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逻辑?


“逻辑”,在汉语里通常有两类用法——第一类,是指客观的规律。被举例最多的,是杨沫分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说她走的道路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但此类用法,应该看作是一种“假借”,而非“逻辑”一词的原意。第二类,才是“逻辑”的本义,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同样,它也就成为说话、写文章等思维表达必须要遵守的规律。

世界上的人们,早早就在研究和总结关乎思维和表达的规律。

第一个发明“逻辑”这个说法的,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他写了一部著作叫《逻各斯(logos)》,残留下来一些片段。他主张,逻各斯可以使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规律。后人所使用的“逻辑”一词,皆源于此。汉语里的“逻辑”,是清末之时经由严复音译而来。

思维的规律被称作“逻辑”。那么,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就是逻辑学。

逻辑学不研究自然,也不研究社会,它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人的思维——是研究以推理、论证有效性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问。

学者们基本同意——世界上有三大逻辑学流派——中国名辩逻辑、印度因明逻辑、西方逻辑。

关于西方逻辑。


必须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是形式逻辑的创立者。在西方被称为“逻辑之父”。

他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了人的逻辑思维问题。写了大量有关逻辑的书籍、论文。公元前一世纪被人汇编在一起,叫《工具论》。其中的《范畴篇》,讨论词义、概念等问题;《解释篇》,结合语词、语句,讨论判断(或命题)问题;《前分析篇》,讨论推理的有效性、前提和结论的关系问题;《后分析篇》,讨论证明的条件、种类、方法和构成,以及定义和证明之间的关系问题;《论辩篇》,讨论了论辩的艺术、推理的方法和谓词理论问题;《辩谬篇》,专门剖析和驳斥各种谬误和诡辩。他还在《形而上学》这部著作中,专门讨论了逻辑思维规律。

他提出了“10范畴体系”;总结了“四谓词理论”;概括了“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思维规律;规范了演绎为主的“三段论”。等等。

近代的伟人评价说:亚里士多德如此完满地叙述了逻辑形式,以致“本质上”已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其实,亚里士多德派的后学,以及斯多葛学派等等,对西方逻辑学还是做了一些完善和充实。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吉尔伯特等自然科学家,有一些有价值的逻辑思想。


再一个必须要提到的,是17世纪的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他是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培根写了《新工具》一书,认为实验和归纳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主张,科学研究应该使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他的归纳法,不是简单枚举归纳,而是排除式的归纳法。其特点在于,通过查阅存在表、缺乏表和程度表,利用排除法逐步排除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提纯出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他强调,这是发现周围现实的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方法;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培根的归纳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有明显区别。其不仅强调了归纳逻辑要研究思维纯形式的方面。更为主要的,强调了要研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问题。

培根被看作是科学归纳逻辑的创始人。自他开始,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完璧结合,使逻辑真正成为科学。

从17世纪开始,随着数学的发展,传统逻辑学也逐渐发生变化。着重要提到的,是德国的莱布尼茨(1646-1716)。他着手以“通用数学”和“通用语言”来改革传统逻辑。因此,他被称作是现代形式逻辑就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

在这之后,英国的布尔)1815-1864)、德国的德摩根(1806-1871)、德国的弗雷格(1848-1925)、美国的皮尔士(1839-1914)、意大利的皮亚诺(1858-1932)、英国的罗素(1872-1970)等,也先后对现代形式逻辑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

中国古代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开始的很早,和古希腊几乎同时,是围绕“名实关系”展开的。春秋时期,孔子主张“正名”;老子主张“无名”;后来的战国初期,墨子提出“取实予名”。至战国中叶,名辩之争激烈,出现了惠施、公孙龙等为代表的“坚白同异之辩”的“名家诸流”,对名实关系做了详细论述。后期的墨家在总结自然科学和批判吸收各派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名举实”的原则,对于辩说的任务,原则和方法都有精密的研究。荀子则把名辩的基本问题具体归结为“名、辞、辩说”三方面。可以说,此时的学者,已经建立起中国古代的逻辑学。


这一研究,因后来的连年战乱戛然而止。许多珍贵资料也损毁遗失大半。

以后的历个朝代,都有出色的逻辑思想。汉朝时期,印度的“因明逻辑”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逻辑发生了融合。中国学者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研究和论述中国逻辑史的。

古印度的“因明”,音译酰都费陀,由佛学创立,是一种思考方法,也是辩论的方法,还被看作是探索真理的工具。印度的耆那教与印度教都受到它的影响。

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因明逻辑也传入中国。但真正被发扬光大,是在玄奘取经的时候。据称,玄奘法师在印度那烂陀寺研修时,曾以因明方法,多次辩败各地来的论者,威名传遍天竺。他回国后,翻译了《因明入正》一书,进一步促进了因明逻辑与中国逻辑的融合。

关于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包括矛盾逻辑和对称逻辑。研究对象同样是人的思维规律。其不同点在于,传统逻辑被称为共时性逻辑,辩证逻辑则是历时性逻辑——即静态和动态之分。因此,国外许多学者认为,辩证逻辑不应该归入工具性的逻辑范畴,还应该归于世界观、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辩证逻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这里不多介绍。

回到本题。

什么是逻辑呢?就是思维的规律。说话、写文章等表达也要符合逻辑——要符合思维的规律。一部著作分成上、中、下或者更多卷不是问题。问题是书中的表述必须符合逻辑。篇幅的长短,或者是内容的需要,或者就是生怕读者看不懂,俗话说就是有点儿啰嗦了。

逻辑学是大学里很多专业的必修课。如哲学、法学、刑侦学、汉语言文学等等。中山大学应该是国内唯一开设本科逻辑学专业的学校。很多大学招收逻辑学研究生,包括数理逻辑专业。

本回答与已经写过的另一个话题——“世界上逻辑学大师是谁”,在内容上略有重复,因为无法避开。说明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学的本质是什么?
推理入门--第三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普及《逻辑学》的重要性 -
【教子成才系列第二部】开启孩子的心智宝库(连载5)第四章 逻辑思维与逻辑学
王小琴 基于学生本位的语文中的逻辑学
形式逻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