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论中医治疗观1

十论中医治疗观1

    中医治疗观极富思辩和人文医学色彩,含有丰富的哲学和辩证法思想,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归纳中医治疗现有“十论”,即疾病可治论、治未病论、治病求本论、医患相得论、因势利导论、三因制宜论、病治异同论、知常达变论、整体相关论、以平为期论。

    关键词:中医治疗观;治则

    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治则学是关于疾病治疗原则、方法以及临床具体应用的理论概括。《素问.疏无过论》:“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治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涵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对疾病治疗一般原则的理论思考,极富思辩和人文医学色彩,含有丰富的哲学和辩证法思想,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妨称之为治疗观。可以说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笔者不揣浅陋,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精神,在复习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姑作十论,以期对中医治疗观作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并发扬、光大之。

    1、疾病可治论

    疾病可治论是基于疾病是可以被认识的,也是能够被治愈的。《灵枢.九针十二原》:“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从治疗决策的宏观战略来说,临床上没有不可治的疾病,疾病的不可治,是医者尚未掌握其治疗技术。《灵枢.五乱》:“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这就是说,疾病(五乱)的发生有其道(规律),去除疾病也有其道(规律)。当然,疾病的变化是无穷尽的,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世上不可能有十全的医生,说疾病可治,正是鼓励医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最大限度地提高疾病的可治系数。《柳选四家医案*继治堂医案》引曹仁伯语:“医者存心,须视天下无不可治之病。其不治者,皆我之心未尽耳,……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苦心所到,必有一恰合之方,投之而辄效者。以是知医者之于病,稍涉危疑,即目为不治而去之者,其不尽心之过为不少也。”诚哉斯言!临床上不是常有被宣为不治的疾病,经过医者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而变得可治了吗?

2、治未病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一个重要思想,《内经》称“上工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就含有防重于治,防先于治的自觉认识。所谓治未病,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未病防病。孙思邈《千金要方》:“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毒之气不能著人也。”这是古人在进入疫区前用化脓灸来预防疫疾的宝贵经验。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最早开始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中医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强调身心并重,动静结合,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保健按摩、保健灸、食疗等都是极富民族特色且有其相当的实用价值,如今已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开发应用。二是既病防变。既已生病,就应及时治疗,并防止其横向的蔓延和纵深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温热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就含有步步为营,层层设防的意思。现代临床上采用“截断扭转”法治疗温热病,就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运用。当然,要做到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变和恶化,必须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的规律,如此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使预防和治疗具有前瞻性。

    3、治病求本论

    疾病之有本,如草木之有根,水脉之有源,欲锄草木者,必当铲其根,欲澄水之流者,自应清其源,所以欲治病者,当求其本。

    本是相对于标而言的,本是根本,是根源,标是枝节,是支流。标本是古代辩证法的一对范畴,中医学援引这一概念,来说明疾病的病与症,患者与医生,正与邪,原因与结果,原发与继发,本质与现象等多组关系。《素问.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临床治疗当然要以病为本,以患者为本,时刻注意顾护正气,针对病因、原发病治疗,也即针对疾病的本质治疗。治病求本,就是要求得疾病的症结所在,从哲学上来说,即是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张景岳在《类经.论治类》中引用名医王应震的治病求本诀,“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遗精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正是治病求本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

    然而,临床上疾病的表现是千变万化的,疾病的标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标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高热,大出血,剧烈呕吐、腹泻,作为疾病表现的症状,可以认作是“标”,但此时的“标”已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已转化成疾病的“本”,所以“急则治其标”,予以及时地清热、止血、止吐、止泻等对症处理,无疑是必要的;“缓则治其本”,病情缓和,可从容从本论治,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可标本兼治。所以治病求本,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医患相得论

    《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这里的“病”可以理解为疾病,也可以理解为患病的人,“工”可以理解为治疗手段、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治病的医生。疾病和病人是第一性的,医生的诊治和医生是第二性的;“病”是客观存在,“工”是主观认识。“病”“工”相得,有“硬件”上的相得,即医生的治疗手段、方法和病人的病情相吻合;也有“软件”上的相得,即医患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有效诊疗的基本前提,医生不仅要注意到疾病的本身,还要注意到患病的人(一个具有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人)。中医历来强调德艺双馨,既重医疗技术,也讲服务艺术。中医传统诊法的“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常被责为落后而受到讥嘲,殊不知这种诊断方法本身在医患之间的人际沟通上架起一座桥梁,在医学发展高度技术化的今天,病人在同冰冷的医疗器械接触的同时,更需要同医生的接触、交流。他们需要倾诉,关心,理解,被重视。《灵枢.师传》:“人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那种“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作风,是会给治疗带来负面作用的。临床医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服饰,行为对治疗过程的干扰。只有以病人为本,医患相得,让患者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才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抗病的积极性,改变被动治疗的局面,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5、因势利导论

    所谓因势利导,即是顺应疾病邪正斗争的势态,及时地导邪外出,保存正气的一种治疗原则。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之其始也,可剌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灵枢.逆顺》:“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这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而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即在疾病的起始阶段,邪未盛,正未衰,积极地去救其萌芽,在其发展的高峰时期,邪正斗争剧烈,不必急于硬拼,待其衰减,乘虚打击,祛邪务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表明,疟疾在其发作前行针刺治疗较之在发作到高峰期更为有效。再如蛔虫症在剧烈骚动时驱蛔较之在缓解期容易出现不良后果,支气管哮喘在其缓解期补益较之在发作期疗效优越。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因势利导、就近祛邪的治疗方法。如在表之邪可汗,在高之邪可吐,在里之热可清,在腑之实可下。又如腰以上肿,常采用发汗的治疗方法,腰以下肿,则采用利小便的方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金匮要略》),欲吐表明邪有从上而解的趋势,故不可逆其病势而攻下,使邪气内陷。这都是因势利导治疗思想的具体运用。

    6、三因制宜论

    疾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受到人的体质禀赋、性情习惯、地域环境、时令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所谓“三因制宜”,即是要充分考虑到人、时、地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体现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哲学精神。

    中医讲“天人相应”,强调治病“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如同样是感冒,因冬是寒邪司令,则用麻黄汤温寒发汗解表,夏是暑湿司令,则用香薷饮清暑化湿解表。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在1956年夏秋我国华北地区乙脑流行,北京地区套用石家庄“白虎汤”经验而效果较差时 ,根据北京地区天气温热,雨水较多,患者多偏湿邪,石家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无雨,患者以暑热为主,而建议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一味健脾燥湿之苍术,果然收效显著。这是“因时制宜”治疗思想具体运用的最具典范的例子。

    “有斯人有斯疾也”,人的体质有厚薄,禀赋有强弱,年龄有长幼,性别有男女,地位有尊卑,所以疾病的相同是相对的,不同是绝对的,故治疗用药当区别对待。《素问.徵四失论》:“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厚薄,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失也。”这值得发人深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地域环境而言,东西南北,高下悬殊,寒温迥异。东南湿热 ,故治宜清化;西北寒燥,故治宜辛润;南人柔弱,药量宜小,北人粗犷,药量宜大。中医历史上形成的众多医学流派,安徽的“新安医学”,自然也免不了它的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引以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不能治愈久病患者,取决于用针方法!
《医患标本问题》
骨诊——摸骨知病
李贵明医生应邀在北中医讲解的十个疑难医案
行医治病,救人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医验方 附《扁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