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升教研组长的学科领导力,这份来自上海区域的新探索有启发丨区域案例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和最基本单位,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
上海市奉贤区从明确教研组职责使命、拓宽教研组建设视野、找准教研组建设方向、提升教研组建设高度、助推教研组建设能级五个方面着手,聚焦区域层面如何提升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的学科领导力的命题,主动适应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教研组建设要求,凸显教研组建设内涵发展在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感受工作快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和最基本单位,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纵观我区(上海市奉贤区)的中小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得到了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各学校均健全了校领导分管各学科教研的制度,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等已成为常态,而且教研经费得到保障。

但就教研活动的状态、质量、效果而言,依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审视教研组组长的地位,建立规范的教研组组长培训、指导、评价监督机制,提升教研组组长这一群体的学科领导力,对于整体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效能,显得十分重要。由此,近年来我们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角色定位,明确教研组职责使命

1.教研组发展定位

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有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首先,围绕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创设常态化的教研环境,寻找让教师感到亲切、能引起共鸣和思考的问题,引导教师自觉开展学科教学教研;采取激励机制,营造教研氛围,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形成教师认同的教研组人文环境。

其次,主动适应学校教学改革主旨,科学规划学科教研蓝图,细化措施、注重落实,实施菜单式系统管理,引领、激励、助推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

最后,教研活动应基于教学实践、教材内容、学生成长之需,教研主题应源于对本校教学实践的思考与领悟,在吸纳教师意见和建议中不断改进,观摩、反思并更新观念。

2.教研组功能定位

一是研究。教研组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把教师组织起来,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交流时可能没有得出正确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激发和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二是指导。作为同学科或相邻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一方面要督促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受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三是培养。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为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成长发展的平台是学科教研组的重要责任。

四是服务。作为教师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人力资源优势集聚地,虽然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不一定解决问题,但通过讨论与交流,研究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进步,这些无疑有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

五是管理。学校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教研组,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从常规工作到教学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教研组必须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

3.教研组组长角色定位

教研组组长的角色丰富且内涵交叠,综合起来,其角色定位可以概括为:优秀教师、学科教学组织领导者和专业领导者。

优秀教师角色是组长通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来为其他教师扮演模范的角色;

组织领导者角色是组长作为组织的负责人,实现组织目标、保障组织有序运转的角色;

专业领导者角色是组长依靠专业方面的影响力,为教师提供支持帮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色。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各学科提出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这也对教研组组长领导力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组组长不仅要传承原来的服务意识,也要有学科责任意识,更要在合作教研、均衡教研、主题教研等方面有所创新。

理性感悟,拓宽教研组建设视野

1.落实组长通式培训

在进行区域教研组建设问卷调研、问题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反复研制并落实中小学骨干教研组组长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分为专业理念、教研组及组长定位、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

围绕教研组组长区别于学校行政领导的学科教学领导力问题,借助相关研修班,就如何适当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分寸、如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何使教学策略实施合适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命题。

在区级通式培训的基础上,由区内外的名师引领,进行分学科的教研组组长核心式全员培训,提升对教材理解、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感悟。

2.开展骨干专题培训

我们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相关专家教授为骨干教研组组长举办“学做学科领导”专题讲座,明晰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明确教研组组长角色定位、专业职责、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研组功能。同时,围绕教研组建设,制定并实施骨干教研组组长区级提高班通式化的主题教研活动培训方案,结合学科教研的设计、实践、创新、展示,为发展和提升学科教研组建设提供学科间、学段间研讨学习的平台。尤其对提高班的教研组组长专题培训,要求其撰写教研主题活动完整方案,以提高教研组组长对主题教研活动的规划设计、实施形式、实践要点等的学习、储备、践行。

3.注重优质资源共享

为了让各校教研组资源更好地学习、展示与共享,区教研中心与软件开发公司沟通,研发了教研建设网络平台。平台的建成便于对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学期教研计划总结等)、每学期的教研主题活动、每个教研组的资源(教学设计、教科研论文、教科研课题、区域或片级命题等)进行平台收集、展示、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间、学科间、教师间的学科教研优质资源共享,也促进了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监督。

机制完善,找准教研组建设方向

1.完善评估验收方案

诊断、指导、引领、激励是教育评价的固有属性,为促进学科教研组规范、科学、创新发展,我们着手修订奉贤区中小学三级教研组验收方案,通过走访基层学校、调研区教研中心各学段各学科教研情况,听取区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教导主任、各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的意见,出台《奉贤区合格、优秀、示范教研组评选方案(修改稿)》《奉贤区评选“合格、优秀、示范教研组工作评估细则(修改稿)》,强调教研组学习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师研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教学质效等方面的细节管理,并强调教研组组长的学科领导力和核心作用。

2.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如果说评价指标和方案的出台,对于教研组建设具有前置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也就是说指导和引领教研组该怎么建设,建设中应注重哪些基本要义,那么评价的实施不仅是对教研组建设的一种诊断,而且具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在过程性的评价中,我们注重形成教研文化,推进学科教学专题研究深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品牌,提升教师群体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一学年,根据学校申报,全区共验收示范教研组5个、优秀教研组5个、合格教研组97个。教研组验收过程是学校梳理教研组建设工作的过程,也是规范、修正教研制度、教研目的、教研形式与内容的过程,更是教研组组长学习修炼的过程。

集思广益,提升教研组建设高度

1.教研先进理念共享

奉贤区教育局提出了“立足校本、开放互动、有效教研”的理念,并以此为主题举办第20届教学节。

立足校本,就是以学校为主体,从校本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教研内容、细化优化教研过程,使学科教研活动既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更具实效性;

开放互动,贵在开放,重在互动,强调以豁达、自信的胸怀展示学校的教研特色、教研优势,并以诚恳、好学的姿态袒露自身的不足与瓶颈,同时依托紧密型教育资源联盟和学区集团办学体,精心设计校际互动项目,以聚焦重点、引领碰撞等手段提升教研品质;

有效教研,以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注重实践、敢于创新,集聚众人之智慧,力求最优之形式,解决急迫之疑难,传递全新之理念,使课堂呈现生命活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帮助成熟教师再上台阶。

2.教研管理方式共享

“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人文课堂、有效教学”是我区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总的主题,旨在着力构建“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真诚合作”的人文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升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向区域性、品质化发展,使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共享教学管理和教研组建设经验,整体提升区域课程教学质量,第20节教学节强调“主题内容一致性、过程推进有效性、活动具有创新性”,举办奉贤区“优秀教学管理者”论坛和“团队特色教研活动方案”评选活动,使教学管理尤其是教研组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得到充分展示和共享。

3.注重资源联盟共享

近年来,由一个区域内优质学校牵头建立起来的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共享、互通、合作、共生的学校资源联盟在我区迅速崛起,并成为同质异构、异质同构、集聚智慧,实现教研资源优质共享的又一有效载体。

我们实施学校资源联盟的联合教研,共同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教研活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整体效能。

课题研究,助推教研组建设能级
1. 针对问题确立课题

在学校课程重构这一大背景之下,教研组组长的学科领导力影响着一个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力,也影响着一所学校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由此,我们针对目前学科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薄弱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联合区内骨干教研组组长,深入开展上海市级课题“基于提升区域中小学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的评估指标研发与行动研究”工作,并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2.明确课题研究主题

“基于提升区域中小学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的评估指标研发与行动研究”聚焦区域层面如何提升教研组长的学科领导力的命题,旨在多元收集区域中小学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现状,梳理区域内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新定位教研组组长角色,梳理教研组组长所需学科领导力关键要素;
构建以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为核心的研修框架;
通过对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的多元培训,研发教研组组长学科领导力的指标体系,构建教研组自主发展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教学品质提升。
本课题研究主动适应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对教研组建设要求,引领教研组组长在传承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注重教师发展的同时,更加立足校本、开放互动、有效教研,在合作教研、均衡教研、主题教研等方面有所创新。
3.注重成果推广辐射

为增强问题针对性、内涵多元性、实践有效性,我们采取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征集和梳理基层学校的相关课题,使之成为子课题,并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内容,结合教学节活动,总结和展示子课题研究成果,锻炼教研组组长的学科领导力,激发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

教研组犹如一个磁场,对存在于它“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施加着“力”和“能量”,发挥着激励和凝聚、熏陶和感染、自律和自省、扩散和辐射的功能,引领广大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式,走向专业化,同时彰显学校文化,催生一大批教学骨干力量,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们进一步将视野聚焦于教研组的核心人物——教研组组长,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感受工作快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断融汇到基于组长学科领导力的教研组建设之中。 

作者丨庄建红(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来源丨新浪网

排版丨Tin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教研组建设: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以科研为抓手建设合作发展型教研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