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

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自杀了,又一个天才离我们远去。这又一次让我们想到自杀这个极具复杂的人生问题。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自杀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难解开的哲学和心理学课题,折射出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那种对抗和矛盾。如果我们认识到或弄清楚自杀背后的众多社会和人生动因,那我们就掌握了哲学的一多半秘诀。自杀的例子很多,比如张国荣、陈琳、海明威、乔任梁……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呀,他们有的困于情感,有的困于沉重的人生问题,有的困于自身的性格或心理抑郁问题,但是无论哪个都是殊途同归,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放弃了过那种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其实,自杀这个问题蕴含着人生和生命中的全部哲学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那哲学或人生的魔咒也就解开了。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国,喜欢他的读者恐怕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不过加缪的这句话是需要深究的,不然凭我们常人的大脑是很容易理解错误,甚至走上彻底的虚无主义或旁门左道的。

加缪的哲学不是本体论哲学,他不关心形而上学的东西,虽然他写过一篇研究形而上学的论文。他的哲学是人生哲学,探讨的是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结论是人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世界是荒诞的,生存的本质也是荒诞的,或者说荒诞在生活与世界两者之间。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小说里有一句话:“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所做的选择都毫无意义,因为死亡迟早会来。”传记作家理查德·坎伯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人固有一死,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所做的选择,在超出人类的个体利益(即需要、欲望、偏爱、希望等)意义之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个解释并没有否定生活本身的意义,坎伯只是说人的选择和行为在上帝、命运、永恒价值、自然权利和历史规律那里没有意义。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生活有其自在目的,那么为什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杀呢?

人不是没有过幸福生活的可能,况且很多人正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人类的幸福很脆弱也很短暂。帕斯卡尔,这位令加缪为之着迷的17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在其传世之作《思想录》中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即每当想到人类脆弱不堪而且终有一死的自然困境,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慰我们自己时,一股巨大的悲凉就会朝我们袭来。而中国作家金圣叹在几百年前也曾发出过类似感叹。

想必加缪还受到过帕斯卡尔那个著名的 “死囚”比喻的影响,《局外人》也好,《卡利古拉》也好,《鼠疫》也好,所有的人设与空间都与死亡有关。帕斯卡尔的那个比喻是:一大群披枷带锁被判了死刑的人,“他们之中天天都有一些人在其余人的眼前被处决,而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命运里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待着轮到自己。这就是人类境况的缩影。”

既然人终有一死,那么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加缪说:“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着并不‘值得’”。“一个人自愿地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

不过,这种因为“生活不值得一过”或“活着没有任何意思”而自杀的现象只是自杀表现的一种。加缪称之为“肉体上的自杀“,或者”普通的自杀“。对此,他的态度是坚决否定的。他给出的思考是,人不能自杀,荒诞与虚无没有任何必然性就推论出自杀。当世界继续以非理性与沉默的方式向人类展示其冷漠的面貌,人不应因“人皆有一死”或“万事皆空”“虚无我无意义”等诸如此类的虑念而纠结甚至被压垮、打倒。

加缪不仅不接受“肉体上的自杀“,而且对另一种自杀——加缪称之为”哲学的自杀“也予以否定。存在主义哲学家舍斯托夫、克尔凯郭尔、雅斯贝斯和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都被列入其中,被认为是哲学上的自杀者。加缪不信仰上帝,也拒绝永恒,他视那些有神论的信仰和种种哲学学说为形形色色的“跳跃”或“过渡”。他说:“各种形式的跳跃,匆忙跳入神性或永恒,沉溺于常人或理性的幻想,所有这些屏幕、意识都是在遮挡一个人生主题——荒诞。”

加缪认为,这两种自杀(肉体自杀和哲学自杀)其实是消极逃避,自我窒息与自残,是对荒诞与虚无的无条件屈服,是对生命伟力的妥协。他说,与自杀相比,活着更需要勇气和激情。在否定和拒绝了“肉体上的自杀“和”哲学上的自杀“之后,加缪从荒谬入手推导出三种引导人生的态度:

一、反抗。 “反抗贯穿着生存的始终,恢复了生存的伟大”。

二、自由。 人拥有“精神的和行动的自由”。

三、激情。 什么是激情?激情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对将来无动于衷并穷尽既定的一切。人应当义无反顾地生活。“重要的并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尽可能地感受、体验,这就是生活,而且是尽最大可能、最广范围地生活。”

加缪虽然外表上给人一种冷峻深沉的感觉,其实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内心充满温情。他说:“我的整个世界都属于人间。……我以我的全部行动依恋着这个世界,以我的全部怜悯和感激依恋着这世上的人类。” “我对人关心,我对人类绝无轻视态度……在我作品的核心,总有一颗不灭的太阳。”

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现代西方哲学家把这句话又推进了一步:“经过审视的人生也是不值得过的”。既然从理论上论证了“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就只有一个:如何结束这无意义的(不值得活的)人生,即自杀。

苏格拉底时代和中世纪,人们言行的意义由上帝来保证,穷人可以真诚祷告,富人可以花钱赎罪,大家都有可能抵达彼岸(天堂、来生)。到了加缪时代,科技、工具理性把宗教打惨了,尼采哀叹“上帝死了”,大家谁都不相信有来生,人类的精神家园第一次被连根拔起。我们既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往哪里去”,那活着有什么意义?

彻底的解脱方法就是自杀,死了一了百了,一切归于平静,不再有痛苦、烦累和迷茫。就像中国古典作家曹雪芹所写: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相欠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加缪所阐述的自杀是哲学问题:如何结束这人生的无意义?他提出的方法是:没得选择,只能把无意义当作人生的唯一意义来对待,反抗、抗争,然后进入自我自由,实现自我的激情与理想。而那些真正自杀的人呢?真正把自己的肉体放弃当做一种精神解脱的认真对待者和现实执行者呢?他们一旦真的放弃肉身,就会永远的远离这一切,远离人类和这个世界所组建的一切美好。

特别令人感到惋惜和奇怪的是,很多自杀者往往都是人类的精华,各个领域天才式的人物,比如海子、梵高,他们似乎是由于在自我前进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太艰辛、太困苦,或者是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必要了,自己的才能和人生实现已经到了顶峰,然后对自我的创造和进取,对自己的肉体和痛苦记忆感到了厌烦和排斥,正面意义上讲,他们是不想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由于站的太高,看的太远,进而产生了很多生命的孤冷和痛楚,他们把世界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但是一个人无论如何是无法全部承担世界的苦难的。尼采说他能抗拒这种孤冷,任孤冷的八面寒风肆意吹虐,但是结果呢?尼采带着毫无悔意的超人傲慢哲学疯掉了,尽管他自诩为太阳,把自己看做超人的化身。

但是无论怎样,这些天才式的伟大人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自杀与不自杀(肯定被他们认为是苟且地活着)都只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和自我创造。从这点看,他们的生命具有的价值是超凡的。我们或许惋惜,但更多的是敬佩和赞叹,甚至要赞叹他们这种放弃无意义生活的勇气。因为他们不仅给我们诠释了活着的有意义有价值(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的自杀是具有很强的警示和唤醒意义的),而且给人类的灵魂指明了一条通往另外一种可能的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让加缪告诉你,人类千篇一律的无聊生活出路何在
如何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
荒诞是死囚的鞋带
西西弗神话:快喝下加缪这碗哲学鸡汤
加缪以日复一日滚石上山为喻,解读人生的荒谬:我,为何而活?
加缪 不懈反抗的思想家(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