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湖湘文化圣地岳麓山


    52,长沙难得的好天气!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阳光灿烂,一切是那么明澈,清丽!

    我和女儿从她宿舍到公交站,一路被农大的图书馆、运动场、草坪、池塘、小桥、花草树木、雕像等所吸引。我是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出门旅行,总一身素衣,但脖子上一定挂着相机,即使是细微的事物,也能美美地入我的镜头。这美与技术含量无关,不过一种心情。


    随后,我们前往千古名山——岳麓山。

    去前做了功课,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岳麓山海拔才300来米,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称为灵麓峰。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

    岳麓山东大门是城墙式的基台,很高,朴实而厚重。主门洞较宽,是车辆出入口,上面就有三个耀眼的汉白玉镏金大字“岳麓山”。两侧是“龙尾”式的游人通道,可上至基台。基台上有典雅的大殿,其匾额所书“指点江山”四字,让人顿感一代伟人磅礴的气势!而草书对联“风起孤洲吹浪去,雨后青翠上山来”也恰如其分的说明了岳麓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色。另外连廊间还刻有多幅楹联和诗文,更显文化气息。


    我和女儿不禁游兴倍增,拾级而上转平坦大道。漫步于森林氧吧,望天上云舒云卷,听树上鸟雀喳喳,也是神清气爽。偶尔发现一条小路,赶紧看导游图,哦,是陆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下面还有岳王亭。我们下去静默鞠躬再返回。


    继续前行,山顶是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沿它附近的石板路东下,有个像小石亭的景点,不大引人注目,它恰恰是静卧800多年无人能破译的禹王碑!关于禹王碑的由来,有多种版本:其一是禹治水,刻石铭志;其二,禹治水成功,立碑纪德;其三,越王朱勾立盟碑;其四,衡山民间传说。禹王碑被一道红色铁栅栏锁着,约高2米、宽1.5米,碑文9行。其文形如蝌蚪,又像鸟篆,也像符号,历代学者专家破译说法不一,造就了千年第一谜。


    禹王碑下面还有个蟒蛇洞,也挺神秘。传说有条妖蟒,每逢715夜晚,便熠目为炬,吐香为桥,横跨湘江,诱骗百姓登桥落入其腹中,成为佳肴。西晋陶侃为长沙郡公时,察觉并且识破了其阴谋,用弯弓搭箭,将其射杀,为民除害。长沙人为歌颂陶侃,便建了射蛟台。那台当然早废了。现在的蟒蛇洞泉水盈盈,有市民在此取水。

    经过观光长廊下行,有著名的黄兴墓和蔡锷墓。两位当时都属于国葬,其规格自然不言而喻。黄兴墓坐西向东,苍松翠柏掩映。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上去也由一道白色铁栅门锁着。里面有巨型塔状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庄严直立,直接霄汉。墓碑上镌刻“黄公克强之墓”六个遒劲大字。墓地周边立有汉白玉及青石多块,上刻铭文和挽诗。“血染黄花,魂归岳麓;名垂青史,首建中华”是对黄公一生致力于辛亥革命的真实写照。


    蔡锷墓位于黄兴墓正下方,松柏涛涛,古枫肃穆,香樟蔽日。墓地周围筑有石阶,墓前设置了石祭桌、石香炉、石鼓,左右均有石级上墓坪。圆冢和其上的石碑都由花岗岩砌成,碑呈四棱形,高大宏伟,其正面的铜板上刻“蔡公松坡之墓”。墓周也镌刻着铭文和挽诗。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书写挽联悼蔡将军:“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足见将军反袁护国功绩!

    “名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我们还吊谒了许多其他的烈士陵墓,如蒋翊武、刘崑涛、陈天华、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谭馥、刘道一、覃振等等,数不胜数!

    上串下跳,无意间我们来到了一处洞穴,看标识明白了这是薛岳所率的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部临时指挥部。再下去还有纪念北伐烈士的仰云亭。


    巍巍麓山之上,清风徐徐吹来,松涛阵阵涌动,发出声声呜咽,我们一一缅怀和告慰着安睡在此的革命先烈。一座座墓碑,一处处遗址,一个个遥远而鲜活的名字,正是一段段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敢于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载体,我们理当铭记!


    不知不觉看到一座凌空欲飞的亭子。哦,这就是爱晚亭,其名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爱晚亭与琵琶亭、兰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整体以丹漆园柱作支撑,八角飞翘,琉璃碧瓦。东西两面亭棂都悬以红底鎏金的“爱晚亭”三字,根据毛泽东亲书手迹而制。亭外檐花岗岩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内的横匾上刻有毛体《沁园春·长沙》,而方石上刻有“二南诗”(张南轩和钱南园)。亭中上方的彩绘美妙绝伦。亭前一泓清池,桃柳成行。爱晚亭四周皆枫林,现在虽非深秋时节,我们却能想象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历史伟人同学少年时常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火场面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高远淡然境界。


    感觉差不多下山了,又翻看导游图,发现我们错过了山腰的的麓山寺,于是返回。麓山寺门正上方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有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原来麓山寺是湖湘佛教发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麓山寺分三进:前进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像,左右分别是钟、鼓楼;中进为大雄宝殿,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威严又慈祥,有不少信男善女正顶礼膜拜;后进为观音(藏经)阁。阁前坪有两株奇特的罗汉松,两树相对,虬枝交错,标注“六朝松”。

    经麓山寺后的白鹤泉及泉西南的印心石屋,便可到右顶峰上的云麓宫。此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有两层楼阁,前厅作龛塑有关帝像,三清殿也塑像三尊,其他都作了茶室。云麓宫左有汉白玉《麓山树镫记碑》,旁有《麓山巩峙峙碑》,碑阴(北)为“光联翼轸”。

    毗邻云麓宫的古树杈中有钟,钟上铭文为明万历四年造,经风霜雨雪而无锈,传说道人作息时鸣钟,其声激越清扬,偶听如同“归来”之音,故又名“归来钟”。稍下有块飞来石,丈余宽,因其可瞻望衡岳而拜,故又名拜岳石。

    沿水泥路继续下行,山腰有我国首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的铜像纪念园。稍下便是穿石坡湖。此湖因无数奇丽的山石拦腰将东南幽谷截断,流水必须穿石而过得其名。湖面较宽,湖水清澈,像一块精雕细琢过的碧玉镶嵌在山谷之中。穿石坡也有美丽的传说:相传陶侃射杀蟒妖后,到了耄耋之年因政务耽误了与白鹤姑娘遗下的50年重见之约。他在相约处苦苦守候九九八十一天,精诚所至,终得以见。而菩萨为阻断白鹤姑娘再生思凡之情,迫陶侃穿石门离去,陶侃一转身,只见一堵石壁赫然矗立在眼前,故而称之为穿石坡。

    向北沿弯弯的水泥路朝爱晚亭方向走,看见舍利塔和五轮塔。舍利塔为石质宝箧印经塔,不足3米高,方形塔座,塔檐上翘,各角有雕像,塔顶饰七级相轮塔刹,刹尖饰宝珠。南侧有一碑,碑阳(南)刻“隋舍利塔”,碑阴(北)刻“共建菩提”。五轮塔系佛教最高塔式,天人合一,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顾名思义,五轮象征地、水、火、风、空,所以塔分五层,相应的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5种几何图形构成,而且塔身每一层都有金书梵文。此造型据说在中国大陆是唯一的,让人叹为观止。塔正面镌有“先烈光明”四字。沿石阶而下约100米处有一石牌坊,上书“五轮塔”,两侧对联为:“心想事成金轮永耀观自在,水到渠就宝莲常开妙吉祥。”“究天人际同心相应,通古今变与时俱进。”


    坐落于山脚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位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冠,是儒家和汉学的教育圣地。非常遗憾的是,时间较晚了,已停止售票,无法进入参观。我们只能透过树林的缝隙远睹它的风采。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出了南大门。回望夕照中沉静的岳麓山,仍觉可触可摸,可感可知,可歌可泣!这座山不仅吸纳了儒、佛、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们相互交映,还演绎了一个个神秘玄幻的传说,更承载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救国图强的伟大梦想!

祝愿这块湖湘文化的中心谷地,在新的时期,焕发勃勃生机,喷出华光异彩!


         (以上图片由本人拍摄)

作者简介:刘浏,女,本名周向晖,网名蝶舞红尘,出生于1972年,四川仪陇人。自幼爱好文学,学生时代多次获得过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奖。成人后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业余坚持创作。现为湖南省郴州市诗词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湖湘圣地 探秘千年弦歌岳麓魂(组图)
湖南长沙岳麓山:灵动的潇湘风韵,亘古的文化脉络 岳麓山枫叶美
创立岳麓书院之前 岳麓山上书香袅袅
拜山岳麓 问道湖湘
湖南长沙----岳麓山
100年前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及天心阁(图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