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该出现的写作混淆现象——对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辨析(李炳银)

  近些年来,标着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作品很多。因为这样的文学都有写真纪实的特点和作用,所以,在作品体裁的认定上就十分的随意。有不少作品的体裁标示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样很不准确的标示,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二者的交叉混淆就愈来愈严重了。加之在不少的文学评奖和作品选集中,对此好像也不细究,全都一锅煮了(我自己也参与了这样的活动)。这样的结果,也使这样的混淆变得更加严重。

  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其实是有很多区别的,对于这二者的混淆,会对创作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我曾经反对使用“纪实文学”这样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是一个很空虚、宽泛的概念,它缺少实际的指向和认定。像用“文学”指示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这些体裁对象的作品一样,而这些体裁的创作之间是有许多明显差别的。我们可以说某一本书是文学类书籍,用以区别它同科技、医疗、艺术等类别的不同。但我们就不能够笼统地表明这是一本“文学”书,而是直接明确地标明它是诗歌,或是小说。“纪实文学”,本应是文学的内涵品性,具有纪实特点的作品就有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等,也可以再加上现在人们认可的“历史纪实”。但不能够用“纪实文学”来统驭这所有的文学品种,将其都视为“纪实文学”来对待,而要尊重各自的特性。

  我现在不反对纪实文学,但是要将它看成一种有自己特殊表达目的和方式的文学文体,而不能够用它来概括和代表所有具有纪实特点的其它文学体裁形式。有不少人提出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区别如何的疑问,我这里就自己的理解着重谈一些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不同与区别的地方,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

  关注和用力的重点不同:

  报告文学创作,是同报告文学的生成背景和个性特点联系在一起的。报告文学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有四,即真实性、现实性(也有人称为新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它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文学体裁作品的根本所在。现实性是报告文学参与和推动社会建设的基点所在,是报告文学能够区别其它历史、个人内容作品的突出标志。茅盾先生曾经指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还指出:“‘报告’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将刻刻在变化、刻刻在发生的社会和政治的问题立即有正确和尖锐的批评和反映。”所以,这种现实性也应该是报告文学自主舞蹈的重要阵地,是报告文学以己之作为影响改变现实社会的舞台所在。报告文学的思想性,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是报告文学作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独立感受、面对和思考认识的个性表达。不能够将没有很好的对象选择,只是描述了真实生活事实的作品看成报告文学,最少它不会是优秀的报告文学。所以,思想性是报告文学参与社会观察、社会认识判断和独立理解的重要基石。至于文学性,自然很好理解,就是报告文学必须借助文学的艺术表达将自己的真实、现实、独特的社会感受表达出来,使得读者喜欢和便于接近和接受。这些特点,就是报告文学所应关注和用力的节点。

  而现在人们所认可的纪实文学作品,却和报告文学的这些要求不完全相同。我们看到,所谓纪实文学,大多都是在面对和记述着某些历史事件和个人行事,或是在揭秘与介绍着某些事件的内情和进程。这就明白地表明,这些纪实文学作品的用力点在于对历史的接近和解析,而和直接的现实生活有明显距离的。即使是作者在这种历史的记述中表露了一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其实也是十分轻微和有限的。另外,纪实文学在接近真实的过程中,是有不少困难的,很多的内容,都是过去式的存在对象,没有了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仅凭书面资料和有限的访问,是很难保证其记述内容的真实性的。这些年间,不少纪实文学作家被谴责和起诉,其原因就在这里。另外,纪实文学作品,往往对于历史的事件进程和人物的经历感兴趣,而并不在这些内容的思想内涵评判方面用力的。所以,作品所提供的多是一些作家掌握的事实,这也许对还原历史对象的原貌有益,但比较缺乏独立思想的表达。有很多是作家对既成看法意见的重复和被动无奈的依附。纪实文学有出色的作品,但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历史资料的简单罗列汇集,在文学性方面表现乏力。如果不是可以满足某些人们因为历史的遮掩而从中获得一些新鲜消息的好奇的话,某些纪实文学几乎价值轻微。纪实文学在根本上也许还不能够认定是一种独立的创作,将其视为历史的追踪和文学整理呈现也许比较妥当。

  

  写作的方式和意图不同:

  优秀的报告文学,因为只可能在现实的社会土壤上生长出来。所以,报告文学作家关注社会的眼光,始终在社会生活现实的进展和变革之中。报告文学的题材对象,是作家在直接,繁复,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寻觅、发现、选择的结果。要认真地落实这些必要的创作条件,报告文学作家就必须对现实社会生活有一种敏感,有一种面对,有一种独立的认识和评判,否则,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创作的。正是因为这样,面向现实的各种不同对象的采访就变得具有基础和根本性了。像小说家那样凭着自己的社会观察和体验,在安静的书房凭虚构写作的方式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是行不通的。一个没有对现实社会生活热情参与,不关心其现状和改变可能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接近报告文学的创作,自然也不会真切地感受认识到报告文学创作的艰难、乐趣、价值意义。报告文学的舞台在社会,在眼前的社会生活,它的目标指向也同样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它在这里活动,在这里表现,在这里成功,也在这里接受考验。检验报告文学价值作用和力量的,不仅仅是文学界自己,而在于更加广大的社会读者和现实及长远的历史时间。

  一般说来,纪实文学创作活动的范围大多在历史社会生活的圈子之内。因为纪实文学是对题材对象的一种被动接受,它更多感兴趣的是那些历史上曾经发生,但人们又知其不祥的对象。例如名人秘闻、宫闱斗争、战争内情、事件本真等等对象。纪实文学作家用力的是对于历史的接近,是力图通过自己的调查和表现尽可能地恢复对象的原貌。虽然说,不少纪实文学所表现的内容,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历史对象多少会有所帮助补益,但这样的对象大多都已经是过去式的内容,它所具有的作用和造成的结果已经凝固或无法改变。所以,这些即使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是新鲜的消息,也有很多失去了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量。更多的时候,只满足人们窥探的好奇要求。纪实文学的写作主要是对历史的访问调查,虽然接近第一手的材料也不容易,但毕竟相对要稳定和简单一些。所以,在纪实文学写作时,谁占有了材料,谁就接近了权威。而作家个人在写作中的作用、水平能力等就表现得不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历史就像天空的浮尘,像蓝天上的虹霓,消失了的,人们就很难将其复原。所以,纪实文学永远不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充分原本真实的对象。所以,在肯定存在着不完满的对象内容面前,人们有理由对这样的作品持有疑问。

  

  混淆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的弊端和不良影响:

  对于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这样在个性特点上有所交叉,但又存在许多不同的文学写作对象,人们在接触和实际操作的开始,就应该十分认真地辨析和区分。因为,将二者混淆了,就不易感受对象的作用和作家的用心。最为突出的弊端是,这种混淆极容易影响和改变作家在创作时的用力对象。因为纪实文学在现实性方面的无要求和写作表达时的相对宽松原则,不少作家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放松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挺进,而乐意在历史的圈子周游,降低了报告文学的时代性表现。这样的结果,既明显地影响弱化了报告文学写作的成长发展,也使作家关注现实社会生活进程变革的热情有所减弱。文学的力量会有很多方式的体现。但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看轻文学的现实作用和力量。在这一点上来看,混淆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区别,将报告文学的写作引导到纪实文学的范畴的行为,是对于报告文学现实作用力量的消解,不利于提倡和催促报告文学面对现实、投身复杂严峻的现实社会变革、不断走向进步文明的努力。这种混淆的不断严重,也使得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二者自己的个性特点变得模糊起来,不利于各自的发展,也会给作家今后的写作带来迷惑。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已有很久。在当年“纪实文学”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我就提出了意见。但是,纪实文学的道路相对于报告文学的路要好走一些,况且社会也有这样的需求。所以,就有了如今这样的局面。这是个人们稍不注意就会混淆的问题,产生这些混淆的现象也不奇怪。但是,我以为这是一个应当搞清楚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告文学与新闻通讯的异同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及辨析【梁鸿】
作家随笔||报告文学写作应注意的几个现象||陈德民
争鸣◎魏建军:“非虚构”一词的困惑
她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文体新发展的解码与扫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