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情商的孩子,都带有这些属性

现在的教育有功利浮躁的一面,分数极为重要,但是回归根本,教育还是为了育人。孩子们成长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性格要比取得的成就更为重要。我现在所带的学生,他们在智力水平、见识视野上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当年甚至是现在的水平,让人不停地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更重要的是,在平常和孩子们的相处中,他们常常让我发现一些特别可爱的地方。也就是“情商高”。

所谓情商,并不是说一个人要很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或者是我们平常俗话所说的会“来事儿”,而是对他人的情绪、需求有感知对自己有认知、有掌控,能勇敢做自己,又能和世界和平共处。

大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能够大方地表达爱

老师是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职业,一个人面对五六十个孩子,如果心中对这一职业、对孩子们没有爱,是根本做不下去的。而若是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可,是对老师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情。回想起自己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几乎每一天都是战战兢兢,也受过许多挫折。可是有一些小孩会真诚地向你表达他们对你的认可和爱,这是我作为一个教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支撑我走过最难的时光。

后来我慢慢地观察,那些会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他人的肯定和爱的小孩,对生活的态度总是很乐观,心态也特别积极,身边总是围着一大群朋友。他们向别人付出了爱,身边也环绕着爱。通过了解,他们也往往都来自非常有爱的家庭。

在几季《爸爸去哪儿》中,小公主夏天poppy,黄磊的女儿黄多多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小朋友。她们招人疼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们非常“有爱”,落落大方地告诉周围的人“我喜欢你”、“我要跟你做朋友”,给周围的人一个吻或者一个拥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表达要含蓄,以至于我们都很害羞于向周围的人去表达爱,最难的是对自己的父母。那些很有爱的小朋友往往都来自很有爱的家庭。有一个小朋友会在朋友圈中表示“我有一个好妈妈”,会贴出爸爸妈妈牵着手散步的图片,而妈妈也会在下面留言说“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暖心相伴”。这样和谐有爱的家庭,让他的“储爱槽”一直以来都充满能量,自然而然地照亮周围的人。

现在的小孩会越来越大方地去表达爱,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爱你么么哒!”“我们支持你!”是挂在嘴边的话。我发现对“爱”的表达并不会削弱爱的珍贵,你只会在这种仪式之中感觉到越来越强烈的爱意。当我跟这样的小朋友在一起久了,我会自然而然地很快乐,被他们所感染,我也会去向他们表达支持和爱。

能够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别人家的孩子”的影响,有的家庭之中这种比较会非常严苛。常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时常体现对孩子的挑剔和不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关爱。这会让孩子一直处在不自信的状态中,时刻处于对失败的恐惧之中,做任何事都求快求完美,而且会迎合他人的要求。

虽然或许在同龄人中他们已经足够优秀,却从未享受过生活的快乐,生怕自己一放松就落后。而且这种“优秀”或许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所想要的。

对自己的自信和安全感来自于一个比较宽容而有爱的家庭。有一些孩子明白自己“值得被爱”,自己已经足够好,“打了100分我会爱你,打了80分我也仍然爱你”。这并不会导致他不去努力,而是明白努力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

他们对自己做得到的事感到很高兴,对于自己某些事情做不到也不因此否定自己。眼睛看着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自己的短处。而且对周围的人,非常包容有耐心。 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不会因为别人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出口伤人 。

他们会很坚持做自己,因为自己足够强大。并不需要改变自己去迎合或者取悦他人,也不需要焦虑自己哪里不够好以至于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因此,他能够去寻找自己内心中,自己所需要的、高兴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们会不惧怕挑战、不害怕失败。心理学上有“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挫折会将它当做一个好机会,不断吸取教训追求进步,而固定性思维的人这时候会否定自己,以至于不敢犯错,之后会去一直选择较为容易的任务。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是去追求别人眼中的优秀,而是能够不停地挑战自己追求卓越。

心态平和,不焦虑

“享受过程”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在高中学习压力这么大的阶段,有几个同学能够说自己真的爱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像是超负荷的老马,身上背负着自己时刻想摆脱的学习任务。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我能不能三个月把XXX学好?”“老师我最近一个月每天晚上做一篇文言文为什么考试成绩还没有提高?”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期待很大,如果不能立即见效,就开始怀疑一切,开始焦虑。这一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以及想要快速达到目的的“结果导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焦虑。这与当下成功学盛行的社会风气有关,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

我觉得这种现象出现在人生之中的某一段特殊时期(比如高三)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不能够将它变成整个人生的常态。这样非常容易被结果挟持,生活迷失目标和意义。如果自己的生活变成闯关打怪,完成别人给自己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那么生活的乐趣在哪里?“我”又在哪里?

一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小孩子是没有焦虑感的,给他们一个小玩具他们可以专注地探索一下午。学画画的时候,他们只是觉得画画这件事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并没有想过“我要一个月速成”,但是在这种享受乐趣的过程之中他们却能够取得巨大的进步。

所以说,在自己为了一件必须的目标努力的时候,也仍然要常常问问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做一件事情,就算它没有办法给你带来任何物质回报,但是给自己带来了愉快,就已经是巨大的意义了。一个能够去享受努力的人,他也一定会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我考98分怎么就成了笨小孩?
幼儿园分离焦虑带来的睡眠不安
一个人走向优秀的标志
害怕失败比失败本身更可怕,教会孩子“输得起”,这三点是关键
学生期末评语003
小孩上幼儿园的适应流程表,早知道早做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