、疑惑之心境。过此头桥,读此对联,行者与送者、回者与迎者的人们都会作何感想呢?哎,难怪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54. 第一0一面

杨柳风来潮未落;

梧桐叶下雁初飞。

简评:昔扬州蜀冈艳雪亭,有人集赵嘏诗句“杨柳风来潮未落”与杜牧诗句“梧桐叶下雁初飞”为联语,悬挂于此。令人惊奇的是,两句诗合在一起看,恰巧对仗工整,而又联意雅切,确是最为难得。你看,其上联言春,柳絮如雪飘飞,下联言秋,白雁亦如雪南飞,联意皆与雪有关,其自然雅切“艳雪亭”也!

55.第一0一面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简评:《话》中此联,录于《桃符缀语》。选评之前,作者曾于2018年游广陵蜀冈时,见其刻挂于欧阳修祠中。当时读之,颇为惊叹,然《话》评曰:“稍觉词费矣。”不过,此联一路写来,起起伏伏,逻辑关系即文脉十分流畅、紧凑,结构上,层次分明,尤其下比结语“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六一翁后余韵流风”亦是甚为精彩。总之,联意劝人劝己,构思独特;意趣真诚、闲雅,造语别具,可谓风流倜傥者也!亦不失为佳构!

56.第一0二面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简评:此联曾见于扬州永济寺,为诗僧题之。联语以“滔滔”之“江水”、“浩浩”之“天风”起之,大气苍茫;而以“说什么”、“更何须”议论作结,用典精准,写出诗僧“万念皆空”、“一关独闭”之尘外形象。联意颇有机趣,亦颇为洒脱也!

57.第一0二面

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

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

简评:《话》从严秋槎《药栏诗话》中收录此联,为扬州某氏园戏台联,有人说是江都李澄所撰。“二分明月”典出唐·徐凝《忆扬州》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唐代大诗人,写了二首与扬州直接相关的著名七绝诗,一曰《赠别二首》之一者:“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曰《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春风词笔”典出南宋姜夔词《暗香》句:'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大家明白了这些典故的来源,这副联的意思就好理解了。联中用典甚多,又甚为巧妙、自然,可见联作者是通晓扬州文化的。此联中词语“为谁”与“休问”、“依稀”与“点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是越琢磨越有味也!虽然前者对仗不工,然不妨事!最后,“扬州”二字直接破题,收束整联,可谓画龙点睛,语到为止,犹见笔力也!

58.第一0七面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简评:《话》评此联曰:“语质意真,妙在人人共晓。”清代江南各州县厅事,多用之。乃王玉池令金乡时所作,联意既有劝勉他人,也有自勉的味道。上联把“百姓”比喻为“儿孙”,希望地方官员要如爱自己的儿孙一样,爱护百姓,为自己将来的“儿孙”留有余地。下联把地方官员比作“父母”,希望官员们要尽做父母的责任,不要只知道享受百姓的孝敬,而一味地索取。联语在今天亦极具现实意义,对当代官员有较大的教育、警示作用,可见古今一理也。

59.第一0七面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简评:联为徐士林作臬司时,题官厅楹柱者也!《话》评曰:“亦仁人之言。”这里,联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眼前景色,实为借眼前之景说话。上联“无非生意”比喻官员因所管辖的地域一片生意盎然,繁华富庶,而颇为得意;下联言虽听到的只是“墙外鸦啼鹊噪”的鸟语,官员却诚惶诚恐,怕其中“有冤魂”也!联意与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意近之。一联一诗,皆把拟人修辞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妙不可言也!

60.第一一一面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简评:此为彭文勤少时题书房联。联用问答法,前半问,后半答,并通过书房环境的生动、准确描写,巧用比拟的手法含蓄地传递出书斋读书的辛苦、寂寞、快乐与向往。“二月杏花八月桂”是窗外之景,更是眼前之景,其在一年四季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既传出读书之快乐,又反衬读书之寂寥。当然,亦暗喻古代春试、秋试。因为古时候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其中二月为乡试,八月为会试。联语自然吐露出古代学子刻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而“八月桂”更含有在科举考试中“折桂”之意,在当时,具有积极美好的寓意。可见联作者善于摄取眼前景,来表达无限丰富的内蕴,这便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独具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也是古代文学作品需要反复鉴赏、咀嚼才能出味和历代读者对它们无限崇拜、敬仰的正真原因。

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选评“序言”

《楹联丛话》(简称《话》)是一部由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撰写的对联理论专著。有幸在湘潭市买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这本书。于2019年春节前后从中选出153副楹联,今天开始做点评工作。共分五期点评,每期30副,依次与各位读者朋友见面。

     选评,就是先选后评,在这个工作中,选与评一样重要,都可以体现选评者在文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过,对于本文作者来讲,选评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联研究学习的过程,有些终南捷径的味道。

     读《话》,是选的前提,但需要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才能深入。“阅读能力”是长期积累的,不单是需要青少年时期学校的培养,更需要的是走入社会后的坚持不懈的自学与专一。

     读就是学,特别是点评时的“读”,须更加细致、全面的学,首先要把《话》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揣摩、把握;其次,寻找出联语中的成句、典故,并在手机上搜索它们的出处,第三,找到联中关键,即亮点,进行综合分析后,写出点评初稿。这就是读与学、与评和评与学的关系。

     选前的反复品读,可以把对联分出不同档次来,然后通过多次遴选,最终选出能得到多数人肯定的《话》中最优秀的作品。并为点评提供对象。

     那么,其选择标准是怎样的呢?其实,这种标准是选者在旷日持久的学习、创作中,不断寻找、积累和提炼而获得之。本文作者的文学基础是唐诗宋词、对联与古文,尤其是唐诗宋词的风范,几乎完全左右了其文学创作方向和审美标准的形成。在对联创作中,大力提倡以诗词入联,运用对联这种体裁极力嫁接、模仿唐宋诗词的意境营造技术与高雅的审美情趣、深远的境界。因此,多年来,本文作者不仅用这种感觉去创作,而且用这种感觉去选,更用这种感觉去点评。

点评,是一项有趣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以《话》中相关内容和对联本身的信息为基础,发挥点评者的综合水平,加以点评!

    在点评的过程中,除立意之外,语言的组织,章法的安排,不但要表达准确,还要惜墨如金,十分简洁、明了;而且读来要朗朗上口,意脉曲折而流畅。总之,篇幅虽短,而要内涵丰富,应成为一篇优秀的小品文。

    这里要说明的是,选出的每一副佳作,都没有题目,只有一个编号和对联在《话》中的页面,即具体位置,根据这个线索,读者在读点评文字时,可以与《话》一起来读、来学,从而获得对楹联佳作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

    是为序。

杨远建

2020年3月19日晨于沙湾

中华楹联(zhylwxgzh)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选评(一)
对联的自对
成联自对“谭概”上下集
浅析万峥嵘作品的对仗特色
清江诗苑-诗苑键弹(31)曾祥科(空山新雨):《对联话》中的借对
【联论探讨】浅谈对偶在对联自对中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