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兰芳和鲁迅,两个大师何以终身彼此看不起?

鲁迅和梅兰芳彼此看不起,此事算是文艺界的一桩公案。当然,鲁迅的论敌和政敌多,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情。即便是钱钟书这样的“书呆子”,也明显表现出对鲁迅的敌意,在他的各种文论中,都尽量避免出现“鲁迅”这个名字,但现代小说又不可能完全避开鲁迅,这时候他就使用“周氏兄弟”这个提法,含糊其辞地一笔带过。

但梅兰芳与鲁迅,一个唱京剧的,一个写文章的,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也井水犯了河水呢?

说起来当然还是鲁迅“惹事”。虽然现有的文献没办法查究两个人过节到底始于何时,又肇因何事,但鲁迅明显对于梅兰芳很不感冒,甚至对“梅兰芳”这个名字都过敏,曾因人将他与梅兰芳“并为一谈”而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

检索《鲁迅全集》,其提到梅兰芳的地方达9处,虽然并非每处都是贬损和嘲讽,但确实没有一处是赞扬。事实上两人唯一的一次晤面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欢迎萧伯纳的聚会,但晤面并没有促使两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往,反而给鲁迅留下了萧伯纳“问尖”而梅兰芳“答愚”的不好印象。

萧伯纳到访上海是1933年2月17日,在上海仅仅呆了大半天时间,走访了三两个地方,会见了十几个人而已,但却引发了几十年的各种公案。梅兰芳是在“新闻发布会”环节与萧伯纳交流的,因为萧伯纳自己的著作家身份,所以他引梅兰芳为同行,梅兰芳“自然极客气地说了许多景仰和不胜荣幸一类的答词”。萧伯纳还问了梅兰芳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戏为什么那么闹,难道中国观众喜欢在热闹中听戏吗?梅兰芳回答说也有不闹的,譬如昆剧。

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事情的经过本来也就这么简单,而在鲁迅看来梅兰芳这个“伶界大王”回答得实在没有水准,所谓“答愚”。鲁迅本就对京剧这种“国粹”以及“男人扮女人”这种别扭艺术非常反感,眼见了梅兰芳的“答愚”之后,不免更强化了其内心的审美判断。

与鲁迅的“小气”和“狭隘”相对应的是,尽管解放后鲁迅被人物抬上神坛,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的方向”,但在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却极少出席,即使勉强来了,也是迟到早退,更从不发言,哪怕是附和几句也不肯。

梅兰芳对鲁迅的“不敬”和“反感”当然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卫的情感本能,最起码现有资料证明是鲁迅先惹的他。虽然梅兰芳没有田汉那样开阔的心胸(被鲁迅嘲讽为“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后来高度赞同鲁迅戏剧改革的思想),但却要比郭沫若的见风使舵更有原则和血性(郭沫若在鲁迅死后还在痛骂他为“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二重的反革命”、“不得志的法西斯蒂”,但在毛泽东发表讲话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之后立马宣布要编选《鲁迅诗集》)。从这一点来看,梅兰芳倒是和鲁迅脾气相仿、心性相通,骨子里都有着不屈服、“不宽恕”的韧性和倔强。

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何以不能兼容?恐怕更多要归结于鲁迅的偏激。事实上被鲁迅所嘲讽过的名人大师又何止梅兰芳一个,胡适、林纾、李四光、徐志摩、林语堂、蒋光慈、梁实秋、戴望舒、施蛰存、沈从文、廖沫沙、周扬、章士钊、吴宓、夏衍……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胡适和徐志摩,他们与鲁迅一开始并无个人恩怨,胡适一度还与鲁迅有所过从,并为鲁迅书稿出版等帮忙过。

鲁迅对他们的嘲讽更多源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下等脾气”的鲁迅本人有过下层人生的深切体验,对以“精英”自居、骨子里充满优越感的胡适和徐志摩有种本能的厌恶和反感。而鲁迅的可敬之处就在于他“不虚饰”,以内心真实的好恶示人,而不是像“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的中庸、“模糊”。当然,鲁迅的伟大并不是对胡适精神的否定,应该说主张“宽容平和”、以“自由主义”为诉求的胡适思想,和以战斗精神为核心、不妥协、“不宽恕”的鲁迅思想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同构成了这一特定时代的中国文化图景。

事实上鲁迅对梅兰芳的揶揄和嘲讽,其要害还是文化观念上的否定而不是对梅本人的攻击。在《最艺术的国家》一文中,鲁迅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可以看出,鲁迅对“男人扮女人”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现象有着本能的反感,所以从文化心理上予以批判,旨在抨击传统文化所造就的某种太监化的病态人格,这也是与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基本思想相吻合的。除了对这种男扮女装的所谓艺术感觉别扭之外,梅兰芳“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的封建士大夫趣味也是鲁迅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舞台上的梅兰芳。

时人的记载有几个细节颇具意味,一是当人就与萧伯纳会见一事去征求鲁迅的意见时,鲁迅的回答是“既然他要见,那就见吧”。足见对于拜会名流这样的事情鲁迅是特别矜持的,不想显得自己也是趋炎附势之徒。二是当一群上海文艺界的名流围着萧伯纳一起鉴赏京剧脸谱时,独有鲁迅一个人一言不发,独自踱去另外一间房。

与众星捧月拱卫萧伯纳不同的是,萧伯纳对于鲁迅却是主动“恭维”的,萧伯纳对鲁迅说:“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更漂亮!”鲁迅回答说:“我更老时,将来还会更漂亮的。”这样的对答算得上是两个文化巨人之间对称的一种交流,也说明了鲁迅内心其实在有意呵护弱势民族与文艺群体的尊严。对于乱哄哄围上去与“世界大文豪”贴瓷的行为,他内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鲁迅当年的个人见解并没有损及梅兰芳的艺术地位,而梅兰芳及《梅兰芳》在今天的受追捧也并不证明鲁迅不喜欢梅兰芳就是一种错误。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绝对的艺术标准,允许不同的声音甚至“偏见”的存在,既不影响艺术家的声望,也无损评论者的价值。在“梅兰芳热”盛行的当下,读读鲁迅那些“偏见”,我以为未尝没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看银幕上那捏着嗓子装女人的所谓“国粹”,是很容易让人想起泰国的“国粹”人妖来的。对此类“国粹”的拔高和追捧,很难说没有反思和内省的必要。

当然会有好好先生们生发感叹:“要是鲁迅和梅兰芳能彼此欣赏甚至引为知己,那该是怎样的文艺佳话啊!”这样的愿望固然是善意的,但却失之于另一种偏狭,大师和大师其实没必要都是一致的,因为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文艺标准与人生态度。

  告读友

  世道本混沌,不说是与非。长饮糊涂酒,方算明白人。本人代言的“三国酱酒.零陵大曲”新近推出“桃园结义”品牌酱酒,优惠力度更大,同样品质保证。

  点击:颠覆“茅台神话”,这个哥们玩得傲!

  此为本人唯一代言之品牌,自首次推荐以来,受到读友们的广泛好评。好评率100%,至今没有任何人退货。本号读友,以平民实惠价格,喝优质大曲酱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芳和世界级的大师们
在上海七个小时
【戏剧大师萧伯纳生平资料简介故事】鲁迅亲口誉之为“现代的世界文豪”
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
为什么鲁迅和梅兰芳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1934年,鲁迅抨击梅兰芳:你只是权贵的玩物而已,自己还不自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