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痴翁万般求真相 双印千里缔奇缘—金代木字都统所金玉官印偶考记

这是藏友求我考证的一方金代金印。“该印章上面为红铜的天禄兽,下面为黄色的印章,是少见的金代金质汉文九叠篆官印!可能因为保密等原因,这位藏友不愿提供我要求的信息。于是,对该印的考证就只得暂时搁置在一傍。但该印文中的“于(专)字”的写法,却始终让我不能释怀,总觉得该字不可能是“于”,因为“于”字不可能出头;更不可能是“专”,因为辽金宋元时期“專”尚未简化成“专”。那这个字是什么字呢?我查遍所能见到的有关九叠篆的书籍也未见印文“于(专)字”的写法。万般无奈,只好暂停查找此“于(专)字”的无谓劳动。



然而,就在我放弃对这枚金代“于(专)字都统所印”考证的第三天,一次网上偶然浏览的巧遇却逼迫我不得不重拾起这份额外的作业。网易“印有三美博客”上的一篇“金代叠篆玉印——‘都统木字之印’”博文(见图2系列、图3系列、),犹如醍醐灌顶一下浇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怎么就囿于“于”、“专”两字固有模式,而没有按九叠篆书写规律之一:改变结构去拓展思路呢?九叠篆为了增加叠笔,或者便于处理叠笔,改变结构往往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结构、笔画改变是九叠篆中最常见的现象。象两印中把“木”字两撇捺变成一横的改变,就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处理。

图2系列:

图3系列:

它一反“木”字叠篆往往只叠两撇捺的作法(见图4),而通过改撇捺为横的匠心,把很少叠折的一竖成为主要的叠折部分(见图5系列),加固了整个字稳定性,使整个印文更加匀称美观。网友金印印文是“木字都统所印”,而“印有三美”的两方玉印印文是“都统木字之印”,不仅行文用字顺序格式不同,并且印钮、材质、大小规格也都不同。这说明它们是性质迥异但互有关职的两种官印。“木字都统所印”应该是军事机构“都统所”的“公章”。而“都统木字之印”应该是“木字都统所”最高长官“都统”的“官凭”(法人章、委任证明)。因此,两种印在印钮、印文、材质、大小规格,都有所不同。

图4:

图5系列:


元编《金史》关于符印的记载,虽然对各级官员的身份证明官印写得较为详细,但对官员掌控的机构记载却疏漏万端,而且错谬百出。其中朝庭各部门官印情况只记载了行尚省印小,令照尚书省印,小一等改铸,及安国军节度使如何用印的事例。关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机构印制规格、材质等信息全部阙如。这就为研究金代各机构官印带未诸多不便。比如金代“都统所印”,什么材质、规格如何、印钮怎样?就只能以出土的金代“都统所印”实物去测量,去排比,去猜测。金代“都统所印”至今已发现十余枚,但除Brian98的一枚金印外,其他均为铜印,规格一般高为4.5厘米,宽为6.5-8.2厘米间,重量在500-1200克左右。都统所加字的印,除这枚金质“木字都统所印”外,尚见一枚铜质“都统所醴字印”,(现藏濮阳市博物馆),它应是都统所下辖都统分所的公章。“都统所”始设于辽代,为都统驻在地。金代都统所始变为“都统官衙”,为正副都统驻防办公之地。

都统之官,最早见于前秦。唐代、辽代亦有都统,但皆为临时性军事统率。据《金史·兵志》记载,金代设置都统官始于天辅五年(1121年)。当时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都统是当时金兵统领一方的最高军事长官,而副统则为都统之副职。官属“正三品”,权倾一隅。至金熙宗(1135―1137)时,全面改革官制,废除了勃级烈旧制,但猛安,谋克等官职名仍沿袭之。金军队进入中原以后,猛安、谋克户大批迁入中原各地,金政府出于安全巩固的目的,“计其户口,给赐官田”,将其改编为屯田军,其头领都统逐渐变成封建的军人地主,各霸一方,掌控时局。金中期中央权力被分散,原集中在尚书省礼部的铸造、颁发官印的权力,渐渐为地方行省所取代。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竟能够发放“都统”、“副统”这样高级别的官印。金朝末年,地方权力愈加扩张。这一时期,为了应对变乱,金政府频繁用兵,所任命的官员繁多,等级制度不像初始规定得那么严格,“都统”、“副统”这样的官职,在地方可自行任命,其品级自然降低,权利大大削减,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些“都统”、“副统”的品级仅相当于县级官员的级别,这是金政权走向衰微的一种表现。

正因为以上原因,金代都统之印,出现了材质不一,印钮不一,规格重量不一的自然现象。“印有三美”的白玉印是金代“都统之印”中的姣姣者,而且是唯一仅见的金代晚期品秩最高的金代职官印。据《金史》卷四十四《禁军之制》有载:金宣宗“元光(1222—1223),时招义军十人为谋克,五谋克为一户,四千户为一万户,四万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此复国初之名也。然之外设一总领提控,故时皆称元帅为总领云。”《金史百官志四》:“泰和八年(1208年)闰四月,敕殿前都点检司,依总管府例铸印,以金、木、水、火、土五字为号,如本司差人则给之”。“木字都统所印”,当是依此条例而设而颁作。而“都统木字之印”,则应是“木字都统所”主官都统的官凭(印)。从白玉印的规格39*41*42毫米131克,可以看出机构印与官职印的显著区别。官职印一般较小较轻,便于随身携带。而机构印较大较重适宜摆放公堂案头。当然金末滥铸风起,情况又当别论。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最大特点是笔划折叠均匀,笔划布局呈正方形,填满印面。折叠多寡,则是根据笔划繁简而定,有多到十叠以上者,九为数之终。九叠,形容其折叠之多,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明,一直延续至今。金代官印普遍使用叠篆,其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所有官印无一例外,均有叠笔;二、每印并非每字皆叠;三、同样的印文叠笔并不相同;四、九叠篆的叠折要害在于用改变结构、增笔来平衡疏密,因此手段是多样化的。

这枚金末最高等级的“木字都统所印”机构金印,和金末最高等级的“都统木字之印”职官白玉印(那枚墨玉印后仿的可能性较大,暂存疑),能在浩瀚的网海中相遇互证,应是一种缘份。作者交流微信:184370770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代龟龙钮行军副统之印金印考
官印
原创︱农安古城(三)金代遗珍(下)
九叠篆的来龙去脉 文物考古论文 中国期刊资讯网
印学史(一篇文章让你读懂篆刻学)
金元官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