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概述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细胞来源肿瘤,以上皮瘤样表现和血管内皮组织来源为特征,临床病理介于血管瘤与肝血管肉瘤之间。生长缓慢,但侵袭性强。多发生于软组织、肺、胸膜、肝、骨、皮肤、脑膜、消化道等脏器。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患病比例为2:3,发病年龄12~86岁,平均50岁。

二.临床表现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如肿瘤压迫,可产生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和肝脾肿大等,部分患者为偶尔体检中发现。

三.影像学表现
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可见钙化,其中小部分病灶内可见类圆形更低密度区。可见“包膜回缩征,为邻近肝包膜的病灶,局部见凹陷性改变。
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无或轻度强化,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程度不一,但均低于正常强化肝组织。可见“棒棒糖征”,表现为肝静脉、门静脉或其分支行向病灶时逐渐变细并终止于病灶边缘,形成棒棒糖样的外观。

CT平扫肝包膜下片状密度减低区,密度较均匀

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渐进性强化,并见血管进入(黑箭所示)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

CT平扫横断面示肝内多个结节样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

增强扫描动脉期横断面示 S4、5 病灶呈环形强化(白箭) ,S6 病灶较均匀轻度强化,肝脏边缘并见包膜回缩征(黑箭)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横断面示病灶进一步强化(白箭所示)

增强扫描延迟期示病灶渐进性强化(白箭所示)

CT平扫横断面示肝右叶包膜下片状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

增强扫描动脉期横断面示病灶轻度强化,强化尚均匀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横断面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强化不均匀

CT平扫示病灶呈稍低密度

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未见明显强化,可见晕环征

CT增强检查门静脉期示未见明显强化,晕环征更明显

CT平扫示肝右叶低密度结节,内部可见更低密度区

位于肝右叶包膜下病灶,邻近包膜凹陷,形成“包膜回缩征”

增强扫描,门静脉右后支行向病灶逐渐变细,并终止于病灶边缘,形成“棒棒糖征”

四.鉴别诊断

①肝内胆管细胞癌:好发于肝左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区内可见扩张胆管为其特征性表现
②上皮样血管肉瘤:最常见的肝脏肉瘤,常为多发,平扫呈低密度,有时可见典型网状结构及钙化,增强后病灶中央明显强化并向周围扩散,延迟期可为等密度
③肝内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平扫呈低密度,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中心多有坏死;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多数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边缘强化、中心无强化,形成“牛眼征”
④血管瘤:增强扫描中,典型者动脉早期边缘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门脉期向强化中心填充,不典型者动脉早期无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或“慢进慢出”
⑤肝细胞癌:患者多有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表现,甲胎蛋白升高;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动脉期实性部分呈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病灶较大时可累及门静脉、形成瘤栓,而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少见累及门脉系统


撰稿人                  审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018.07.26 腹盆组读片结果分析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 thelioma,EHE)
【专家论坛】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随访一例
【读片时间】第0335期:肝血管内皮肉瘤
【读片时间】第0399期: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