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论》注释


太极者,无极而生;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大也;甚也。极者,中也,至也;又穷也;枢纽根?之谓。阴阳生于太极,为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领袖也。此拳重在锻炼精神。运劲作势,纯任自然,不偏不倚,不拘形式。以虚无为本,而包络万象。故曰太极。太极本无极,处处分阴阳虚实;故名之曰太极。然初学者,就有形之姿式,入手学习,久之着熟;然后懂劲,融会贯通,始能入于神化之境。机者,巧也,又枢机也。夫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当行功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尚不静。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尚不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静一动,合乎自然。此太极拳之所以妙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不动时,浑然一太极。如微动,则阴阳分焉。其静的姿式;虽无痕迹可指,然阴阳虚实,已具其中。故曰静之则合,而功重在虚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学者务须详察领会,自无不如意也。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过,逾也。不及,未至也。就,即也。过与不及,皆为失中。与人相接之时,随彼之动而动;彼曲我伸,彼伸我曲。与之密合,不丢不顶。以中为主,自无不合。初学此拳者每失之过迨,稍动劲,则每失之不及。学者宜审慎之。

人刚我柔谓之走,

我顺人背谓之粘。

人者,敌也。刚,指有力而言。柔,即顺也。走者,化也。以柔顺变化敌力之方向,不为所制;故曰走。敌施力时,我顺其势而制之;使其就我之范围;故曰粘。太极拳,常以小力胜大力为主旨。据常理言之,固然不可;而敌之胜者,必有理在。盖敌力须加吾身,方生效力。苟能御制得道,审机应变;以彼力还制彼身,则我虽弱,常居制人之地位;敌虽力大,何由施哉。然非好学深思之士,未足悟此。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此言与人交手,随彼之缓急而施之也。然非两臂圆活,周身松静;实难得相当之效力。敌虽变化万端,由一本而万殊;而我执两用中,扼万殊使归一本。审机应候,守一以临,设非功深,不易知也。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

不能豁然贯通焉。

习太极拳,进功自有一定程度;万不可躐等躁进。此拳之妙,全在用劲;《劲字系由功深而练出,不可作力量解》然劲为无形,必附于有形之着,方合于用。有每恃用劲,轻视用着,手之发也,难以命中,皆不明此中之深理,而滥竽用劲之故也。练此拳术,先求姿势正确,再求互相连贯之精神,熟习之后,须求各势之用法。再由推手,研求懂劲;由微懂,而略懂,进至无微不觉,无时不然,方称懂劲。再进至非着非劲,而劲自合;以意运劲,以气代意;精神所触,莫之能御。此即阶及神明豁然贯通也。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虚者,空也;无意无形之谓。顶者,头顶也。头为全身之纲领,又即拳家之机枢,故运劲于脑,贯神于顶,练神归一,勿使散乱。道家称此为上丹田,泥丸宫,即藏神之府;又为练神之库。夫人大脑主思想,小脑主运劲;且能支配神经,为主宰之枢府。道家之谓,丹田有三:一居头顶以藏神,一居中脘以蓄炁,一居脐下《脐下三寸》以藏精。气沉丹田,指下丹田而言。常用深呼吸,归纳于此,自能气足神旺。盖常人呼吸短促,每至中脘而回,《即横隔膜也》不能下达;因肺力薄弱,循环迟缓之故。练者应虚心实腹,吐故纳新。以心意导精气于下丹田;则自能血脉灵活,排泄碳养;亦自屹然不动,不易撼倒。但沉着,宜徐徐而下,在有意无意之间,万不可用力下沉,外鼓小腹;倘若不慎,每致发生肠疝诸症。不偏不倚者,中正是也。忽隐忽现者,则若显若没,变化千端,令人莫测之谓也。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左重左虚者,即解释与敌粘手,隐现无常之谓也。敌以吾力在左,欲加重吾左方之力使失平衡;吾则虚以待之,敌自落吾术中;右方亦然。杳则不可捉摸之意,使之处处落空,无何可施。仰者,升也。俯者,降也。敌欲提我使上,则我因而高之。敌欲抑我使下,则我因而降之。使彼处处失中,自受吾制。此即粘随不丢之意。吾前进时,敌欲顺领吾劲,吾则长身随之,加力击之;使其无法退避。如吾牵动敌身,彼顺我而逼之;我当以佯退转进之法以施之。倘敌随之深入,吾则或俯身含胸,或折叠动摇,或以指促其碗,或旁按两胁臂弯;使敌急迫不安,无可再进。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

盖皆由此而及也。

此言善太极拳者,感觉灵敏,一触即知;虽微小蝇虫,亦不能加之也。练至虚灵不昧,感而遂通,自有不期然而然之境,我一着一意,必须先期而至,不令使之觉察;则我奇幻突出,敌不及防。彼一略动,我意即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能所向无敌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

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他项拳术颇多,派别不同,姿势各异,皆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而太极拳,则不然。此拳皆以虚灵懂劲,知力审势为主。贵谋而不贵勇,贵精而不贵多。敏捷力大,皆天赋之能力,与学力实有轩轾之别。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四两拨千斤之句,则言太极拳,以小力能胜大力,以无力能制有力。耄耋御众,古今常理;如古之廉颇,今之二宋者,《世荣云鹤二兄弟也,原籍宛平,寄居太谷》。虽老尚能胜众,非持手足之快也。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平准者,中正不倚也。活似车轮者,则气如滚珠,运身如轮,循环不已,活波不滞之意也。偏者,单重也。指一端而言。例如用一圆形方形二物,由平坦掷出,圆形必滚出数步,而方形几动及不动矣。一是一端着地,故灵活无疑。一是两端着地,则双重迟滞。故太极拳贵单重,戒双重。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

率皆自为人制,

双重之病未吾耳。

此岐正之分也。有数十年苦功者,与数年之拳家较;功深者比尔奔北,功浅者凯旋。此皆不明双重,不知运化,不悟虚实之病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黏即是走,走即是黏;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此系解释双重之意。阴阳之说,兹不复赘。制敌劲时谓之黏,化敌劲时谓之走。彼高我随之高,彼低我随之低。知己知彼,斯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

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懂劲后,为最要关键,万勿稍懈,始获无穷之益。再向不拘成见,毋彼毋我上面求功夫,方能审微入奥,由悟而觉;所谓“登堂入室”者此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帖】名师的太极拳论注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全文解释
王宗岳“太极拳论”试释
还原太极拳谱之本貌:王宗岳《太极拳论》校译诠释上(王志远)
赵堡太极拳行拳理论及分解教学(五)
王宗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