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不要对自己说这3句话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句话可以让人重新看到未来的希望,也可以让人顿时丧失生的欲望;

一句话可以创造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也可以熄灭生命的一切可能;

一句话可以带给人自信和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也可以让人陷入黑洞,能量迅速流失;

一句话可以疗愈一个人的过往,让人更好地体验当下,也可以把人困在过去,一辈子无法解脱……

一生中,我们要听无数人对我们说的话,也许是犀利的批评,也许是耐心地劝解,这些语言影响着我们的信念,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限制性信念”,是指那些阻碍我们发挥潜能、获得成功快乐的想法和念头。 

每当你萌生一个想法,想要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限制性信念就会出现,告诉你:你不行,你不够好,你做不到……

所有的信念都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限制性语言,当你对自己说这些限制性语言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被无形的围栏困在牢笼里。

《改变人生的谈话》中,资深心理学导师黄启团讲到三种我们最常对自己说的限制性语言。

黄启团|中信出版集团



一是无助型的语言。

无助的人最常见的内心对话是:“别人做得到,我做不到。”“别人那么厉害,我就是不行”“别人条件好,我肯定不行”……

在无助感支配下,人们会自认为自己不行,然后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真的不行,这样就可以放弃努力和尝试,把自己蜷缩起来,悲哀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比如一个专科学历的人,接到一家大公司面试的通知,他内心想的都是:“竞争那么激烈,那么多本科生都不好找工作,何况是一个专科生。我肯定是去陪跑的,肯定第一轮面试就被刷下去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紧张地参加面试,满脑子都是“我不行”,自然也不会有侃侃而谈的自信,结果真的没有通过第一轮面试,更加深了他的无助。

在无助的心理下,人会把别人看得越来越高,把自己看得越来越低,更谈不上发展自己、突破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语言,大多数是因为童年时,我们身边重要的人用他们“无助”式的语言,将这些病毒种在了我们的内心。

“别人家的孩子”是最明显的病毒语言。

“你看人家,学习那么好,又听话,你看你笨得不行。

听多了“你不行”,我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第二种限制性语言是无望

如果有人问你,你可能登上火星吗?

绝大部分人心里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这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还需要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支持。

这种“不可能”的框架感,就是无望,它不仅出现在类似于“登上火星”这种对于客观上难度极大的事件上,也会出现在很多大多数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地方

比如一个高二的学生,常年成绩都在二本线上游移,通过一年的努力,还有机会考上一本吗?

“不可能。高二已经定型了。

一个做了三十多年全职主妇的妈妈,五十多岁的年纪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还有可能吗?

“不可能,上半辈子都没有做到的事,下半辈子更没希望。

当你认定“不可能”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去尝试,人生就越来越局限。


事实上,很多不可能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一种自我设限的框架。

林肯曾谈到他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有一年,林肯的父亲在西雅图购置了一块农场,那是一片很宽广的土地,但是上面有很多石头妨碍耕作,母亲建议把那些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先的主人还会把这块地卖给我们吗?

有一天父亲不在家,母亲便带着林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农场里挖掘那一块块的石头,没过多长时间,石头竟然真被他们弄走了。

原来它们只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稍微挖一英尺就能把它们撼动。


第三种限制性语言是“无价值”

所谓无价值,就是内在总有这样的对话:“我做得到,但我不值得拥有。

作者黄启团也曾是中了“无价值”病毒的人。

由于出身贫寒,读大学那几年,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内心也无比煎熬。

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是60元钱,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丰富,但他每顿饭都只能吃四两米饭、一勺最便宜的黄豆。

有同学看到他每天吃黄豆,很心疼,会多打一份肉请他吃,这原本是一种善良的关怀,但在当时内心自卑的少年眼里,却成了一种侮辱。


每次放学的时候,他都会假装作业没写完,或者有其他事要忙,故意不跟同学们一起吃饭。

长此以往,他躲开了和同学一起吃饭的尴尬,也躲开了和这些善良的同学相处的机会。

后来研究心理学,他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别人的善意往外推,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值得。

那时候推出去的是好吃的东西,不用太过惋惜,但如果推出去的是一见钟情的爱人,是重要的升迁机会,是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让人后悔不迭了。


书中讲到一个小故事,四只青蛙掉进奶油桶里,第一只青蛙说:“我这么瘦弱,我肯定跳不出去,就别挣扎了。”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起来太深了,我不可能跳出去。”于是,它也只能等死了。

第三只青蛙刚好落到一块奶油凝结而成的硬块上,本来它借硬块的支撑力,很轻易就可以跳出去的,可是它心里想:“这简直是对我的侮辱,我怎么可以借这种东西求生呢?”于是,它宁愿饿死,也不愿借助奶油硬块。

第四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油在它的搅拌下竟然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跃,成功跳出了奶油桶。

在这个故事里,第一只青蛙的内在对话是“无助”,第二只青蛙的对话是“无望”,第三只青蛙是“无价值”,它们都中了限制性语言的毒。

我们会遇到无数种条件限制,也许是时代,也许是原生家庭,但是每一种环境中都有勇于突破的人,都有走出自己一番天地的人。

真正可怕的限制,是自我设限。

当你想到“我做不到”、“这不可能”、“我不值得”的时候,不妨后面加上一个问号,“这是真的吗?”

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限制性信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消除限制性信念?
心理解惑:那些限制你执念的思维,是你不顺的主要原因。
凡事不要自我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如何找到我们的限制性信念
改变人生的46次心理课:突破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