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启蒙其实很简单

  主持人王竞:逻辑有强有弱,但是这种是可以得到训练的。我们现在来谈到家长经常带三到六岁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惑?掉进哪些误区里面?有的家长觉得数学对孩子来说实在太枯燥了,所以孩子应该先是多玩耍一下,在上学前就不用学数学了,上学以后再学数学来得及。二位怎么看这个想法?

  李培美:如果说家长说数学枯燥的话,那是因为他的切入点不合适。如果切入点合适的话,数学是一点不枯燥的。为什么呢?因为数学就是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在我孩子身边,在他的家里无处没有数学。从这一点来说有什么可枯燥的呢?另外数学是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说讲个数学故事,有什么枯燥的呢?不是挺有意思的吗?我们在这儿玩一个数学游戏不是更有意思,更可乐。为什么说数学枯燥,因为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主持人王竞:可能以前,包括很多家长在小的时候学数学的时候,可能都受过伤,觉得以后自己长大了之后对数学都有畏惧心理,也带着这种想法。但是今天会谈到很多比较新的一些给孩子做的数学启蒙,可以去掉家长这种顾虑。还有的家长觉得数学好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言下之意数学不好的孩子有点笨,专家们怎么看呢?

  邱守:我觉得现在评价一个孩子,其实这个跟评价有关系,现在评价一个孩子并不是用聪明和不聪明来评价的,就算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他以后进入到社会的时候,就不见得一定是发展最好的。我特别推崇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可能数学特别好的孩子,可能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发展优势,但是并不属于绝对非常聪明的。现在社会人和人交往也好,一个人获得成功也好,他可能不仅是看到智力发展这一方面的东西,也看到他跟别人一种交往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统筹方面的能力,组织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实际上通过这个评价,我是想给我们父母亲提一个醒。在数学上肯定有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发展得稍微慢一点的孩子,他只是一个个体差异,我们家长都可以通过后续的陪伴也好,学习也好,对他有帮助,有促进。但是光是用数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和不聪明,我倒不是特别认同。

  李培美:对,应该说每个人智慧倾向都是不一样的。我跟这些家长就讲,比如你的孩子数学好,那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说明你的孩子智慧之窗倾向于数学。对于数学比如说有点不是特别太喜欢的,或者说比较晚一点的,奉劝孩子不要着急,不要武断,这个时候就要好好观察,仔细的看一看你的孩子,他的智慧倾向是哪里?刚才邱老师所说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告诉我应该有多种智慧之窗,当你找对之后,孩子就会比较好的发展。加德纳的理论要有强项促进他的弱项,而不是专门攻他的弱项,强项来促进他的弱项,如果你的孩子强项不是数学,你要发现你孩子强项是什么,通过你孩子强项来促进他的弱项,这样的话是比较合适的。

  主持人王竞:对于三到六岁孩子而言,如果家长做出一个判断,我们家孩子不是学数学的料,这个判断是不是做得太早了呢?

  李培美:肯定的,不能这样的。我刚才说智慧之窗,我还没有说完全,一个是智慧倾向,还有他的智慧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逻辑思维发展有早开窍,有晚开窍的,当你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怎么也搞不明白数学的时候,不代表学不好数学,也可能到五六岁就开窍了,同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好。人的智慧发展不是一刀切的,不是到了三岁就一定要怎么样,到了四岁一定要怎么样。有开窍早,有开窍晚,大器晚成,别忘了这么一句话。晚成的,不见得不是大器。

  主持人王竞:很多家长会感谢您这个提议,而且由此长舒一口气,现在一些教育专家说,三到四岁孩子必须应该实现什么标准,长多高,有多重做什么题,有什么语言表达,按照年龄设置很多对应的标准。您用开窍这个词儿,说每个人个体发展有早有晚,强调一种个体发展差异性。这样让家长不要过早对孩子做出一个比较武断的评判。

  李培美:也不要着急。

  主持人王竞:现在中国家长好象很容易着急上火。

  李培美:其实这种着急往往就会伤害孩子。

  主持人王竞:还有一种说法,你们家是男孩,我们家是女孩,男孩肯定比女孩数学好,您觉得这是偏见吗?

  邱守:我觉得从我们观察和了解,我觉得在三到六岁,男孩和女孩学习数学的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在个体上面,还是个体上面可能体现比较充分一点。同样的这样一个内容,可能我们发现掌握特别好的,或者特别快能掌握的那些既有男孩,也有女孩。可能相对来讲动作慢一点,了解得会比较不是很清晰的,那也有男孩,也有女孩。但我觉得从三到六岁来讲,我觉得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可能刚才李老师也说到了,个体差异里面,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轨迹,这个发展轨迹可能作为家长的话是需要在过程当中不断的观察和了解自己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始终对自己孩子要有信心,不放弃。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陪伴者,我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其次是对他满怀信心,不放弃,然后要多收听这样的节目,能够正确地看待孩子发展,包括学习数学方面,需要往正确的路上怎么引导,我觉得需要去学习的。

  主持人王竞:我对二位的理解,尤其三到六岁早期发展阶段,个体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不像都是二十岁,三十岁的人大脑发育基本完成了,心态基本成熟了,所以个体差异不是很大,而是其他一些东西造成人和人之间不同。但是在三到六岁正因为个体差异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时期,所以更需要每个家长非常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千万别把自己以前比如说学数学时候失败的经验转移到孩子身上,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应该多上心,多陪伴一下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说法,我家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数数,还有的孩子已经会背家长表了,说我们家孩子数学在学龄前不错,两位专家怎么看?这种代表孩子数学启蒙做得不错嘛?

  邱守:包括一个孩子语言发展,并不是会背几首诗语言就发展得好,是同样的道理。干间是孩子对于数的意义是不是真的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不仅会数一到十,同时按数去取量可能也可以操作,按量摆相应的东西也可以操作。关键对于数是不是有真正的理解,这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王竞:数抽象的符号代表生活当中的意义,这是九,让他拿九块糖分给九个小朋友,才能说明他理解了。

  邱守:对,孩子对于数的理解要通过不断的操作,不断的体验才能够了解。背绝对不是一个方法,如果你是背了,可能就会回归到刚才说的让孩子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因为缺少了孩子思维的很重要的方式,需要去操作,去探索,去玩,去跟材料做朋友,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动脑,然后发展他的数学一种感知,包括您刚才说到数感,包括思维一种发展,必须要去做,光是停留在口头上会数某一个数,这些都不是代表他真的数学就是好,或者具备数学的思维了,绝对不能划等号的。

  主持人王竞:还有不能划等号的,家长认为数学就是数,会背加法表了。数学是很丰富的逻辑思维训练体操,包括分析、包括推理,包括您说的图形有空间感,或者包括颜色,包括顺序,有前后,有时间感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数学内容的一部分,可能一个家长容易犯的误区,尤其是学前这个把它纯粹具体到数,数当然是抽象符号,包括加法也是抽象符号,可能简单到这种程度,所以也是跟数学本身理解有误区。

  李培美:这件事最根本的问题在哪?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语文是很不一样的,学语言和学数学很不一样,比如拿记忆力来说,在学语言需要有记忆力,需要背,需要复述,这是需要的,重复,语言才能够获得。但是记忆从简单的重复记忆,在学习数学中间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数学不是靠记忆,不是靠简单的重复,不是靠背,绝对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越学越死,反而越学越枯燥了,数学真正意义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说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生活各种各样问题他能解决,这个孩子数学很好。就像你刚才说的,能够摆九块糖这不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生活中面临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数学好。这样来发展的话,数学就会越走越宽。

  主持人王竞:咱们这么说就能够打开家长对于数学的一个了解的天地,不把它只局限在数,可能摆脱家长自己早年一些阴影。我现在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家长以前数学学得很糟糕,他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吗?不是说上小学以后,因为大家说在学龄前个体差异很大,而且数学不管怎么说,是一个有思维挑战,一个思维体操需要一个训练的科目。家长以前数学学得挺糟的,能在家里帮助自己孩子做好数学题吗?

  邱守:我觉得学龄前的数学还是比较简单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必须要建立一个观念,数学实际上是跟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到这一点的话,再加上他对于学龄前数学的教育这一块,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不是单纯的数量,其实我们在纲要里面提到的数量、形状、时间、空间这些都是属于数学的学龄前的教育的内容。如果是它能够把握到数学实际上跟孩子生活紧密相关的,要跟孩子互动是很简单的事情。比如现在坐的三个人,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客人来了三个,给每个人端一杯水,可以让孩子来给客人端水。实际上客人端水过程中一个是培养对三数量感知,还有一一对应感知,一杯水对一个人,一杯水对一个人。其实这里面就是在学习数学,在发展孩子的数学,实际上就是家长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能够正确的看待数学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就像今天的话题,数学也可以很简单,就是因为你看数学的角度,不是看到完全答题,不是那样枯燥的认识,他觉得数学来解决题目上,来答题,来做一加二等于三,其实不是的。而是跟生活紧密结合的,可能这个家长如果有这个意识的话,送完三杯水以后,还会请客人吃水果,怎么给客人吃水果。如果有一个客人提出来只想吃半个,怎么分,可能也有数学学习在里面一可以分两个二分之一,两个二分之一合在一起就是一,其实就是很灵活的。关键不是家长自身以前数学学得不好,就觉得自己不能教孩子,学龄前的数学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的,是很有意思的,关键你要正确的看待学龄前数学学习这一件事情。

  主持人王竞:而且家长多一些意识和一些小招数来带着孩子在生活中认识这么多。我手里拿着一本书,天天学数学给家长支招,带孩子坐公交车,可以在路上看哪些不同标语牌,哪些是圆形,哪些是正方形、长方形,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说这一串香蕉,那一串哪串大,都不用数,目测的感觉,咱们要买大一串,还是买小的一串,当家长有数学意识可以随时随地教,不用心虚自己以前数学学得不好。但是有的家长还会犯嘀咕,我数学很差,会不会把我的特点遗传给孩子,数学差这件事会遗传吗?

  李培美: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专项证明一定数学不好就会遗传,当然人的思维倾向性是会有遗传的,不是绝对的。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正因为家长在数学方面有不愉快的感觉,你更要介入孩子的数学。我说是介入,而不是教,和孩子一起玩数学,越多介入,孩子将来就不再重复你那种失败。这个是事实证明的,只要孩子多接触,多这一方面去做,他的思维发展他的数学必然就会好起来。亲子的互动,家长的介入是绝对必要的条件,不管有多么好的老师,不管有多么好的学校,你父母一定要介入孩子的数学。

  主持人王竞:我们感到很多家长的误区,自己也许以前用了好的方法,也许自己数学会不错,可能有的家长小时候就被伤过,比如说刚开始没学会,受到批评太多,挫败感太强,或者刚开始接触数学没有找到您说的好玩的方法,一下子被枯燥要求算,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其实可能很多现在在数学这件事上,家长自己的心理还是一个挺重要的因素。可能首先要自己走出去自己的阴影,然后要建立一定的自信,另外再加上您说哪怕我不教,可以一起参与日常的数学活动。

  邱守:家长有必要的介入可能对于孩子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前段时间正好看了一份资料,这个资料讲到英国有一个专门项目,叫做有效准备的项目,这个项目针对三到七岁孩子来进行,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最后得出的结论,三到七岁的孩子在早先的时候,父母亲自己综合的素质以及三到四岁的时候家庭的指导,对于孩子未来数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有专门提到。也就是说可能在学龄前这个阶段,如果是家长能够重视这件事,能够去介入做这件事,那打好一定的基础的话,对于孩子未来的数学的学习是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他也说到,一个好的有质量的教育机构,实际上对于孩子未来的数学发展和学习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如果是家庭和你的学习教育的机构,能够共同合作的话,这是最为理想的。

  主持人王竞:那真是太理想了,我们观察很多家长,大家工作压力非常大,尤其在数学这件事上,有一些或多或少心理障碍,觉得自己以前不好,或者怎么怎么样,他们更多的把这个数学启蒙的责任交到幼儿园,或者幼儿园之外还有巨人这些学习班、加强班、兴趣班等等,相反自己在家里不用做什么了?你觉得家长这种做法,他觉得我已经花了很多钱给你上最好的幼儿园,给你上最好的学前班,这就够了,你们怎么看?二位都在强调还是在家庭家长陪伴介入参与很重要的。

  邱守:举一个例子,西方在于孩子的阅读上面,实际上他们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给每一个庭一个建议,让他们每天有半个小时陪伴阅读的时间,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日积月累和经过十几年的后续的跟踪发现以后,这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的素质,以及孩子今后学习的这一方面的能力上面,实际上有很大的提高。以此来反射的话,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管是哪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启蒙老师的角色,特别是三到六岁。家长这个角色是幼儿语言和校外机构无法替代的,校外机构可能一个星期在外面待一个小时,或者一个星期待两个小时,但是你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和周末的时间都是跟家长在一起,而且我们说的学龄前的孩子学习应该是生活化的、情境化的,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情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有时候是在家里,有时候跟朋友聚会,有的时候去餐厅吃饭,有的时候看电影院,只要有数学启蒙的意识,家长善于在不同情境里面结合有关的数学思维一种渗透和引导,我觉得他所发挥的作用,是比我们教育机构和校外课程要更有意义的。

  李培美:我来补充一点,有这么一个公式,非常著名的推断。一个加法公式,说幼儿园、家长、和学校结合,它的作用是一加一大于二,这个公式一加一不能用等号,是大于二,为什么呢?学校和家长的结合,它的作用要大于二,说明它就有更大的作用,比二更大了,这个公式家长千万要牢记,只有一加一才能大于二。如果只有一,没有再加一个一,就不能大于二,甚至小于二了。千万要记住一加一大于二,一个是培训机构老师面对的是个群体,不是某一个个体。而家长面对的是你的个体,这样才有更好的针对性,更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它的作用是一加一大于二。

  主持人王竞:这样对中国好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为孩子创造很好的幼儿园,或者学前教育兴趣班的条件,别忘了自己启蒙的角色,它是至关重要启蒙的角色。为了做很好的启蒙老师,启蒙陪伴者,也要更多了解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常识,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孩子智力水平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介绍一下三到六岁这个阶段,刚才提到一个开窍期,我的理解好象四岁半五岁的样子,三到六岁这个阶段又能怎么细分一下,三岁半,到四岁孩子的妈妈,对孩子数学启蒙更应该重视抽象逻辑培养,还是具像顺序的培养等等。到了4到5岁,5到6岁不同阶段能做出什么具体的指导?

  邱守:我觉得3岁小班的孩子,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必须要借助具体实实在在物体来去感知,在操作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数学方面的经验,或者数学方面的概念。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启了抽象的思维了,所以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可以把具像的东西跟抽象的符号建立必要的联系,比如说我们在给妈妈穿一个项链,有的小朋友很有规律来穿,两个白的,两个黄的,妈妈告诉他,这里面有规定的排序里面,其实是有数学的模式在里面,数学的模式我们AABB这样一个模式在里面。可能我们会把抽象的AABB数学的模式跟他具像的穿的项链建立联系,让孩子们能够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转化到抽象的符号。

  中班的学习介于两者之间,中班的孩子老师在学习的时候,或者家长跟孩子做互动的时候也好,首先要从具体形象入手,如果是你的孩子具体形象这一块也很快自己悟到其中的,像刚才说项链里面内在规律,家长也可以有一个模式上的引导。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一方面就是仅限于理解具体的实物上面呈现的规律,那可能更多的是让他操作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可能会说给阿姨穿一穿,用不一样的方法,再给姥姥穿一个不一样的方法,我觉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在引导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他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学习的方式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在理解基础上相应的有一个互动策略上的调整。相应的年龄段会有这样的区别在里面,对于每个个体,刚才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的。作为家长来讲,很重要的一点,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也许是小班的孩子,有可能他的思维发展超出于小班基本性的孩子,你在上面引导的时候可以加大一点难度,稍微挑战一下,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地方是可以拔高一点的。

  主持人王竞:您说得特别好,可能有时候既不能让孩子觉得太简单,容易失去兴趣,不能太难,给孩子一种挫败感,让孩子承受不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数数的时候老在掰着手指头数数,有的家长受不了孩子这一种,让你学数数,怎么老数掰手指头?这是家长对孩子没有尊重他微妙的三到六岁期间的发展规律吗?

  李培美:这是典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思维发展的进程,数学教育中间家长最大的问题,他们不了解孩子是怎么学习数学的。孩子学习有他自身的特点,也不同于小学生,更不同于大人。真的非常微妙,他们学数学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大人。就拿掰手指头这个事,不信,找一个小学生,你说掰手指头,没有哪一个小学生叫他掰手指头也不愿意掰。

  主持人王竞:丢人。

  李培美:不是说丢人,他认为没有必要,你知道吗?

  主持人王竞:他想不起来要掰手指头。

  李培美:但是在入学之前,你不让他掰手指头都不行,这就是说小孩子有学习数学的特点,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我要特别特别跟家长讲的,每次我都反复说。你要知道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数学跟他将来进入小学年龄以后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只一个家长向我咨询过,李老师我们家那孩子就不爱动脑筋,我说他表现是什么呢?你看,很简单的题,他也得掰手指头。有一个家长特别有意思,我们孩子当超过十个,还加上掰脚指头,他妈妈就说,你不要掰手指头,你自己想啊,不能掰手指头,孩子还问他妈妈,不掰我的手指头,我掰你的手指头,他把妈妈哭笑不得。这个时候家长认为他孩子是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实际上这个时候他掰手指头才在动脑筋呢,掰手指头时候,他的思维运算起来,当不让掰手指头,思维停止了,甚至于混乱了。

  主持人王竞:为什么这样呢?

  李培美:就因为他的思维是有阶段性的,人的思维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在三四岁的时候,他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刚三岁的时候,有直觉行动思维,到了四岁半抽象思维才开始萌芽,才开始发展起来。比如一个加号,一个减号,家长都会认为太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这个加号和减号对于三岁、四岁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天文字,好象咱们不认识的一个外国字似的,完全不理解这个符号是什么?这个加号是一个逻辑符号,它表示的是两个数的逻辑关系。必须要怎么样呢?这个时候不能进行抽象的时候,就要有一根拐棍。

  主持人王竞:这就是手指头。

  李培美:需要有一根拐棍帮着他进行抽象,这个拐棍就是手指头,就是具体的工具。所以说他掰手指头的时候才能算一加二,这不就是动脑筋,不让他掰,坐在这儿,他思维就混乱了,就茫然了,甚至于会停滞。所以我跟家长说,你绝对是冤枉你孩子了,他掰手指头才是在动脑筋呢,甚至于有时候在幼儿园看见过,有幼儿园老师也是这样,把手背到背后去,谁也不要掰手指头,但是你们知道背后手指头还在动呢,当提问的时候,不掰手指头的时候,这些孩子叫起来一个打错了,当不掰手指头给你乱答了,思维就混乱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第一个意识到你的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的程度。

  主持人王竞:还需要一个拐棍。

  李培美:对,这个拐棍就是具体的东西。第一不要责怪他,更不要撤销他的手指头,允许掰手指头,但是不能停留于掰手指头,多给他一些拐棍。说孩子,咱们不掰手指头,这不有小棍,还有扣子呢,摆一摆,这儿还有原点呢,原点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像终结。就跟走台阶似的,如果一步跨三个,多费劲啊,当然不是一直停留于掰手指头,给一些具体东西让他逐渐抽象起来。当他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丢掉这一根拐棍,自然而然进入符号运算就会有兴趣,就会有信心了。

  主持人王竞:三到六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家长很容易对孩子产生很多误会,而且通过误会伤着咱们孩子自尊和自信心。

  李培美:别忘了家长已经进入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以你的思维水平来衡量孩子。

  主持人王竞: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心理学家们有一个描述,说他们是在用手来思维的,也可能刚才邱老师说的操作性,当他不仅抽象动脑子,当他的手也在摆弄这些东西的时候,眼睛在看的时候,可能对数学启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刚才谈到还是有很多的误区,不管怎么说,幼儿园家长比较重视孩子数学启蒙这一块。西方通过一种脑科学心理研究发现证明,觉得三到六岁这个期间,应该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终身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习惯的养成,进行有效的训练,有效的刺激,否则的话,太浪费这个时期,他的大脑已经具备的这种天然条件。所以我想请二位讲一讲,你们现在觉得你们了解到的在西方或者在国际上比较前沿的一些数学启蒙的做法,我们今天这儿也带来了一套书,叫做迪斯尼数学,刚才有一个例子,从这里头翻到。迪斯尼是全球儿童娱乐的一个品牌,有很多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形象,小小孩喜欢,维尼熊、米奇,大孩子喜欢赛车或者公主等等,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用了孩子特别喜欢这些形象做了学前数学家庭用书,国际上这些数学教育启蒙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邱守:我觉得这一套书我也翻过,迪斯尼确实在做学而乐数学的时候,真的特别用心。首先体现在他对于这本书受众对象,心理,准确的把握这一点做得特别好。迪斯尼里面的角色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巴能够用到性别上一种趋向。比如说男孩可能比较喜欢赛车、板牙,女孩喜欢温暖一点公主的形象,白雪公主这种形象,所以会做出两个男孩的系列,还有女孩的一个系列。同时这一套书里面,我觉得设计的内容上面,也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而且能够符合数学学习,三到六岁学习的一个逻辑性,这是从数字和数数开始,到数字和数数的进阶,形状、规律,加法,测量,循序渐进来安排。它里面的设计上面,也有很多很细节的地方,我觉得大家可能也是听得比较多细节确实决定成败,跟市面上很多数学操作材料不同的是细节上面的安排。比如里面会有故事穿插在其中,故事穿插在其中,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我觉得也是在了解孩子的心理上面做了这样一个巧妙的安排,故事穿插在其中,故事的角色引出学习的内容。就像孩子用这一套书的时候不仅跟家长对话了,还跟故事里面这些角色对话,而且故事里的角色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给他一起来玩数学的游戏,来做上面的一些练习。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避免到枯燥和误区,而是会感觉到非常有意思,而且有自己喜欢的这种同伴陪在身边。然后写成好听的故事可以听到,当然这个故事不是孤立在数学之外的,而是跟里面的数学学习是有一定关联性。还有里面的内容安排上面,我觉得也非常符合于孩子的学习的特点,比如说它的数量的学习,每一个数量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模式在里面。比如说给不同的角色画上不同数量的帽子,进行数数和量的联线,然后捉迷藏,哪个数字藏起来,把它找出来吧,都有这样的学习的套路和模式在里面。实际上孩子要通过一遍一遍这样的套路和模式重复的学习,他才能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从具像到抽象的对接和延伸,编排方面非常具有科学性,非常符合孩子学数学这个学科本身的一种规律和特点在里面。

  后面还有很多亲子互动的游戏,这个是非常适宜在家里面进行亲子游戏的,后面的游戏对于家长学习这个册子里面的内容也是有很多延伸,通过这个游戏对于这本书上一些内容做了一个更深的一种理解和巩固,然后也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所以我觉得它的完整性,它的科学性它的趣味性,在这一本书上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这是我看完这一套书的一个感受。

  李培美:现在数学发展是这样的,我还没有什么特别先进的理念,据我所知,现在幼儿园幼儿的数学特别主张两点,一点就是综合性进行数学教育,第二点就是操作性,幼儿数学特别强调两点。综合表现在两点,是跨学科的综合。不要强调数学就是数学,语文就是语文,不是这样强调的。而是强调跨学科来综合进行。这一点我看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明显的跨学科的综合,把数学和文学艺术这么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我感觉这是一绝了。目前为止我看到还没有和经典这么样紧密结合的,就是一种跨学科的。在这里面既让孩子学数学,又进行了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美学的熏陶,这一点特别好。孩子在这一本书里面不仅获得了数学,也获得了文学艺术,也获得了美。这种综合性是现代特别提倡的,现在幼儿园都提倡这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综合。我是说这一点特别好的。

  第二点就是操作性,在这一本书里面有多种多样的操作方式,比如说涂一涂、减一减、描一描,贴一贴,这是非常好的,孩子就会主动介入。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小孩子智慧是在十个手指头尖上,中外都认同的。小孩子智慧是在十个手指头尖上,而不仅仅用他的眼睛,这本书不仅仅用它的眼睛,而且用他的双手,这是什么呢?也是北师大教授特别强调的,数学应该是视觉和触觉联合性,这是最有效的途径,这本书里体显得非常到位。这一套书非常好的,但是这一套书要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它应该是家长很好的帮手,孩子很好的读物,应该超越这本书,跟孩子生活结合起来。

  主持人王竞:我有一个好朋友孩子四岁半,妈妈每天下班特别晚,孩子跟奶奶和爸爸关系更好,有了这一套书每天和孩子做十分钟,十五分钟题,孩子特别爱玩里面的题,觉得跟妈妈在一块玩游戏。她在孩子心目中地位一下升高了,而且通过这种游戏,孩子的数学的技能很明显,对数的概念、逻辑的小思维,已经动起来了,走在大街上发现孩子知道三是这么回事,五是那么回事。所以我现在自己一个感受,咱们谈了很多中国家长,中国好父母的努力,很多对孩子的用心,也谈到了家长一些困惑,我觉得西方的一些在学前方面的尝试,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既有幼儿园的教材,但是也有像这样子做得比较用心的,家庭的用书,帮助父母,哪怕父母是没有特别的数学修养,或者数学技能的,他可以很快乐的和孩子一起走过数学的启蒙阶段,而且能够每天或者每周那么几次可以和孩子有快乐的亲子时间。还有邱老师给我很深刻的印象,给孩子做的书特别需要研究孩子的心理,最后不是说像李老师说的,我已经这么会逻辑思维了,我觉得加号你怎么就是不懂呢?要去回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借助于一些好的书,也能增加家长自己的信心。最后呢,我想请两位专家在中国好父母栏目,对中国家长给孩子数学启蒙方面,每人提两条建议吧。

  邱守:我想跟中国好父母说我们在数学教育上面不要抱有功利心,平常心,关键的还是要点燃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数学,亲近数学,这是我最想给大家说的。

  李培美:我要说一句话,希望我们父母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个时候就和孩子一起来玩数学。

  主持人王竞:好,数学其实很简单,请家长也加入数学的游戏,谢谢大家!

  李培美:请父母不要单纯做老师的帮凶,可能说得直白了一点。我看到一个家长写了一篇心得,每次听老师谈话以后,都不会把老师话直接告诉他的孩子,有时候甚至拐弯抹角变成另外一个角度来跟他的孩子表态。他的孩子其实老师是不满意的,但是他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老师的不满意。孩子后来说是上清华了,那个时候逐渐逐渐走出这个阴影。我想就是这样的,在任何时候都要让你的孩子跳一跳够得到,在任何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跳一跳够得到,当他够得到的时候,孩子越跳越高,而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不但够不到,而且不想够了。父母一定要做一个很好的中介,对于学校来说,做一个很好的中介。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学校,就改变家长自己,改变我们,协助我们孩子改变他的心态,最主要的你的孩子心态,而不在意你要教他什么,当你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就行了。

  主持人王竞:我不知道现在奥数班从几岁开始上的,我们网友反映好多跟孩子报奥数班您觉得有必要吗?

  李培美:官方已经取缔奥数班了,在学前没有办奥数班,一般办思维训练班,还没有办奥数班,所以说对于奥数来说已经由于过街老鼠了。

  邱守:有争议的。

  李培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奥数这个东西不是说万恶之源,他并不是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就是不要把它作为一个应试工具就好了,其实我看过奥数教材,其中有一些内容对于孩子发展思维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后来太功利了,好多家长让孩子参加奥数班得一个什么证,小升初,中考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这就坏了,如果不作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比如有一些奥数渗透,有一些奥数启蒙也不是说没有好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启蒙”到底怎么做才有效?这篇文章一次讲个透
最全的数学启蒙方法,都在这里了!
数学启蒙与数学提前教授有什么区别?
缺觉老母亲晚上怎么度过的,你真的知道吗?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教你数学启蒙正确姿势:数学很好玩
幼升小 | 如何启蒙数学,能有效助力孩子幼升小面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