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学堂】近代医学第一人的治学根本与学术成就,你知道多少?

?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

在近代中医史上,有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家,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传世臻作也被誉为第一可法之书。他一生熟谙经典、勤于临床、发遑古义、创立新说,他的精神、思想、学识、著作和成就,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淘洗,仍浮光耀金,影响之大,至今尚无来者。那么,他究竟是谁呢?他的治学根本与学术成就又有哪些呢?且看下文如何解答。


张锡纯一生勤奋,他潜心读书,精心临证,专心著述,笔耕不辍。其治学根本与学术成就大略可归纳为如下八个方面。

1.论述医理,求本《内经》

张锡纯认为,阐发医理之书,始于《黄帝内经》……故斯编于各门中,祖述《内经》之处甚多(《前三期合编·例言》)。择其至精至纯之处,借以瀹我性灵,益我神志……自能豁然开通(《第五期·复王尚舫问〈内经〉注疏何家最善书》)。张氏以《内经》理论解释生理、病理,创立新方。例如,在生理方面,他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为精明之府,《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论述,提出心脑贯通的论点,即脑为神明之体,心为神明之用脑为元神,心为识神……神明藏于脑而发于心(《第五期·人身神明诠》)。在病理方面,他论脑充血(脑出血类)之原因(《第五期》),以《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复则死等理论加以解析。论脑贫血(脑梗塞类)(《第五期》)以《灵枢·口问》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之理论解析。在治疗方面,他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内经》煎厥、大厥、薄厥等内中风理论,创立了著名的镇肝熄风汤。总之,张氏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汇通西说,在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有许多创见,拓宽了中医思路。

2.讲解中药,祖承《本经》

张锡纯认为,发明药性之书,始于《神农本经》……故斯编于论药性处,皆祖述《本经》,而于后世本草不轻采取也(《前三期合编·例言》)。张氏在深研《本经》的基础上,解药、立方,师祖《本经》。例如,张氏对石膏之气味、功用理解颇深,运用甚广,他总结性地说: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诉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第四期·石膏解》)。强调石膏不可煅用,需要时必须重用,说自己浮沉医界者五十余年,凡所目睹耳闻者,恒有病非难治,而误用煅石膏以陷害之者,不知凡几。又有其病本可治,而不知重用生石膏以挽救之者,又不知凡几(《第五期·第二卷·答王隆骥君石膏生用煅用之研究》)。再如桂枝解,根据其味辛微甘,性温之气味,总结出其功能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如上传承《本经》以解中药,释经方,很能指导临床。张氏不但解中药、论经方师祖《本经》,他以单味药治病与自创新方,亦注重求本《本经》。例如,他根据《本经》曰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等论述,认为妇人无子系冲任瘀血,瘀血去自能有子。曾治一妇人不产育,细询之,少腹有癥瘕一块。遂单用水蛭一两,香油炙透,为末,每服五分,日两次,服完无效。后改用生者,如前服法,一两犹未服完,癥瘕尽消,逾年即生男矣(《第四期·水蛭解》)。强调水蛭宜生用。还根据《本经》谓紫石英气味甘温,无毒,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治妇人血海虚寒不孕创温冲汤,方中重用紫石英。根据《本经》谓阿胶气味甘、平,无毒,治……女子下血,安胎,治滑胎创寿胎丸,方中用阿胶。总之,论药师祖《本经》,指导临床,并有所创见,这是张锡纯及历代许多本草学家的共同点。

3.伤寒杂病,师法仲景

张锡纯对仲景书《伤寒论》的尊崇,在他几十年的生涯中可以体现,诸如早年(《前三期合编》)自创方中对伤寒方的加减变通应用;中年(《第三、四期》)医论、医案亦有不少相关论述;晚年办医学函授首先编发《伤寒论讲义》。张氏对《金匮要略》亦有深入研究,例如:他早年的自创方之十全育真汤为师大黄虫丸与薯蓣丸法、既济汤为师肾气丸法、理饮汤为师苓桂术甘汤法、升陷汤为师黄芪建中汤法,还有,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苓桂甘术汤、加味越婢加半夏汤、加味麦门冬汤等,都是仲景治杂病方之加减。他中年诸杂病治法中,论脑充血谈及风引汤,论喘证谈及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越婢加半夏汤,论胃病噎膈(即胃癌)谈及大黄虫丸,论吐血衄血谈及泻心汤、柏叶汤,论黄疸病谈及《金匮》治内伤黄疸方硝石矾石散的变通应用,论火不归元谈及八味肾气丸,论咽喉病谈及半夏厚朴汤,论胃病、血臌、女子癥瘕皆谈及下瘀血汤,以及论肝病谈到《金匮》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法等,皆取法于《金匮要略》。晚年的四年函授计划中,首研伤寒、温病之后即是金匮杂病,惜抱憾以终!但可见寿甫先生一生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高度重视。

4.热病证治,寒温兼通

张锡纯既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又对温病证治有深入研究。在他的医论中有不少研究温病专文,诸如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等。在他创制的新方中专列治温病方治伤寒温病同用方治瘟疫瘟疹方。在第六期医案专刊中专列温病门。晚年函授首研伤寒,次为温病,有温病遗方为证。

5.学宗经典,自创新方

张锡纯潜心研读《内经》《本经》、医圣之书等秦汉经典及历代先贤医籍,吸取其精华,瀹我灵性,益我神智,迨至性灵神智洋溢活泼,又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扩充之、变化之、引申触长之(《前三期合编·自序》),而自创新方。故书中诸方,除古方数首之外,其余一百六十余方,皆系拙拟。此非矜奇立异,欲与古人争胜也。诚以医者以挽回人命,为孜孜当尽之天职,至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经营,自拟治法。迨拟出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则其方即不忍抛弃,而详为录存。是此一百六十余方,皆迫于孜孜挽回人命之热忱,而日积月累以成卷帙者也(《前三期合编·例言》)。这表明,张氏所创新方皆源自临证实践,以提高疗效为天职,苦心经营,精心创作,日积月累而成。更难能可贵之处,每首新方皆分述主治病证、方药组成、剂量用法及方药分析,且多数方论附有相关医案。如此方论与案例紧密相合之书,特别切合临床,使读者可学以致用。

6.医案翔实,启迪后学

张锡纯长期临床,勤于积累,一生积累了大量验案,这体现在他的著述中。诸如方论后有医案,解药后有医案,医论、医话及信函往来中夹叙夹议有医案,特别是本书《第六期》一至四卷为医案专辑,分为18门,载案124例,涉及内科、妇科多种病证与伤寒、温病及急症,每案均首列籍贯、性别、年龄及主诉,尔后依次为病因、证候、诊断、处方、方解及效果,辨证论治详细入微,理法方药层次分明,传承了中医诊籍之特色。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评价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在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其传承的方式之一,就是临床医家们对自己医案的整理。这些名家医案,是医家们独具匠心的经验之谈,是辨证论治技巧的真实写照,是诊治正确或失误之后的反思。读之发人深省,触发思路,增长智慧,提高水平。读一读名医之医案,细心品味,如同随侍名师而相与语对,其乐融融,真乃快哉!读读张锡纯医案,就会有上述快感与收获。

7.四诊合参,重脉辨证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学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要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必须四诊合参。其中,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法,《内经》《难经》、仲景之书有经典论述,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徐大椿说:虚实之要,莫逃于脉总之,不掌握微妙的诊脉技巧,便不是合格的中医,更不可能成为高明的中医。张锡纯如同历代医家那样,临证诊病辨证特别重脉。他曾总结性地说:自己浮沉医界者四十余年司医门径,其大纲约有三则:一在明药性……一在调药方……一在审病机……”(《第五期·第八卷·复相臣哲嗣毅武书》)在审病机中例举案例三则,皆四诊合参,重脉辨证。张氏治学精通经典,博览群书,他曾对33种医书作书评(见《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八期》,此乃张锡纯长子在其病逝后汇集的医话拾零),在评《诊脉三十二辨》之首说:医家四诊,以辨脉为最要。通读了张锡纯之书,特别是医案,就会深刻感受到他临证四诊合参,重脉辨证的诊治水平。

8.审时度势,中西汇通

自西医东渐,打破了华夏大地中医一统天下之局面。中医界面临西医学的兴起,维新派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倡导中西医汇通,张锡纯为其一。有学者评价说:能融贯中西,汇通新旧,以求医学之尽善尽美,而无偏私之见存于其中者,则余于张君寿甫之《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八卷》盛泽王镜泉登《绍兴医报》论《衷中参西录》为医家必读之书)张锡纯在回顾他对西医学的认识过程时说:自幼承家学渊源,医学与读书并重。是以自成童时即留心医学,弱冠后即为人诊病疏方。年过三旬始见西人医书,颇喜其讲解新异多出中医之外。后又十余年,于医学研究功深,乃知西医新异之理原多在中医包括之中,特古籍语意浑含,有赖后人阐发耳。(《第五期·第一卷·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张氏在客观分析中西医各有所长与所短,并倡导应优势互补时说:自西药之入中国也,维新者趋之恐后,守旧者视之若浼,遂至互相牴牾,终难沟通。愚才不敏,而生平用药多喜取西药之所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初无畛域之见存于其间。故拙著之书,以衷中参西为名也。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第五期·第二卷·论中西之药原宜相助为理》)他还说:夫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在中医不妨取西医之所长(如实验器械化学等),以补中医之所短;在西医尤当精研气化(如脏腑各有性情及手足六经分治主六气等),视中医深奥之理原为形上之道,而非空谈无实际也。(《第五期·第一卷》)盖中、西医学原可相助为理,而不宜偏废,吾国果欲医学之振兴,固非沟通中、西不可也。(《第五期·第六卷·论痢证治法》)综上所述,张锡纯当年审时度势,衷中参西之理念至今也没有过时,并且对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述八点之外,张锡纯创立中医院、操办函授的敬业精神更是功在当代,开辟未来。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是这样炼成的
我的伤寒论学习之路(一)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内科讲记》
张锡纯要点
大话中医之叩开仲圣之门(二)
张锡纯是中西医药并用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