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明朝万历时期对安南的“不拒黎、不弃莫”政策

安南,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出现的政权。虽然从直属关系来看,安南与中国并未维持住较为紧密的联系,甚至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保持着一种独立的地位,但其在后期却仍旧是以中国的藩属国自居,中国的主导地位可见一斑。

直到万历皇帝即位之后,安南内部的形势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部斗争的情况更是此起彼伏,而明政府由于自身的情况,创设性地提出了“不拒黎,不弃莫”的政策,展现出其难得的一面。

一、“不拒黎,不弃莫”政策在安南得到了贯彻实施

1、安南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自先秦以来,现今安南的北部地区便一直都受到着中国的直属管辖,与陕西、河南等省份的存在并无不同。然而,随着五代十国的到来,趁着中原地区陷入内乱之际,安南地区却开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而之后的宋朝由于无力平叛,只得选择承认它的独立地位,并使其得以以藩属国的身份与宋朝进行交往。

此后直到明朝时期,虽然此时的安南相比独立之初已经扩张不少,但在明军的进攻之下,安南全境依然难逃被攻占的命运,最终又回到了当初的直属地位。然而,在明宣宗时期,安南在黎利的带领下,通过长达数年的军事斗争,建立了黎朝,并继续以藩属国的身份同明朝联系。

如果安南能够保持现状,那么对于明朝来说倒也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当黎朝建立数百年后,黎朝权臣莫登庸却成功篡位,试图以莫朝来取代黎朝。但是,莫朝在篡位之后,首先想的竟然不是消灭黎朝的残余势力,而是陷入了无止境的争权夺利与内耗当中,这就为莫朝的东山再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最终,安南地区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局面,莫朝与黎朝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直到莫敬典去世之后,本就松散的莫朝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再也难以维持住自己在安南的统治地位,不得不退守至海阳、高平等地区,安南南北对立的局面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一方面,毕竟安南长期以来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国而存在,尤其莫登庸为了获得来自明朝的支持,更是把安南从法理性上变成了明朝内部的自治地区,这就迫使在安南内部发生如此巨大变动的情况下,明朝从道义上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否则自己这宗主国的位置实在是坐的名不副其不实。

另一方面,在安南南北朝对峙期间,莫朝的残余势力所占据的海阳、高平等地区紧邻中国南部边疆,这就导致其在与黎朝的交战过程中,时常便会出现闯进乃至袭扰中国的现象,这无疑对中国的南部边境安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单是从这两点出发,安南内部的政治斗争便已经需要引起明朝的重视。

2、“不拒黎明,不弃莫”的政策开始有效实施

对于安南内部所发生的政治斗争,相比于嘉靖年间那种动不动便要求派遣大兵进行压制的浩大情况,此时的明朝要显得冷静得多。

虽然包括万历皇帝在内的一众明朝统治者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这疫情,便行与该总督官,相机处置,务求安妥”,但从整体来看,明朝对于此事的处理整体来说是以寻求和平稳定为主的,这也就为“不拒黎,不弃莫”政策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正是意识到明朝中央政府的这种态度,当时担任广西巡抚的陈大科大胆上奏,请求效仿当初的嘉靖那般,在不损害明朝这一宗主国威严的前提下,和平接收藩属国的新统治者,尤其不必发动军队来干涉其内部事务。

一年后,担任两广总督的陈蕖对于如何处理安南的事务提出了更为详实可行的办法,但其总体思路却是在之前嘉靖与陈大科的基础之上,这说明这种处理思想是受到了一定认可的。直到这一意见获得明朝中央政府的认可,陈蕖和陈大科等地方官员由此被授予了全权处理安南事务的资格,这对于促进安南事务的处理当然是有帮助的。

另外,黎朝与莫朝两个政权的态度也不可忽视。虽然当时的黎朝已经在安南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优势,黎世宗却依然主动表达出对于明朝的臣服态度,请求赏赐官职。而莫朝为了延续自己的存在,对于明朝更是毕恭毕敬,这无疑有利于明朝在这两者间进行政治斡旋。

正如前文所说,对于安南事务的处理,明朝的首要理念是维护明朝作为宗主国的尊严,之后明朝的一系列政治行为也都是围绕着一点展开。虽然莫朝的建立本身是不合法的篡权夺政,但其之后终归是受到了明朝的正经册封,受到了明朝政府的保护和认可。

黎朝在明朝不知晓的情况下便将其统治者大量斩杀,这自然是对明朝的不尊重乃至冒犯,即便明朝选择发兵攻打黎朝也是没有不妥的事情。

也因此,明朝将这一点作为责怪黎朝的砝码,从而使自己在道义上占据了高位,不仅没有满足黎朝对于“安南国王”这一称号的要求,更是迫使他们与当时占据了海阳、高平等地区的莫朝并存。

对于莫朝来说,由于其之前的篡位夺权行为,本就已经使安南这一已经获得国家地位的政权,再次被打回了明朝直属自治区的境地,掌权的法理性严重不足。直到现在更是被原黎朝的支持者打得屁滚尿流,几近灭亡,实在也只能说一句咎由自取。

但由于其之前的进贡行为,明朝还是决定保全莫朝的存在,使其得以割据于海阳、高平等地。但这样一来,黎朝便又重新获得了在安南地区的统治权,“黎维潭准授安南都统使,仍写敕谕并与铸印,俾辖治一方,永遵王化”。但即便如此,对于莫朝这样一个在政治斗争当中落败的势力来说,也已经是无比良好的结果了。

二、“不拒黎,不弃莫”政策来源于特殊的时代环境

1、嘉靖时期早已有了类似的政策

其实整个黎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由黎利建立的黎朝,也是从明朝独立出去的那个政权,后一个部分则是在发生莫登庸政变的黎朝,它也被称为后黎朝。

早在莫登庸发动政变、对原黎朝的统治者大肆迫害之时,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嘉靖便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方式,最终成功以较小的代价将新生的莫朝接纳为自己的贡臣,有力维护了明朝作为天朝上国的尊严。

而对于原黎朝的统治者,明朝则是选择将他们安置到漆马江这个地方进行保护。虽然由于具体形势的不同,这一政策的实施与万历时期“不拒黎,不弃莫”政策存在些许不同,但其理念却无疑是一致的。

2、安南本身的特殊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虽然从先秦时期开始,安南便有着直属于中国政权管辖的经历。然而,由于在五代十国之后,安南悍然独立,此后仅仅只是以藩属国的形式与中国进行交往,直到明朝时已经长达几百年,两者之间在事实上已经存在一定的文化割裂。

再加上安南所处的地区实在过于偏远,本就在与中原交流之时具有诸多不便,这导致其实在当时的明朝政府来看,安南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蛮夷之地。而对于蛮夷之地,明朝向来不提倡对其进行直接的统治,否则只会“揉我生灵,罢我转输,勤兵于远”。

因此,不管安南内部发生什么样的变故,明朝的处理方式一般都不会太过激进,维稳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3、明朝本身也已经陷于外患

诚然,从绝对的国力来看,即便是一个统一的安南,在明朝面前也只能是失败一途,当初朱棣就已经证明过这点。然而,也正是因为明朝太过庞大,它所面对的压力也同样巨大。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分别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进行了朝鲜之役、宁夏之役以及播州之役这三场规模浩大的战争。虽然这三场战争最终都是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但它们对于明朝军事、经济、人口等各个方面所造成的损害却无比巨大。

因此,当安南地区也发生内乱之时,明朝实在无法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它们上面,只能在维护本朝尊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争取两国之间的和平,这也是明朝在当时显得如此温和的重要原因。

三、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明朝于万历时期在安南地区所实施的“不拒黎,不弃莫”政策,其背后有着相当复杂深刻的原因。

在外患无比严重的情况下,明朝对于安南内部的政治斗争虽然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从整体来说,它们在当地已经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这促使明朝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种更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态度来处理黎朝与莫朝之间的关系。

当然,对于明朝的安排,无论黎朝还是莫朝也都持臣服的态度,这也是明朝长期以来作为天朝上国所发挥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不拒黎、不弃莫”为中心
明朝曾有机会将“越南”重新纳入版图中,为何不这么做呢
明代中后期与安南藩属关系的影响因素与时代特征
此国一权臣弑君篡位,中国发兵征讨,篡位者吓得跪倒在大军阵前
【笑翻越南史】传41 不彻底的篡位者
牛军凯:“越南苏武”黎光贲及其在华诗作《思乡韵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