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005 | 盘点市场主流投资策略

/辰哥

知己知彼,方能在变化的市场行情中不动如山。

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在不同的时点中选择最适合的类别才能形成进可攻,退可守之势,从而无惧市场的风起云涌。

我们一直都在讲炒股,炒股,从本质上来讲无非是股票的买卖,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大多数一头扎了进去最后成了它的字面意思,火少火少,越炒越少,只有少部分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思路,并总结出真正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方法论流传开来。

股票策略从大的框架上可以分为机构操作策略和个人操作策略,这篇文章我们先从市场上主流基金的操作策略入手让你对那些所谓的“专业机构”到底是怎么把握市场的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如果区分比较细致的话机构的策略大概有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管理期货、债券策略、宏观策略、组合基金、多策略这七大策略类型,各大策略下面还有一大堆细分分支。

就像下图这样——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这么繁琐划分,只要记住在宏观意义上所有的基金策略都只有两大类,主观策略以及量化策略就好了。

那机构想要在市场赚取的到底是什么钱呢?

在股票投资中,绝大多数策略所赚取的收益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股票市场整体上涨的钱,即是市场平均收益可以叫做β(基准收益);

第二是部分行业在某区间段表现超过市场整体的钱,可以叫做行业的α(超额收益);

第三是部分个股在某时间段表现超过其所在行业的钱,可以叫个股α(超额收益)。

β是像指数一样跟着市场涨跌的基准收益,行情好的时候β就很高,行情不好的时候比如说像是18年那种的β就是很严重的负值。

我们日常中见过最多的依靠赚β钱的莫过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各种指数基金了,它的核心假设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中位数是在不断上移的。

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长久的过程,大部分基金经理和普通人一样都是想要在较短时间赚取更高收益的,β能带来的也就这么多了,那大家只能把主意打到α(超额收益)身上。

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赚取α的手段,得到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也由此诞生了类似于第一张图那样各种不同的策略,不过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想要赚取的是β+α收益。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投资收益=β(基准收益)+α(超额收益)

之前说过了宏观策略中主要可以分成主观策略和量化策略,实际上这是两种赚取α的形式,顾名思义前者靠人力,后者靠机器。

主观策略中占比最高,市场最主流的就是股票多头策略。

它就跟你自己炒股票一样,完全不使用对冲工具,既想赚市场整体上涨的钱,也想赚取行业和个股超额收益的钱,基本上就是以基金经理自身水平以及对市场理解为核心的策略,由于这是历史最悠久的策略,也形成了几大流派,具体的我会在下一篇个人操作策略来讲。

你只需要知道它是一个只能依靠市场/个股上涨才能获取收益的激进策略,你看到的股票类公募基金里95%以上都是股票多头。

不过市场短期的涨跌难以预测且波动较大,光靠股票多很容易出现巨大的回撤,因此部分基金便利用一类对冲工具抵消掉市场涨跌的风险,该类对冲工具与股票市场赚钱逻辑相反,当股票市场下跌时赚钱,如卖空股指期货、卖出期权、融券等。

根据对冲的力度和形式,除了原有的股票多头之外,又衍生出了股票多空(择时对冲)以及股票中性(时时对冲)策略,具体可以见下图。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由于人是有感情并且容易冲动的,人性也是很难完全控制的,所以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那套“以基金经理自身认知为核心”的主观做对冲的传统并没有“以构建模型无感情的机器操作”取得效果好。

所以渐渐地多空策略、中性策略都是以机器量化为主。

说到这里我们同时也就把量化策略三个主要策略也表述清楚了。

主观策略上的股票多头在量化策略里叫做指数增强,本质都是没有对冲,获取最大收益;主观策略上的股票多空在量化策略里叫做量化多空,本质是根据市场环境做择时对冲,减少回撤;主观策略上的股票中性在量化策略里叫做量化对冲,本质上就是把风险和收益做对冲,是一个低风险低收益策略。

除了炒股票之外,很多基金管理人也把获取超额收益的目光放在了期货市场,由此衍生了CTA(管理期货)策略和宏观策略。

由于期货市场可以T+0、双向交易、自带杠杆以小博大的特点,它既能赚上涨的钱也能赚下跌的钱,并且商品走势主要来自于自身价格变动与股票相关性很低,个人可能随随便便就亏个底朝天,但是对于资金雄厚的机构来讲反而容易在这片市场上风生水起。

管理期货(CTA)策略可细分为趋势策略和套利策略。

趋势策略与我们操作股票中的趋势股逻辑类似,当趋势形成了它不会轻易结束,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赚取趋势向上/向下的钱;至于套利策略则是期货市场独有的利用不同商品的相关性赚取“不合理差价”的钱,不过它的收益比较低,机会也没那么好把握。

一般来讲CTA策略主要都是靠趋势策略获利,而且经过实战表明人类的主观操作并不如机器无感情操作来得稳妥,所以目前CTA量化交易已经是大势所趋。

林子大了,总会出现一小撮比较“全能”的基金经理,他们会根据美林时钟的周期运转,基于宏观经济分析综合把握股票、债券、商品等多种资产投资机会,经济复苏的时候多投股票,经济过热的时候多投大宗商品,经济衰退多投点债券,这种相对比较灵活全面的策略就是所谓的宏观策略。

这里顺带提一句所谓的多策略,其实就是把上面这些策略选取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想要达成与宏观策略一样的目的,通吃通赢。

理论是完美的,但是想要准确猜中目前市场状态以及行情轮动周期其实是一件儿很难的事儿,贪多往往嚼不烂,很多时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还有一种大家比较常见的叫做母基金策略(FOF)。

一般基金都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商品等资产,而组合基金主要投资于基金产品,再由那些被投资的基金投资于上述基础资产,这样的操作也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

它的性质其实和上面两个类似,就是通过一个组合基金,投资于下方多种策略,多个管理人管理的不同性质基金,从而用较低成本解决投资者从资产配置到个基选择一站式投资难题。

市场上比较主流的基金投资策略也就这么多了,最后再给大家总结整理一下。

能做量化策略的也可以主观操作,但是很多时候人性是很难被控制的,不如量化交易来得好。

主观策略中比较好的是股票多头(依靠管理人),宏观/多策略,FOF母基金这类。

量化策略中比主观策略更有优势的是量化对冲、量化CTA以及量化多空,依照不同量化策略理论风险大小以及收益高低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序可以看下图:

1970年量化投资在海外全部投资中占比为零,到了2009年量化投资在美国全部投资中占30%以上。2018年全球熊市中,最赚钱的20家对冲基金中,量化基金占了半壁江山。

美国量化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幕后走到台前,中国大多数量化机构都是在2015年左右才刚刚起步,模型的有效性还需继续研究迭代,任重而道远,能够历经周期而不倒的企业,自然能够在这片未来最具潜力的资本市场中如鱼得水。

不管是主观还是量化,策略只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要看管理人的实力,历经周期的次数,最大回撤等等因素。

每种策略都是一套体系,策略虽然不同,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来自于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对于战胜市场的欲望,对于寻找为投资者能够稳定赚取回报的途径……

或者正是这样的探索迭代精神,支撑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为后人留下点点星光,终有一天会大放光明。

 (PS:这是我们“道、体、术”系统法则体系列的第五篇文章,下一篇我们讲讲对于个人炒股者来讲经过多年进化形成的几大流派。喜欢的童鞋点个「在看」和「星标」支持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研究:量化对冲策略及产品简介
【信托百科】85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赚钱策略有哪些?来了解下
量化基金将向多策略宏观轮动配置方向发展
股市分析:一文看懂量化对冲: 其实就是“量化+对冲”
好股票,逃不出量化的法眼!
私募半年考:股票策略大翻身!“头牌”狂赚391%,五年平均年化1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