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十二章:道

​听雨

听雨

​关注

《老子新解》第四十二章(上)道德演化

3 小时前

《老子新解》第四十二章(上)

道德演化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这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且文句为众人熟悉的一章。文词不多,然内涵丰富。涉及老子哲学的基本要素和架构、主干内容和研究宗旨,相当于现代论文的序言提要和综述。

本章精要形象地描述了道的演化(下化)过程,德的把握要点以及主体责任者王公的修行目标,敲响“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惊世警钟,并坦明了自己的教旨和传承历史的重大意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句字面容易明白,可要理解内中含义,却涉及道德经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二、三指的是什么?

是老子为了描述道从发生开始的一系列过程的笼统指代,还是确有所指?如果是后者,就要分别了解各自代表什么,以及互相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检视道德经的逻辑思维和老子下笔如金的行文习惯,可以断定这个一二三不是那么随便用来作为道的演化过程的。这点王弼等人的注解是不确的。

依据老子的道学论述,可以明显推断:“一”指的就是“道”(老子的道是“道无一”三位一体),;“二”指的是阴阳;“三”指的是“阴阳融合体”。

一二三不是简单的数字关系,而是表明了一种发展顺序。即由道产生一,由“一”产生阴和阳的“二”,再由阴阳冲气为和成为“三”,继而产生万物。

那么老子的“道”和“一”是否完全同一或内在有所差别呢?自古以来众说不定。

我认为,根据老子自己所说的不确定,他曾说,我也不知它叫什么,暂且称它为“道”吧。这二者既同一又有差别。

同一处在于:道就是一,一就是道,犹如人的学名别名一样,没根本区别。这体现在道德经通篇八十一章里,凡涉及到自然规律、大道本原及其演化的论述中,道一互用,有时用“道”,有时用“一”。

然而,这二则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体现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状态的表述。一般来说,“道”在上篇道经里用的较多,“一”在下篇德经里使用较多。

“一”是德经里的道,而德经是道经的依存物。所以,在德经里往往强调“抱一”,即回归淳朴本性。在道经里往往强调归根原道,返归玄牝。

另外,就发展顺序和自然法则而言,道代表“无”,一代表“有”,无生有,还是有差别的。本章所指的,就是这种差别。

明白了这些,本句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道是无,一是有,道生一,就是无生有,有生出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冲合成三,再由三产生天地万物。

无和有,是道德经的灵魂,是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是人类思维的顶级抽象,是老子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至今仍指导着科学实践和文明的探索。

无和有给人的直接认知就是“无形”和“有形”。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认知外界,通常有形的世界是可知的,无形的世界是无知的。

按照道学要求,往往常人依据感官的认知是不正确的,真理隐藏在深意识的抽象思维里。更何况还有大量的无形世界。

就像冰山漂浮在海上,露出海面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沉没在海面下。

这个世界对人们就像一个大屏幕,显现的仅仅是屏幕上动画情景,大量的更多的隐藏在屏幕后面没有显现,但真实存在。

就像宇宙间可见的有物质和能量,也有暗物质和暗能量。有各种星系,也有巨大的黑洞,或许还有完全未知的平行宇宙或多个宇宙。

人类产生才几万年?我们所在的宇宙已有137亿年,人类对于世界无形的无知无法想象。

老子就是用道眼透过有形看到无形,并依据这个“无”推论出“有”的来源,即宇宙万物的来源。

从哲学上回答了有史以来人们探索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及其源泉的疑问:无生有,道及万物的“四生”论。

道生一,道是无形的。“一”开始有形,这个形不同于后来的天地万物的形,形相对于不同阶段和大千万物各呈纷姿。

“一”的形是宇宙未形成时的淳朴抱一,就如压缩着巨大能量的奇点,只能凭道学意识去理解它的“形”,因为从人类认知的物理学来看既无空间又无时间。

三生之前都是柔和气化或呈能量的状态,直到四生万物,才真正显形物质固化。

老子的这套关于宇宙本体的学说究竟是假说还是真理?几千年来的后世注释或分化研究,可以说基本上都归于信仰,属于哲学领域的假说,或者干脆是一种宗教式的信仰。

直至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才从科学实验中验明了这是不折不扣的宇宙真理。

BBC的一部三集科教记录片《优雅的宇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所得到的令世人震惊而信服的研究结果。

300年前,砸向坐在苹果树下牛顿头上的一个苹果,萌发了这位伟大科学家头脑里的万有引力猜想,开启了天地之间的联系研究。

直到上世纪初,一个大胆的妄想开始萌生在瑞士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小职员头脑里,他就是日后盛名全球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他坚定地认为:宇宙一定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在指导运行。基于万有引力,结合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他发现了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间天体运行的理论。引起了全球轰动。

然而后来的量子力学,从物质的微观层面,又发现了基本粒子的随机性运行规则,则完全不同于相对论的天体运行规则。

这样出现一个巨大的矛盾:宇宙如何同时在微观和宏观的二套不同规则中运行?假如将英国的右行交通规则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左行规则混在一切,势必造成城市交通的混乱。

这里探讨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将天体引力G和宇宙间的其他各种力,包括电磁力、原子核力和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物理方程。

最后科学家得到了一个“弦理论”,即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一种类似琴弦般的随机不规则波动,将各种力组合在一起,而这种随机性又在宏观层面上达到了和谐平衡。

宇宙天体万物就神奇地统一在这个被现代物理学称为“弦”的能量中。

请注意,2500年前,老子起名的“道”还有一个名称就叫“玄”。第一章称道,无和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弦”便是将“玄”按上一张“弓”,用琴弦的拨动,使其千变万化,奏响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出来。

老子的道,为现代科学所验证,玄和弦如此神奇地吻合,这是哲学和科学史上天衣无缝般最伟大的契合。不得不为2500年前老子的道学深深赞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哲学史:老子与道学传统的确立
解读《道德经》
(23)老子《德道经·得一》释义(中)
《道德经》| 圣人老子眼中的“道”: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论语》与《道德经》互补(上)
《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