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名炮的继承者:九九式机炮简述 | 机核 GCORES

文/皮皮,来自kcwiki原创中心

说到二战的著名防空机炮,大家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博福斯高射炮,实际上,瑞士的20毫米厄利孔防空机炮同样很有名,而且还和远东日本的九九式机炮有着很深的关系。

厄利孔20毫米机炮

厄利孔20毫米机炮是瑞士厄利孔公司的开发的一种小口径机炮,既有用于航空机的版本,也有防空炮版本。

这种机炮采用反冲作用中的Advanced primer ignition/API(大概可以翻译高级引信点火反冲)作为其运作方式,相对于简单反冲,API使得较轻的枪可以发射更强的弹药并且进一步减轻枪械的重量。这种设计最早出现于德国人莱因霍尔德·贝克(Reinhold Becker)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明的贝克M2型20mm航空机炮(BeckerType M2 20 mm cannon)上,当然,这也是厄利孔20mm炮的前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凡尔赛条约》德国人被禁止生产研发此类武器,这项武器的专列在1919年被转移到瑞士的公司SEMAG(SeebachMaschinenbau Aktien Gesellschaft)手上,在SEMAG的开发下,原本300rpm(rounds per minute,每分钟发射量)的贝克机炮进化成了350rpm的SEMAGL,炮弹也从20×70mmRB变成了更强大的20×100毫米弹药。不幸的是在1924年,SEMAG倒闭了,厄利孔公司趁机买下了这个公司和该武器的专利及生产权,员工和生产设备一并保留了下来,一代名炮从此诞生。

1927年,厄利孔公司推出的厄利孔S型号(Oerlikon S),该型号保留了20×110mmRB的膛室但是其初速度和穿深都得到了加强,这使得它既可以用于防空,也可以对抗地面目标。1930年,厄利孔S再次进行改进,命名也变成厄利孔1S(Oerlikon 1S)。

1935年,厄利孔相继推出了新的厄利孔FF,厄利孔FFL和厄利孔FFS。这三种型号与之前不同却回归了最早的老本行——航空机炮,FF是Flügelfest的缩写(大概可以翻译成机翼安装型号)。

厄利孔FF射速达到大约520rpm,使用20×72mmRB弹药,枪口初速度为550m/s。作为厄利孔S型的改进型之一,厄利孔FF只有24千克。另一种改型厄利孔FFL的重量比FF略重(30千克),却发射20×101mmRB弹药,射速达到500rpm,枪口初速度却达到750m/s。作为厄利孔S的最终改进型,厄利孔FFS是最重的,达到39千克,其威力是三种厄利孔中最强的。使用20×110mmRB弹药,射速470rpm,枪口初速度明显高于前两者达到830m/s。

相比于厄利孔S,这三种型号的20毫米炮可以被装入机翼中,并且由于安装在机翼中的机炮无法在战斗中重新装填,他们的弹药被放置在45,60,75或100发的弹鼓中。这三种机炮所衍生出的九九式机炮,MG FF和西斯帕诺机炮这三个表兄弟在整个二战都非常活跃,都为自己的祖国立下了功劳。

图为厄利孔FFL

图为厄利孔FF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樱花之国的厄利孔FF和厄利孔FFL。在游戏中,各位提督最早装备的战斗机便是零战21型,其装备配置是两门20mm机炮+两挺7.7小水管,这里的20mm机炮便是从厄利孔FF衍生而来的九九式一号机炮(九九式二〇粍一号機銃/Type 99-1)。

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军向中岛和三菱征求新的舰载战斗机的方案,名为“十二试舰上战斗机计划要求书”,其中对于战斗机武装的要求包括有20mm机炮1-2门,弹药量至少60发。时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部长的山本五十六任务将来舰载战斗机有可能会需要拦截大型轰炸机,因此坚持要求新的战斗机机上必须装备大口径空用机炮。

当时日本国内并无此类武器,于是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以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和田操为首的团队对于国外类似的武器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由日本驻法国的武官提供的有关厄利孔FF的资料引起了海军的注意。在进行了一番测试后,日本人觉得这玩意不错,就向厄利孔公司提出了授权生产这种武器的需求,并向其雇用部分技术人员前来日本协助生产。

1936年(昭和11年)6月,日本从厄利孔公司获得授权,并且在1937年夏天(昭和12年)开始在大日本兵器公司(当时叫富冈兵器制作所/富岡兵器製作所)生产九九式一号机炮(一开始叫恵式二〇粍機銃一型,1941年改的名字)。1938年(昭和13年)3月,6位来自厄利孔的技师来到日本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九九式机炮生产初期的很多问题,这使得其研发和生产过程都很顺利,到对美开战前已经成为一款相当成熟的产品。

于是,你游里面几乎所有日系战机的20mm炮,从零战到紫电再到烈风甚至雷电,都用上了从厄利孔转换而来的九九式机炮。当然,陆军马鹿们用的机炮和海军不是同一款,甚至和厄利孔毫无关系,而是自家12.7mm机枪(Ho-103重机枪/ホ103 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機関砲)口径放大而来的(疾风等陆军战斗机上用的就是这个,不过244飞行队的三式战装的是从德国搞来的MG151/20)。

开战后,由于需求增大,九九式机炮在原有的生产量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在原有的富冈外又增加了包括丰川海军工厂,多贺城海军工厂在内的六家兵工厂一起生产直到二战结束。

图为九九式一号机炮(上)和九九式二号

九九式机炮基本可以分为两款,分别是仿制厄利孔FF的九九式一号机炮和仿制厄利孔FFL的九九式二号机炮。他们的基础数据基本如下表所示:

在整个战争期间,九九式机炮被不断的改进,从射速到到弹容量都在战争中进行了改进。九九式机炮被日本一边国产化,一边也进行着上机测试。

昭和13年(1938年)8月,九六式舰战和九五式舰战各被按上了两门厄利孔FF进行测试。九六式舰战的结果相当良好,而九五式舰战由于机翼断面膨起过大,实验做不出来被中止了。

昭和15年(1940年)6月,该机炮被搬上零战进行测试。而在中国战场,由于九六式舰战的航程非常短,无法给越洋爆击的轰炸机进行护航,因此还叫“十二试舰上战斗机”的零战带着九九式机炮和技术人员在1940年6月就上了战场。作为一款还在试验的战斗机,其在战场上自然是问题不断的。

在1940年7月15日的“101号作战”中,第二联合航空队的横山保大尉和進藤三郎大尉率领的13架零战进行了战斗。战斗结束后,飞行员们向技师反应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九九式机炮在过载的情况下会打不响。

就这样,零战和九九式机炮一边战斗,一边进行改进,才有了后来在太平洋战场前期的优势。厄利孔FF的问题之一是弹舱太小,60发的弹容量根本不够用,于是在1941年2月技术人员开始研发九九式一号机炮的100发/120发的新弹鼓,同年7月试制的新弹舱开始进行地面试验,120发的弹鼓由于过重就终止了试验。

而一个月后空中测试改进了供弹不良的问题,同时弹舱支撑问题也得到改良。到了11月份,该弹仓得到认可并决定使用,由于100发弹鼓比传统的60发弹鼓高120毫米,配备这个弹鼓的零战的机翼两侧上下突出,但由于难以辨认,因此难以识别。次年7月,新的弹鼓开始量产,他们被用在零战三二型上以及紫电一一型上。

图为九九式一号机炮

作为早期日系海航飞机上搭载的大口径机炮,九九式一号机炮上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厄利孔FF机炮本身的枪口初速度并不高,日本人山寨的时候也没怎么改进,所以使用20 x 72mmRB弹药的九九式一号机炮的炮口初速度也很低,炮弹当时日军飞行员给了炮弹“小便弹”的绰号,形容其炮弹下垂之厉害,如同小便一般。相比于7.7机枪在500m距离上下坠290cm,九九式一号机炮的下坠量大约是490cm。

另一方面,九九式一号机炮射速感人,只有520rpm,相比之下法国人的西斯帕诺-絮扎有700rpm,德国的MG 151大约750rpm,苏联人的ShVAK有700-800rpm,(大嘤帝国的西斯帕诺和美帝的ANM2基本继承法国人的絮扎)日本人的九九式机炮可以考虑不要在机炮界混了(手动滑稽)。较低的射速加上小便弹道本身就使得命中敌机困难,弹容量还不算大,本子的飞行员基本都可以去自闭一下了。玩《战争雷霆》的时候真的能感觉到,打两下就要装弹,而且20mm炮一打完就能明显看到预瞄圈(对我是丢人街机玩家)一下靠近了敌机好多。

这个时候,九九式二号机炮一把推开他哥哥开始了他的表演。九九式二号机炮并不是九九式一号机炮的改进型,而是仿制厄利孔FFL空用机炮。九九式二号机炮相比一号机炮更重,达到37千克,其全长也比九九式一号机炮更长,达到188.5cm,采用20 x 101mmRB弹药。相比九九式一号机炮,九九式二号机炮的弹道更平直,枪口初速度更高达到750m/s,最初的射速只有480rpm,但是在枪机后面加装弹簧提高枪机复进速度后增加到620rpm。

1940年7月随着九九式一号机炮的研制结束,九九式二号机炮的研制工作立刻展开。昭和16年(1941年)9月,九九式二号机炮设计完成,11月结束了各项性能的测试,定名“恵式二十粍2号固定機銃”,这款在战争开始前一个月完成定型的机炮开始大量生产。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九式一号机炮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在对抗坚固的B-17时九九一显得威力不足,于是九九式二号机炮开始采用,昭和17年7月22日,更名九九式二号机炮的新武装开始量产。

同年8月,首批三架装有九九式二号机炮的新零战装备给了部队,随后逐月增加,到了十月份已经有大约30架装备九九二的零战装备给了部队。从昭和17年夏天起,各生产厂的生产重心开始从九九式一号机炮转向九九式二号机炮但是节奏缓慢,到了昭和18年年底九九式二号炮的数量依然少于一号炮,于是就出现了雷电二一型/三三型/三一型这种两门九九式二号+两门九九式一号的神奇配置。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人很快发现手上的100发的弹鼓也不太够用了,没办法,只好着手研发弹链。但是厄利孔FF系列的炮对工单要求很高,大部分衍生系都是弹鼓供弹。当时日本人收集到了三个不同的弹链方案:一是模仿大嘤帝国利用机炮的前后运动旋转链轮把弹链带进去的方法;二是依靠芝浦电气制造的零件组成的小型电动机去实现弹链供弹,尽管在实验室里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体积过大,这个方案被推翻了。

最后被采纳的是由河村博士发明的方案,重新设计左右的退却板,增设了一个凸轮来实现弹链供弹。昭和17年(1942年)9月完成试制,12月完成各项地面测试。在经历了艰苦的测试后,昭和18年5月九九式一号机炮的弹链成功完成,换装改弹链的机炮被称为九九式一号四型,同年8月二号机炮的弹链也获得成功,换装改型弹链的被称为九九式二号四型同时开始批量生产。

在战后,九九式机炮被日本广为宣传成为轻战机大火力的典范,且实际使用者的回忆评价极好,实际战绩也相当理想。

不过同样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九九机炮的诸多缺点,日本海航的老手大多不喜欢用弹道下垂的九九式机炮,如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宁可用7.7mm机枪去打有坚固且有自封油箱的美国飞机也不愿意用“小便弹”。

后勤人员同样不喜欢九九式机炮,在给零战装弹时由于其机翼高度问题,后勤人员必须抱着一个重达30公斤的弹鼓以半蹲方式自零战机翼下方塞进弹鼓并完成进弹,其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后来换装弹链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总体而言,作为一款忠于原作(指厄利孔)的产品,九九机炮继承了厄利孔的优点和很多问题,但是它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参考资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4%B9%9D%E4%B9%9D%E5%BC%8F%E4%BA%8C%E3%80%87%E3%83%9F%E3%83%AA%E6%A9%9F%E9%8A%83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9B%B6%E5%BC%8F%E8%89%A6%E4%B8%8A%E6%88%A6%E9%97%98%E6%A9%9F%E3%81%AE%E6%B4%BE%E7%94%9F%E5%9E%8B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erlikon_20_mm_cannon

http://m.afwing.info/weapon/luftwaffe-vvs-gun_11.html

http://www.warbirds.jp/ansq/1/A2001473.html

http://www.warbirds.jp/kunimoto/type51/20mmHistory.htm

https://www.militaryfactory.com/armor/detail.asp?armor_id=814

https://wt.gamebbs.q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1

https://cn.yearwiz.com/japan/showa/15

http://wap.eastday.com/node2/node3/n403/u1ai609218_t71.html

Repeatingand Multi-Fire Weapons: A History from the Zhuge Crossbow Through the AK-47(作者:Gerald Prenderghast)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5%8E%84%E5%88%A9%E5%AD%9420%E6%AF%AB%E7%B1%B3%E6%A9%9F%E7%82%AE/222106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之无愧的二战最强机关炮,瑞士“厄利孔”20毫米机炮
二战德国航空枪炮浅析(2)
二战两大20毫米机炮,怼天怼地怼空气,全世界都说好
四旋翼无人机的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SR-71黑鸟的前世今生
【原创大坑】战火中的佩什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