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单 | 别跟着于丹瞎开心了,读《论语》,这6本书其实才更好


必须

承认,我们的文化断裂过。这些年,传统文化重新热起来,似乎能看到文化根脉重续的希望。了解吾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从读书开始,其实读历史是最好的方法,人只有重新回到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才能慢慢理解这些文化的生活基础和逻辑。但是,关于复兴传统文化,很多人都尝试走捷径,一定要从所谓的经书入手。这些经典中,《论语》和《弟子规》成为这股浪潮中最热闹的两本书,也是重灾区。


《弟子规》的热闹,是它被强行植入幼儿园和小学的行为教育,美名其曰“诵读经典,规范人生”。这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个阶段的孩子,最应该听到的是故事,最该接受的教育是游戏,而不是教条。但这种热闹无法规避,必须做选择的时候,两本书中,我宁愿让孩子去读《论语》,原因很简单,孔子是个可爱的老头,而且我也认为,中国人确实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一读《论语》


《论语》老少皆宜,但在这个圈子里,有两本关于《论语》的书名气大,为祸不小,需要避开:一本是于丹大妈的《读<论语>心得》,一本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先躲开这两本书,然后借助下面这几本书,我们大概能亲近一个真实、可爱的孔子了。


钱穆《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钱穆先生大概是吾国学者中最痴爱《论语》的人之一了。钱先生非常值得尊重,同样身为民国时期的名学者,跟胡适他们不同,钱穆先生只有中学学历,基本靠自学成才,他没有接受过现代的大学教育,遑论西方学术的影响。因此,钱穆先生对传统文化本身有更朴实的认知和理解,更看重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急着借用西方的学术体系来硬套本国文化思想。


钱穆先生提倡尊重“文化的内在动力”,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理路。他始终专注“旧学”,对传统学问的了解既广又深,对这些内容本身就有着深切的热爱。要读一本好书,一定要先找一位熟读此书,对这本书充满热爱的人来谈,能知道它的好处,感受到书中可能散发的热情,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接近这本书。谈《论语》,钱穆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老先生,所以,从钱穆先生这本《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入手了解《论语》,实在是一种很温暖的方法。


这本书,辑录了钱先生谈《论语》的一些文章,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钱先生对吾国文化一种纯挚的爱。书中有钱穆先生谈读《论语》的意义,聊朱子如何读《论语》,今人该如何读《论语》等很多问题。我们这些人,站在这样的老先生面前,经常会表现出一脸猥琐,真该老老实实读他的书


钱先生在这本书里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他是常把家国装在心里的读书人,读书不忘兴邦,他说: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论语新解》


《论语》一书距现在太久了,没有注释确实很难读懂,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释和解读。几千年来,注解《论语》的人太多了,目的也多有不同,有想借此成名搞些银子花的,有怀着一肚子虔敬的,有把它当任务完成的,还有满怀热情和热望的。钱穆先生是最后的这种人,从他的注本中,我们真的能感觉到他的真诚和热爱。


读一本书,首先选对它充满热情的注本,大抵是没错的,我们需要先知道这本书的好。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就是这样的书。


朋友月亮说,上中学时,老师给她们推荐了这本书。她说,以她们当时的根底,大概是读不懂这本书的。这本书也确实对阅读者有一点要求,除了文化上要有点根基,在感情上也需要有些倾向。月亮说,她的老师告诉她,不要嫌难,要硬读,硬去读了,一定会有好处


钱先生的这本书其实是毁誉参半的。有人甚至认为这本书是钱先生一生最大的“败笔”,认为他在注解过程中,对孔子褒扬过度,发挥太多,也有人精读多遍,仍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


这本书的注释多依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说法,很多心思都花在体会圣人心得上了,而且对圣人推崇过度,有人觉得这些体悟过于肉麻。不同的是,钱先生的这些感悟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之上的,汇聚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力求“一以贯之”。然后才重新阐释,这本书跟《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一样,充满那个时代读书人纯粹的热忱。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好读在于它平实、有趣,不好读在于时代久远。从汉代以来,每朝每代都有人来注解论语,并做出进一步的阐释。这其中,最著名的注本之一,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了,这是儒家理学名著,是朱熹的老先生的代表作。

 

为推荐这本书,我专门又请教了家师,家师对它的评语是“简要明晰”。现代人出版的注解《论语》的书中,谈心得体会,漫天发挥的人居多,朱熹这本书,有对义理的发挥解释,但更多时候,会从文字出发,字斟句酌来讲解字句,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尽可能清晰地讲解儒家思想的心得。一般情况下,遇到从文字开始分析着讲书的人,我们大概能够信任,那些总是愿意拿着古人的句子,给人猛灌鸡汤的“学术明星”,祸患不小,要谨慎警惕。

 

这本书集中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其中的《论语》的注解,影响极大。所谓“四书”的说法,是南宋时候朱熹定下来的,朱熹非孔子亲传弟子,而能进入孔庙,享受后人祭祀与叩拜,足见他对儒家思想的发挥到底有多大功劳。

 

朱熹注解儒家经典,影响了元、明、清三朝的学术思想。他的这个注本,成为此后数朝官方钦定的教科书,也是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金科玉律,考试作文,不能逾越朱子认识的范畴。有人说他的思想在禁锢后人,但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他,却认为他所代表的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的。对朱熹的争论很多,但就读《论语》而言,朱熹的这个注本,是无论如何不能绕过去的。


杨伯峻《论语译注》


12

论语译注


杨伯峻先生是杨树达的侄子,又师从过黄侃先生,家学渊源,师门显赫。读书求知,跟对老师太重要了,不小心跟上一个虚头巴脑的老师,是一辈子的祸患。杨伯峻先生受教育的过程,保证了他治学攻书,严谨踏实,其中小学(文字训诂)功底尤其扎实。

 

他的这本《论语译注》,可以算是读《论语》最好的入门书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实、简约。时间的原因,我们离古人越来越远,他们在思想上是我们的源头,面孔看上去好像也清晰,但时间越久远,我们就越感到陌生,这时候就越需要有好的注本来拉近我们和经典的距离。杨伯峻先生做的事情,就是拉近。这本书,由杨树达审读,王力、冯友兰等一干学术界里的大咖也都参与审读,水准相当不错。

 

有人会认为这本书过于简单,但力求简单而准确,恰好就是它的特点,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趋向于简洁的

 

在市面上,最容易见到的《论语》注本,就是这个版本了。中华书局之前公布过消息,说去年一年,此书卖了近40万本,真是件好事,这样的书卖得越多,大家被XX之流蛊惑带歪的机会就越少。仅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存在就是功德一件。


李零《丧家狗》





李零在他的这本《丧家狗》中这样描述《论语》:《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

 

他的结论,就是依据《论语》所记录的内容本身。李零先生是学文献学的,读解古代文献的功夫和本领一流,越是这样的先生愿意带着我们一起读书,我们越要感觉到幸运,像那些对文献认识不清楚,一味迎合和忽悠的所谓学者,是读书人的敌人,要远离他们。

 

这本书的名字看上去有些别扭,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是对孔夫子的亵渎,但翻开书就知道,李零先生想做的事情,就是带着我们看看孔子到底讲了什么话,这些话放在历史背景中是什么意思,他“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这样的态度,对于阅读《论语》,实在是太必要了。孔子知道身后有这样的学者来读自己的思想,应该会感到欣慰。当然,老夫子也会跑到于丹面前去鞠躬、作揖,然后说:大姐,你讲的这些《论语》,我真的是听不懂啊!

 

李零先生是文献学出身,仅就这个背景,都让人心里踏实。他说孔子是个出身卑贱,却以贵族标准立身的人,一生心怀理想,却颠沛流离,像条流浪狗。初看,可能会不好接受,细读,觉得真有道理。

 

他还有本《去圣乃得真孔子》,也很好看,一并推荐,就不赘述了。


李长之《孔子的故事》


12

《孔子的故事》


读一个人的书,如果真想对这个人有一种全面、理性的认识,除了著作之外,最好能配一本他的传记。把书里的内容和作者联系起来,把作者的生活和他所在的时代联系起来,他时代和个人内心的成长联系起来,这样,我们读书就能做到温和、理性,是追求真知的。

 

读《论语》,其实就需要一本孔子的传记配合着去读,我推荐的就是李长之先生的这本《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先生学问大、地位高,清华大学毕业,跟着张东荪、金岳霖、冯友兰几位先生读书,一生著作颇多,但影响力竟然不大,我为此费解了好久。

 

我是从李长之先生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这两本书接触到他的书的。后来又读了他的《鲁迅批判》,李长之成名有这本《鲁迅批判》的功劳,也就是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很多灾难。“文革”期间,鲁迅的地位敏感而特殊,李长之的《鲁迅批判》被当作黑书,不许借阅,他自己也受到冲击。

 

李长之先生的每本书都值得一读再读,文字好,有见识,这是多难达到的境界。读《论语》,了解孔子,这本《孔子的故事》实在是很平实的一个选择。

 

据说李长之先生写这本书,酝酿了好几年,落笔成文,只用了数日,所以读起来一气呵成,朴实好读。这本书不号称自己是《孔子传》,只是讲故事,相比于很多大部头的传记,一心想要给孔子描绘出一幅标准的画像,李长之先生这本书只负责勾勒轮廓。李先生所用的材料不外乎《论语》《礼记》《史记》《左传》《孔子家语》等常见的材料,展现的是他梳理资料的能力。把材料梳理、剪裁得当,佐之以适度的历史学家的想象,能不妄言、瞎猜,不枯燥,还好读,这就是好作家、大手笔,李长之先生一一做到了这些内容。

 

配合着这本《孔子的故事》读《论语》,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鲜活、可爱的孔子的形象,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下,这种小册子让人非常珍惜,读这样的书,除了让人获得知识,也让人感到心平气和。

 

当然,前面介绍的李零先生时提到的那本《去圣乃得真孔子》,也是一本亲近孔子的好书。李零先生以精读的方式打开《论语》,从孔子生平、孔子的学生,一直讲到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他又是怎么被塑造成圣人的。这样的书能帮助我们擦亮眼睛,认识一个作为凡人的孔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单|别跟着于丹瞎乐了——读《论语》,看这7本书就对了
想读透《论语》,这5本书能帮孩子的忙
《论语择善·前言》
王阳明心学入门必读书目
讲堂丨常森:“四书”的学习次序及学之根本
《论语》求知|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