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廖品正:患糖尿病25年,没有用过胰岛素,她是如何防控的
川籍国医大师廖品正,是中医眼科方面的权威泰斗,更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眼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廖老现仍担任着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特聘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
国医大师廖品正与弟子
5月13日,廖老出席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举行的“中医传承基地授牌暨国医大师授徒拜师仪式“,活动结束后,接受了养生杂志专访。
点下方视频,了解国医馆。
国医大师廖品正为患者诊治
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廖品正教授,虽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声音洪亮,至今仍在坚持坐诊。
看到这样的状态,你敢相信她竟然是一位患病25年的糖尿病患者么?
据廖老介绍,她是遗传性糖尿病。“我们五姊妹就有四个有糖尿病,他们现在都打胰岛素,还要加口服药。但我一直到现在都没打过胰岛素,只在包里备着口服药,如果在外面就餐,我觉得吃得过量了,就吃一颗药,但一般不吃,尤其是在家里吃饭,我都控制得很好。“
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饮食调节,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这是本次我们专访的主题。廖老侃侃而谈,与我们分享了她与糖尿病“和谐共处”的故事。
糖尿病两大诱因:吃得太好,动得太少
为什么现在的糖尿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廖老感慨,在六七十年代,在全国都很难找到“三高”。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物质条件差,大家营养都处于不足的状态。而我们国家后来出现糖尿病,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就是改革开放,生活开始富足起来以后。
“我们那时候认为最大的享受就是吃饱穿暖,一吃饱了过后,就追求吃好,慢慢的糖尿病就越来越多了,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情况更糟糕,年轻人的生活快节奏,快餐饮食,早上吃得少甚至不吃,中午随便吃,晚上拼命的吃。再说喝的,在过去,大家都喝白开水,喝点茶就了不起了。但现在年轻人喝什么?加糖加奶的咖啡,各种奶茶,冰镇的碳酸饮料……一天的糖分摄入大都超量,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以后的三高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并且更年轻化。“
怎么吃比较健康呢?
三高都是营养过剩出来的,所以被称为富贵病。
廖老建议,身体摄入营养,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就行了。根据自己的体力消耗、生长发育,把需要的东西补充够了就行了,不要总是追求营养。如果什么东西都是高营养,多多益善,把普通的生活过得跟坐月子一样,那肯定要糟。
其实不只是我们国家,发达国家的人,也是两极分化,越是低层的人,大腹便便的越多;但精英阶层,多数人标准身材!难道他们没钱吃吗?其实是精英阶层更懂得科学摄取营养,更注重健康。
廖老笑道:“我们中医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身体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具体来说,主食不要精益求精,不要全部吃精白米,精白面,要吃点杂粮,杂粮粗纤维低能量低蛋白,而且维生素、微量元素含得也比较多。另外,多吃点蔬菜和水果,荤菜少一点。
吃得好却消耗少
现在的人,出门就是汽车、地铁、电梯,基本很少走路。
尤其是年轻的上班族,白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晚上坐在沙发,对着手机,工作娱乐全都在电子产品上,有的女孩子,还不停把零食往嘴里塞,是不是嘛?廖老笑着反问一句,像这样的生活,看起来是享福,实际上是在找病。
两代人的生活对比一下,就看出来了,现在大家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体力却不好!
作为糖尿病患者,廖老自己是怎么生活的?
廖老的亲身经验是:”糖友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调节,控制好血糖,不仅服药效果好,而且药量还会减少。“
(这里特意提醒下:不是说糖尿病不需要治疗,而是说在治疗的基础上,如果生活调节得好,治疗效果会更好!)
下面是廖老分享的自己的饮食习惯:
我年轻时2两的馒头可以吃两个,食堂一打饭就是四两,现在我吃饭,就一小碗,但每顿都有一碗蔬菜。
早上吃燕麦片+荞麦粉,一小块玉米馒头+鸡蛋。
中午我喜欢吃荞麦面条,买荞麦面要注意,有的只有1%的荞面,我吃的是含15%~18%的那种。
晚上我吃杂粮饭:荞麦米、白米、小米、玉米,有时候还有黑米、紫米或糙米,反正这几种米中,搭配五种,做的时候一样舀一小把,白米只占总量的1/4。
至于吃的量,每个人不一样,年纪大的人,体力活动少的人,可能就吃得少一点;年轻人,体力活动重的人,就会多吃一点。总的原则就是,适量控制,别十分饱的硬撑。
主食控制得好,蔬菜啥都吃。我中午吃的面条,1/3都是蔬菜,但是我每天鸡蛋、瘦肉没少,每天晚上的菜,一荤一素,搭配来吃。
07年,我们出去参加考察,都是沿着海边走,每天大鱼大肉,吃了很多海鲜,然后我发现血糖、血脂、血压都开始控制不住。回来后,我通过控制主食,调节饮食,3个月减了17斤,第一个月减7斤,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各减5斤。“
按照这样的饮食规律,只要不乱吃,我的血糖空腹在 6上下,25年的糖尿病,一直到现在。我通常也会把二甲双胍装在包里,如果觉得今天在饭桌上吃多了,甚至有甜食,我就吃一颗药,但是如果我是正常饮食,我就可以不吃药,胰岛素更是从来没用过。
廖老总结:糖尿病人在饮食上容易两极分化
有的病人,看到好吃的就管不住嘴
水果上市了,有人吃荔枝可以一吃吃一斤。每年到春节(汤圆)、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糖尿病人如果过不了关,管不住嘴,就要遭。
他们问我敢不敢吃,我说敢吃啊。汤圆只吃两个,月饼品尝一小块,小粽子吃一个,同时其他食物相应减少。我长期控制饮食,偶尔吃一两个,问题不大。
有的病人相反,饮食节制到营养不良
一些糖友完全吃素、油荤都不沾、蛋也不吃,啥东西都不吃,那是走了另一个极端。饮食虽然要控制,但基本的营养要保证。还是那句话,营养要均衡,略有节余就行。
“扩大点说,怎么预防三高,怎样才能长寿?”
廖老坦言,“无论我的病人也好,包括我自己也好,我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向‘困难时期’靠拢一点,就长寿了,也就是稍微把生活过得清淡一点,素一点,不要太过就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廖品正的养眼经
天然胰岛素
苦荞麦可改善血脂,降低胰岛素抵抗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李玉奇糖尿病饮食
自己整理的主要食物升糖指数表
国医大师阮士怡:养生不能限于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