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书法方寸间(三)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是汉字最常用的书体。

两汉四百年是各种书体演变、孕育和产生的时期。西汉的应用文字主要是隶书。“汉隶”(八分书)多用于正规场合,以示庄重。但是日常应用中为了简便省事,逐渐产生了一种由古隶分化发展出来的俗体隶书。东汉中期,这种俗体隶书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新书体——行书;到东汉末期,这种行书经过书家加以规整,将横画收笔加重顿势,保留行书中的尖撇和勾挑,使笔画不相连属,从而形成了楷书(当时称为“正书”)。东汉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在汉末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书写的《贺捷表》,奠定了规范楷书的基础,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的篇幅完整的正书作品,钟繇因而被奉为“正书之祖”。


与隶书相比,楷书不仅变波、磔而为撇、捺,而且归纳出侧(点)、勒(横)、弩(竖)、趯(直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等“永字八法”,笔法更为丰富,结字也和隶书有很大不同。隶书笔画横平竖直,齐整均匀,体势横扁,左右开张。楷书则笔画欹侧,错落参差,字心收紧,字形方正,法度严整。楷书的这些特征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臻于成熟的。早期楷书的“隶意”尚存。云南曲靖的“两爨(cuàn)碑”就保留着由隶转楷的明显痕迹。


两晋时期,“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传承钟(繇)张(芝)开创的新体书法,变革去除残存的隶书遗意,草行楷新书体被士族阶层和官方接受,具有了合法地位,而且楷书成为了正体。“钟张”至“二王”一脉的今体新书风,逐渐成为南朝主流。但是南北书风有异。北方沿袭汉魏书风,楷法常带有汉隶的写法。北魏时又受到南朝风尚的影响,形成秀颖峻拔的风格。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与汉碑和唐碑并称古代碑刻的三座高峰。


楷书在隋唐五代进入繁荣期。唐代,由于帝王倡导和官方举措(“楷法遒美”列为选士标准之一),从而“海内向风,工书者众”,楷书的气势亦如唐代国势的一样兴盛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这套《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所选6种碑帖,就有4种是唐代书法家的作品。


其后的宋元明清是楷书发展的守成期。“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所引领的“尚意”书风,禅宗意味隐约其中,行草的成就高过楷书,他们同蔡(襄)一起称为“宋四家”。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根柢钟王而出入晋唐,将苏黄米提倡的文人书法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成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一代书家。赵体大楷遒媚秀逸,中小楷缜密飞动,与唐代的欧体、颜体、柳体并称“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


明清时期,由于帝王的喜爱、科举的要求以及抄写典籍丛书的需要,精丽秀媚的“馆阁体”(簪花格)楷书大行其道。其特征是用笔丰润饱满、结字平稳均匀、章法整齐均衡。这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官方书体,被书家议为“千人一面,万手雷同”,楷书书法艺术陷入僵化。


到了近现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普及,印刷书体脱离了手书楷体,“宋体”跃居印刷体的主流地位。但是在手写书体中,无论软笔还是硬笔,楷书的“正体”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如今信息时代,楷书也是电脑汉字字库中的主要字体之一。溯古而识今,赏阅这套《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让人们有了一个向古代楷书大家学习、致敬的机会。


宣示表(钟繇)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河南长葛人,汉末三国时期书法家,曾为汉臣魏相,曹操集团内的重要人物,曹魏时封太傅,故世称“钟太傅”。其书法出于曹喜、蔡邕、刘德升,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精隶楷,善行书,书风瘦劲、天然、古雅。钟繇用正书(楷书)书写表章,如《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等,对正书的形成有开创之功,也为正书成为官方认可的字体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奉为“正书之祖”。

《宣示表》是钟繇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至大的代表作。其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点画遒劲朴茂,字体圆厚宽博,章法自然疏朗。后世诸多书家如王羲之、王献之、赵子昂、文征明、黄道周的小楷都从此帖汲取营养,其点画形态还对唐代楷书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故后人认为《宣示表》可称作“楷书艺术的鼻祖”。

《宣示表》真迹已不传于世,刻本见《淳化阁帖》、《大观帖》,相传为王羲之所临摹刻。其刻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邮票图案选自该本。(有人认为,钟繇的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而今所见《宣示表》帖本为王羲之临本,笔体平正整肃,隶意殆尽。现存的钟繇书迹中,最能体现钟书风格的是《贺捷表》。)

张猛龙碑(魏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刻楷书26行,每行46字,记颂了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的功绩。碑阴刻有立碑人官职及姓名。无书写者姓名。


以此碑为代表的典型魏碑作为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渡体,在笔势上保留了隶书左右开张之意,在点画形态上继承并发展了方笔汉碑的方角特征,天骨开张,笔画如长枪大戟。清代康有为评其为“正体变态之宗”。

《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既险绝竣逸,又浑穆雍容;既奇趣灵动,又古朴典雅。通于齐整中求庄和,庄和中求变化,自然流畅,逸气横生。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向来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张猛龙碑》是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为唐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初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都直接受到《张猛龙碑》的影响。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经历由南朝末年的动乱到隋唐的统一,身世曲折,仕途蹙顿,但其书法也因博涉多体,综合运用,遂传六朝精华,启三唐奇峻,名高一代。他是一位“八体尽能”的全能书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名为“初唐四大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尤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别成一体,后人称为“欧体”,位列“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首。他奉诏书写了许多重要的碑志,《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铭》碑,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四月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碑文共24行,每行49字,碑额有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此碑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遒劲清古,风神凝重,结体沉稳,形势峻爽。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线条点画瘦硬劲健,结体寓险峻于平正之中,法度森严,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此碑为“天下楷书第一”,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雁塔圣教序(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出生名门,其父褚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智囊人物、开国元老。褚遂良因博通文史,精于书法,备受赏识重用,位至中书令和顾命大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褚遂良因谏阻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斥岭南病死,后来还祸及子孙。褚遂良因此博得正统史观的千古英名。


在书法上,褚遂良和颜真卿、虞世南并称“初唐三家”。三人中颜、虞入唐已属暮年,真正开启唐楷门户者在褚一人。褚遂良晚年的楷书,多见二王行法,用笔也在欧、虞的基础上加以轻细,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之风韵。这种宽绰疏逸、丰润劲练的格局,正是初唐书势开始脱离隋代书品影响而启立门户的代表,也是有唐一代楷书成熟的标志。其后书家如颜真卿等,莫不受其影响。故而后人称褚遂良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陶铸有唐一代”。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共21行,每行42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由唐高宗李治(时为太子)撰文,褚遂良书,共20行,每行40字。《序》和《记》分别书于永徽四年(653年)十月、十二月间。由隋唐时期的刻字名家万文绍刻石。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楷书代表作,也可能是他离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此碑妍媚超逸,格韵超绝,字体清丽刚劲,笔法灵秀果敢,笔力廋劲如百岁枯藤。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虽是楷书,却时时透露出行草书的畅达、飘逸之势。后人对此碑极为推崇,评其“为有唐各碑之冠”。

颜勤礼碑(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出生名门望族(郡望琅琊临沂)。唐开元年间进士,后出任平原太守,因守城抵御安禄山之叛,名重朝野,人称“颜平原”。其后宦海沉浮,官至太子少师,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奉使宣慰叛将李希烈,被囚遇难,享年77岁。


颜氏世代以儒雅传家(《颜氏家训》就出自其家族),颜真卿的书法自有家学渊源。颜真卿幼承门业,真草兼通,用笔初则清健,后趋圆劲,意趣浑厚。结体匀稳谨严,整篇无一懈笔。“颜体”楷书雄秀壮美,与恢弘磅礴的盛唐气象相宜。《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其代表之作。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碑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初拓本。

《颜勤礼碑》通篇气势磅礴,端庄伟岸,用笔苍劲有力,结字开张,线条笔画位置经营,粗细对比得当,有开通疏朗之势,充分表明此时楷书艺术已完全脱离隶书遗迹,自成体系,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颜楷稳实端庄,不独可以陶冶性情,适合于官场文书的应用,而且便于题署丹青,书写大字。颜书一出,学者不绝。晚唐的柳公权,北宋的“宋四家”等历代书家,无不受其影响。

玄秘塔碑(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号松雪道人,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人。24岁考中进士,“以书入仕”,历任晚唐三朝“侍书”(宫廷最高专职书法教师)达二十年之久,名声显赫。柳公权博贯经术,意在政治,入仕之初即有“笔谏”之说(所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正直敢言而得朝野敬重。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是颜真卿书法的后继者,柳体楷书较之颜体,稍均匀瘦硬,范仲淹以“颜筋柳骨”评论他们的书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以方拓峭险别开生面。“艺奋神工,时推妙翰”,以“柳家新样”称雄晚唐书坛。著名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以及新出的《金刚经》《回元观钟楼铭》。

《玄秘塔碑》 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並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正书並篆额。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碑正文楷书28行,每行54字,共1302字。此碑为柳公权最矜练、最著名之作。笔法锐利矫健,刚劲遒媚,结字瘦长坚密,大小颇有错落。历来学大楷的人,往往以柳书《玄秘塔碑》和欧书《九成宫碑》、颜书《多宝塔碑》为入门典范。


这套《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邮票,所选的六种碑帖,是楷书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票图以黑、白、灰为基本色,保留了碑刻拓片原有的书法韵味,似有墨香自画面飘出;再以红印章、红面值点缀之,显得古朴而秀丽。邮票印制采用了三维立体浮雕压凹工艺,充分展示古代碑帖的质感。碑面的黑色是专门使用的特制黑墨,碑石原汁原味,并透出星点石花。面值字体颜色为深棕色,在紫外灯照射下发红光,增加了防伪功能。同时发行小版张(版式二) 1版, 2套12枚邮票按(6×2)六图连印。这版小版张首次使用仿宣纸印制,质感细腻。


木讷叟柏森记于202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经典书法欣赏——碑刻100品(选10品)
唐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精拓本
书法学习中的“站”,“走,“跑”
魏碑对于隋唐书法的影响,隋唐以隶入碑的情况十分常见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