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两首清人的诗

时近农历年底,许多长年在外游学或打工的朋友都纷纷踏上了回家过年的旅程。今天要说的清代诗人的两首诗,写的正是远方游子岁末回家及节后离家启程的情形,也许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第一首诗是蒋士铨的《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1725-1784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岁末,当时蒋士铨21岁,正背井离乡跟随江西督学金德瑛求学,一年中他随金师游历了抚州、建昌、吉安、赣州、南安、瑞州等地,广结江西名士,学识大长,诗名渐著……奔波到年终前夕方才赶到家中。诗人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写下了这首诗。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她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二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生活化的描述,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真实而传神,令人感动。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诗人觉得自己过去一年出外求学,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内心惭愧,所以不敢直率诉说自己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用语质朴无华,却情真意切,语浅情浓,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归家后母子相见时那种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引得后世无数读者共鸣,堪称至情至性的一首好诗。

另一首诗是汪中的《别母》:

《别母》(清)汪中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汪中(1744-1794)是清代学者、骈文家。江都(今江苏)人。他幼年丧父,无力求学,靠着寡母去书商家里做佣人,才将他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也给了他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可是汪中成年后,因为禀性耿直,疾恶如仇,为世俗权贵不容,一生坎坷,怀才不遇,长年奔波在外依靠当幕僚和卖文为生,不能守护侍奉于母亲的床前,更仍然无法让母亲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这首《别母》诗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依恋与不舍,但是为了生计前程,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春伊始就不得不远走他乡谋生的心酸与苦涩……诗歌语言朴实平白,不事雕饰,却把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个人以为,当可以与蒋士铨的《岁末到家》一诗作姊妹篇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点读诗: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岁末到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每日分享】(清)蒋士铨|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Ⅰ品诗赏画接下句:“行行无别语”下句?
《岁暮到家》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