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碎片
1.朋友在彼岸

    朋友在彼岸,我常常这样想。

触摸着鼠标,才惊觉时光犹如轻羽般在耳畔悄然飞去。认识华老师几年了,与他的交流并不十分频繁。平时偶尔打个电话,除了手机短信,差不多都是通过邮件传递信息,话题大多为了某节课、某篇文章而展开。我经常沉浸在阅读和倾听的快慰和温暖里,每每读信、回信,既有思想观点的碰撞,又有吸收提升的“副作用”,与他的交流,既可以在文字里取暖,也时时在洗涤自我的心灵与情感,更可以拥堵自己许多懒散的借口。说心里话,那些能吸引我、影响我、乃至引发我共鸣的恐怕就是他的这些想法、创见、火花、抑或是为人之道。

他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 

“课堂没错会怎么样?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聆听华老师讲述“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我的思维开始漫游……

几年前,我读到成尚荣老师《教室,出错的地方》一文。文中谈到:“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听着想着,我惊喜地发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提法,两位专家如出一辙,思考的角度竟然是一致的。

更为巧合地,我原来工作的学校,98年起就开展了“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的课题研究,我们积极推行赏识教育,鼓励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善待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写优点卡,欣赏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这些做法与华老师的观点竟也不谋而合。因此,聆听他的讲座时,对他的诸多想法感同身受。

回忆着他执教的“审题”一课,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现在请大家继续说最后一题(小红的房间长4,宽3.2。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只要做出答案,和大家交流了,就有了收获,谁来汇报?

1 4×3.2=12.8(平方米)

12.82.8=15.6(平方米)

15.6×0.4=6. 24(千克)

(其他同学笑了,看出来第二步好像不对)

师:哦,先别说人家错了,还有不同想法就大声说出来。

24×3.2=12.8(平方米)

12.8-2.8=10(平方米)

10×0.4=4(千克)

师:好!孩子,还有不同答案吗?很好!那究竟第一个答案对,还是第二个答案对呢?

生齐说:第二个答案对!

师:我们肯定不比人多,不比声高。我们只要比较第一个与第二个不同在那里?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本领。

3:他们解题中的第二步不同:上面是加,下面是减。

师:对,区别就在这里。那究竟应该是加上2.8还是减2.8,减还是加呢?

4:应该是减,因为窗户上不要涂漆,应该用减法。

师:说得真逗!窗户上不要涂油漆,所以要用减法。那这题应该选哪个结果呢?

生(齐声说):应该选第二个。

师(故意放慢速度问):第二个答案是对的?

5(充满自信地):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题目里“小红的房间长4,宽3.2米。要求南墙刷上彩漆。”这样就必须知道房间的高,而题目里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发言精彩,全班学生主动鼓掌!)

师(微笑着):佩服,真佩服!我有两层佩服;一是发现刚才大家做试卷时,他只做了第一题,后面没有做,我猜他在认真审题了;二是发现在大家声音这么高,意见这么集中的时候,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是很不容易的。掌声!请大家为他鼓掌!

小小的一个插曲,成了课堂的点睛之笔,缘由何在?因为华老师始终相信:让差错显露出珍贵,错了之后更有价值的展开!学生的智慧哪里来?不就在观察、比较、思考、辨析中来!当孩子在交流中、争辩中作出判断,大胆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何愁学生不是真正明白了!

由此,不难理解,在华老师的数学课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常常会听到华老师大喊一声:“错得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会叫板:“华老师,你误导!”,甚至会怒气地说:“华老师,你在耍我们!”……

用巴赫金的观点来说,课堂是有很多种“声音”相遇的地方。他的一个经典问题是:“是谁在说话?” 当初看这段话时,不甚了解。现在明白了,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课堂上善于挑起“事端”,引发学生争论、思辩 。“课堂里应该是谁在说话?”主角当属学生。

 堪称“心灵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说道:“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种能力。”所谓的教育是什么?真正的数学教育又是什么?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课堂,应该是启迪智慧,润泽孩子心灵的地方! 

他问:我的课让你很失望吗?

2007113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人民教育》编辑部在南通高师二附小举办的“张兴华与他的弟子们---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构建成因专题教研活动”。1日晚上,知道华老师将和张齐华老师共同执教新课《圆的认识》,就给华老师发短信说:两兄弟同题异构,似乎是一场PK赛,我充满了好奇,怀着一份惊喜在等候。华老师幽默地回信说:好的,等着鼓掌吧!我笑了,看来好戏在后头!

那天走进会场,翻阅着会议手册:

“我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什么?圆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细读了华老师的“课前慎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一个上场的就是华老师, 由于匆忙从重庆赶来,他忘记课前给每个学生发放课上要用的A4纸,学生没带练习本,一上台就出现了状况,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在密切关注着他怎样应对今天的意外。 

只见华老师充满歉意地说:“同学们,实在对不起!今天我犯了个大错,就像一个战士上了战场——”学生们会意了,一起帮忙说:“忘了带枪。”

幽默的话语化解了突发的尴尬,华老师一边示意老师去拿纸,一边让学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或自己…… 孩子们自信的介绍着,气氛融洽了。

课始,华老师创设了问题情景:“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华老师请学生在头脑中想一想,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纸上纷纷表示自己的想法。“除了你找到的这个点,宝物还可能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宝物的位置就成为了一个圆?”围绕这个思维触点,整节课由此生发开去……

正如我所期待的,教学设计很大气,课上得很出彩。晚饭后,我收到了华老师的短信,“惠芳小妹,怎么不说话,我的课让你很失望吗?”寥寥数语,让我感动良久。原来他已到机场,正回北京。我马上复信说:很有收获,认真梳理后会跟你细聊。

回家后,我先用三个晚上写了近万字的学习体会---《名师团队:从你美丽的流域》,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好评,也得到了华老师的充分肯定。接着,整理《圆的认识》学习心得。围绕对象感、学科感、文化感三方面,我以《精彩于“方”“圆”之间》为题写了篇小文章。华老师说我思路不错,还提了不少建议。我又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题重新进行撰写。华老师说:如果把握好“方”“圆”之间精彩在哪里,文章一定有新意。于是,我一边听取他的备课设想,一边结合听课体会,数易其稿。文章刊发在《中国教师报》,华老师也很开心。而我的快乐更多来源于写作过程中与他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彼此视界的融合与沟通。

对此,我真正体悟到:“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人之间,友谊的质量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能够形成高质量友谊的首要条件。”也许,有一种朋友,不早也不晚,恰好就在这一天,最恰当的时候,彼此遇见,并且惊喜,于是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太过苍白,只能轻轻道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以为:他为数学而来!

朋友在彼岸,我告诉自己。 

端坐在窗前,敲击着键盘,在飘荡着夏日香气的季节里,看着蓬勃生长的藤蔓,许多过往的故事在我的回忆中温柔地淡入淡出,遥远且切近。忽又发现,朋友在彼岸,但感觉近在迟尺,世界原来真的可以很小。今天,倘若在百度里输入“华应龙”三个字,就能搜索到关于他的几千条信息。如:

华应龙,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播放其教学录像,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勿容置疑,今天的华老师已经是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成功使我想到《王永庆全传》里读过的一个故事: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年轻一代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有一次,一个学生向他请教:“您的成功,到底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王永庆答:“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年轻人,我用一生的勤奋就是为了证明我的运气比别人好……”其实,一切的幸运,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解读他的成功密码,不难找到个中答案。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当年的我们,以高出重点高中的分数跳出了‘农门’,真是喜不自禁,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我是幸福的!” “我十分幸运,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好老师,他们给我积极的心态,拚搏的精神;我非常幸运,工作以后,遇到了好同事,他们给我帮扶,为我加油;我特别幸运,偶有成绩之后,就遇上了好领导,他们给我以赏识,给我以舞台,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只是特别的幸运…… !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华老师的为师之道,时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品味人间的温暖,饱享职场的幸福!

涵养一个生命的场《周易》语:为教育生命的持久,每一位“仁师”都得涵养一个生命的“场”。这个“场”以学养、经验和阅历为轴,“场”面流动你的气息、情趣,站立你的个性、人格,弥漫着书香、激情……是的,看他的报告,文字、 图片、音乐、视频、电视剧插曲;听他的讲座:“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法自然”“人皆可以为尧舜”,《老子》《庄子》《易经》《阿甘正传》《数学文化史》……从远古到现代,从传统到时尚,引经据典,诙谐风趣,富含哲理、诗意、思想,更见数学的精、气、神!

再听:“踢球的11个,赢球的13亿”, 从“百分数意义”经典的开场白,到“分数初步认识”中 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角的度量”创设孩子们玩滑滑梯的教学情景……每每欣赏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时,我们是否更能触摸到精彩背后的东西-----也许数不清的节假日,我们娱乐生活,尽情享受,而华老师却手捧书本,燃烧激情,沉浸在数学教育的无限曼妙中。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丰厚的底蕴,何来课堂上的恬静与超然,又怎么使那些单调而乏味的技能教学变成丰富、厚重而充满思考的课堂呢!

坚守一份事业的情:“多年的篮球生活,让我学会了与人交往,懂得了交往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在球场上,尊重教练,尊重伙伴,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家长,尊重一切与自己有关和无关的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数学课堂的忠实坚守,成就了洒脱、大气、豪放,独具个性的华老师。

难忘那篇《差牌? 妙 打!——脑袋磕破后的笑声》,让我们看到一位充满机智的华老师,把尴尬的事件变成有趣的资源,把课上得学生悠然心会。能巧妙发现帽子和括号的联系,是否源于他一贯地追求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有关?

《退步原来是向前》,华老师从农民的插秧联想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给人启发;《让学习象呼吸一样自由》,引领我们追问所谓的技能教学,是否游走在沉重与轻盈之间?

《为生命喝彩 》,华老师又独家揭秘: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

研读他的案例、随笔、论文,深邃隽永,灵性无尽,亮点频闪,让人由衷赞叹,很多文章的内涵非我辈能够妄加穿凿!

审视他的课堂,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他们带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后微笑前行,大胆放手,巧拨暗示,再让他们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

是的,华老师为数学而来!从村小到实小,从南通到北京,从默默耕耘到教育专家,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跨越,无疑给了我们引领和示范。我不知道,当今众多的教育名家、名师、特级,有多少人能象华老师一样,真正的“以生为本”,让数学也“疯狂”起来,拥有精深的理论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倘若没有,如何敢舍我其谁地频频展示自己的“精彩”,又如何敢充满自信地到处传经布道?

朋友在彼岸,他时时让我惊醒。

波兰尼在《默会之维》里说了句很有名的话:“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说出来的要多”,怀特海在《思维方式》里说了类似的话:“我们经验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分析的东西要多”。今天,我斗胆借用这些大家的话,很想说:真实的华老师,其成长的故事比我所了解的要多,比我写的更要精彩的多,成功的多!

信夫!!

( 2008年夏夜,全文约5000字)

 

 

 

(备注:这是华老师应邀来我市讲学时的一张合影,学校前一天刚好举行了师徒结对仪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影,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评课语言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
华老师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
华应龙
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