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脏腑的生理病理

第¨届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会议

收藏起来,脉象完全跟着阳气走,阳气出来,它就浮起来,阳

气入里它就沉‘卜.去了,在封藏的冬日,经常遇到很多病人怕冷,这是多用温补脾肾的药,效象属正常,因为冬天的阳气果甚佳。

四时脉,掌握好确实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脉学在中医里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一定要重视经典、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去当一个好中医,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许多学派发展。卜.来,愈来愈神奇,中国文化的特点,敢于遐想……敢于追求,中医之医学有~个说法“医者意也”,要头脑聪明,将呆板的原则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对付灵活变动的“人",所以医是智慧之学。

从传统文化,传统中医对人类的贡献,不仅是治疗疾病上,在防病上起着更大的作用,作为后者将中医的传统文化更完全的挖掘出来,使我们的中医发扬光大。

论脏腑的生理病理

郭福荣艺名:郭久凡森

摘要:凡致病必有因,而受病之处则各有部位。今之医者日:病必分经络而后治之,似矣,然亦知病固非经络之所能尽者乎,夫人有皮肉筋骨以成形,所谓身体也。

而虚其中则有脏腑以实之,其连续贯通者,则有经有络贯乎脏腑之内,连乎身体之中,为道路以传变周流者也。帮邪之伤人或在皮肉或在筋骨,或在脏腑,或在经络。有相传者,有不传者,有久而相传者,有久而终不传者。

其大端则中于经络者,易传其初不在经络,或病甚而流于经络者,亦易传经络之病深入脏腑,则以生克相传。惟皮肉筋骨之病不归经络者,则不传所谓五脏六腑之病也。故识病之人当真指,其病在何脏何腑,何筋,何骨,何络。或传或不传,其传以何经。始以何经终,其言历可验。则医之明专矣。

令人不问何病,经实与内经,全然不解也。至治之难易则在经络者,易治在脏腑者,难治且多死在皮肉筋骨者,难治亦不易死其大端如此,至于身体脏腑之属于,基本经络以番其针灸用药之法,则内经明言之深求自行也。

一、心与小肠

1、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2、心藏神:心是精神、意识、思维的中枢,心藏神的功能正常时,则神志清,精神好,如果这方面的功能受损,则出现有关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各种障碍。

3、心主血脉:心气失去血液在脉管里运行全身,心气强弱,影响着血的运行,心气充足则脉搏充盈有力,心气弱则脉象细软无力,心气失常则脉率4i整;心主血脉的另一意义是心和血的形成有关。因此心有病往往反映在血的病理变化。

4、汗为心液:出汗情况反映出心功能的状态,出汗过多又会损伤心血及心气。心病每见多汗。

5、其华在面,形容于舌:面部和舌是心的生理病理最先反映的部位。心功能正常时,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质淡红。心有病时,面、舌都发生变化。

6、小肠主化物、分清浊:小肠接受来自胃的饮食,继续进行消化,并开始进行分别清浊,把精华部分转输于脾,把其糟粕部分中的水分通过肾注入膀胱,把糟粕中的渣滓下送大肠。小肠有病时主要表现消化功能障碍清浊不分,大小便导演如腹疼、腹泻、尿少等症。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系统构成表里关系(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肝与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与小肠的生理与病理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谈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新内涵
关于中医五脏病论之四:心(小肠)病论治初识:
脏腑经络辩证与遣药组方---心与小肠病辨证
抢救疼痛大作战--疏通你的经络
中医诊断学——脏腑歌辩证(心与小肠病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